民国时期四川地区的传染病地理研究(1927-1949)
发布时间:2020-06-17 12:17
【摘要】:传染病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和重要因子,直到今天,SARS、H1N1等传染病仍然对人类生活具有极大冲击。对于民国时期四川地区的传染病研究,学界目前仅有少量专著和论文对其进行专门探讨。本文将充分利用相关的传染病史料,使用历史地理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方法,对时空视阈下的民国四川地区传染病进行文献考证和相关指标描述,探讨传染病在民国时期四川地区的相关时空特征,并且从自然因子及社会因子入手探讨本时段传染病发生的原因以及传染病的防控问题等。本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缘起、学术史回顾、选题意义、与本论文有关的相关概念、研究的手段与方法和需解决的主要学术问题。第一章主要探究时间视阈下的四川地区传染病的流行密度。通过对1927年之前传染病流行状态的探讨和1927-1949年四川地区传染病的类型与时间密度的研究,总结九种传染病出现的时间密度特征:第一,战争时期四川地区的传染病时间密度远大于其他时间段;第二,季节因素不仅影响各种传染病的出现时间,而且在某些年份中季节可以对传染病的严重程度起到强化作用。第二章主要研究空间维度下民国时期四川地区传染病的初步考察。除对1927年之前传染病的传布地域进行回顾梳理外,主要对1927-1949年传染病的疫疾状态进行细致探究,总结出这一时期传染病的空间性特征:在地理方位上主要以四川中部、南部、东南部为传染病的主要分布区域,与1927年之前传染病集中于川中地区的情形有所不同;在地形分布上打破了从平原向四周扩散的模式,除高原外,平原、山地、丘陵均有传染病的分布,地形交替地带和混合地形区亦有为数不少的传染病发生地区;此外,交通通达度的提高加深了地区疫情的发生和传播速率。第三章主要探讨1927-1949年四川地区传染病发生的影响因子。认为地形、气候、自然灾害等相关自然因素对传染病的发生不仅在奠定四川地区无年不疫的格局中起到作用,而且对传染病的严重程度亦有加深和强化的影响;战争、卫生环境、交通等社会因素是传染病不同于其他疾病所具有的发生和传播原因,社会因子对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不仅不亚于自然因素的影响,甚至有些情况下大于自然因子对疫情发生和传播的作用。第四章为个案分析,主要对民国重庆霍乱疫情应对与控制模式进行相关探讨,从1937、1945年两次川省霍乱入手分析重庆在两次疫情中的表现。通过对重庆在应对霍乱时采取的防疫措施以及防控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探究,认为科学的防疫手段在两次霍乱中被逐渐普及,川东地区卫生现代化的进程在不断发展。这种进步得益于控制和防疫模式的科学化、中西医文化的逐步交融以及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各章的研究分析,反映出民国时期四川地区以急性肠胃型传染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疾病,这种格局与环境水源污染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同时疫情发生与传播地的扩大使得传染病出现的原因和时空格局更加复杂;西医文化的传播对民国时期川省传染病的防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相关知识的普及在卫生现代化的进程中缓慢曲折的进行着。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09;K26
本文编号:2717594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09;K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袁冬梅;;宋代江南地区疾疫成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李玉尚;地理环境与近代江南地区的传染病[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3 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4 余新忠;清代江南瘟疫对人口之影响初探[J];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02期
5 张丹红,张苏萌;19世纪后叶20世纪前叶中国的学校健康教育[J];中华医史杂志;1999年03期
6 龚胜生;历史医学地理学刍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04期
7 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J];历史研究;199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朝丽;民国时期四川的传染病与社会(1912-1937年)[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7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71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