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医务人员工作负荷较大,工作时间长且不稳定,不仅面临被各种细菌、病毒等感染的风险,同时还要处理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是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目前,全面探讨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联系的研究较少,且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对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心理状况研究较少。本次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所二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职业紧张因素、职业紧张反应、个性特征、缓解因素、职业倦怠问卷调查,分析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特点,全面评估职业紧张各层变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寻找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具体的干预措施,为职业倦怠人群的筛查、辅助诊断、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扬中市和赤峰市2所二级甲等医务人员680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得有效样本656份。使用职业紧张指数量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测试其职业紧张因素、职业紧张反应、个性特征、缓解因素和职业倦怠状况。采用Epidata录入数据,采用Excel2013和SPSS19.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均数和标准差、例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和比较分析,采用简单相关分析、主成分分层回归,分析职业紧张反应、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判别分析,建立职业倦怠的判别方程,并对方程进行验证。结果:1.本次调查的2所医院职业倦怠阳性人数有406人,占61.90%;阴性人数有250人,占38.10%。扬中市某二级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阳性率为53.5%,赤峰市某二级医院职业倦怠阳性率为74.6%。2.不同人口学特征组间,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状况存在差异:①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组间,职业紧张因素、职业紧张反应、个性特征、缓解因素得分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组间,职业倦怠状况总体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组间,职业倦怠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部地区职业倦怠阳性率高于东部地区(P0.05);单身人群职业倦怠阳性率高于已婚人群(P0.05);高中(中专)及以下组,职业倦怠阳性率高于大专及以上组(P0.05)。两两四格表的卡方检验表明,个人月收入方面,月收入2000元组职业倦怠阳性率高于月收入2000~3000 元组(χ2=12.357,P0.001)和3000 元(χ2=11.325,P=0.001);不同性别之间职业倦怠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职业紧张因素、个性特性、缓解因素对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①职业紧张因素与职业紧张反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控制能力强,参与决策和提升机会多,则工作满意程度高;工作冲突严重,技术利用充分,工作单调危险,工作责任大,则对工作满意程度就低,也越容易陷入抑郁症,每日紧张感严重,躯体抱怨多;负荷变化速度快,定量负荷重,躯体抱怨、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就严重;任务控制强,抑郁症状就严重。②个性特性与职业紧张反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自尊感强,对组织缺乏忠诚,则对工作不满意、抑郁症状突出、躯体抱怨多、每日自感紧张严重;A型行为倾向严重、工作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外控型,组织忠诚度低,则对工作不满意、抑郁症状严重、躯体抱怨多、每日紧张感严重。③缓解因素与职业紧张反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社会支持多,则对工作越满意,且抑郁症状、躯体抱怨就少,每日紧张感较轻;任务策略和逻辑性好,工作投入少,时间管理能力强,则对工作满意,抑郁症状、躯体抱怨较少,每日紧张感较轻。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正向预测工作满意感得分的因素为工作控制、应付方式;负向预测工作满意感的因素为工作冲突、工作需求、工作单调性;②正向预测抑郁症状得分的变量有工作冲突和工作需求、工作单调性、工作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抑郁症状的变量有抱负和应付方式;③正向预测躯体抱怨得分的变量为工作冲突、工作需求、工作单调性、社会支持;负向预测躯体抱怨的变量为应付方式;④正向预测每日紧张感得分的变量为工作冲突、工作需求、工作单调性、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每日紧张感得分的变量为应付方式。4.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①职业紧张因素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有冲突,工作单调危险,工作责任和工作负荷重,负荷变化速度快,角色冲突模糊,则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严重;任务控制能力强,人格解体就严重;工作控制能力差,情感耗竭就严重;组内冲突严重,负荷变化速度快,技术利用充分,工作单调危险,角色模糊,工作难以控制,则可降低个人成就感。②职业紧张反应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作不满意感较强,有抑郁、躯体抱怨,每日感到紧张,职业倦怠就严重。③个性特征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外控型,组织忠诚度不够,自尊感不强,则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严重;争强好胜,人格解体就严重;偏向A型性格,组织忠诚度不高,自尊感丧失,会降低个人成就感。④缓解因素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社会支持不够,职业倦怠程度会偏高;任务策略和逻辑性好,工作投入多,家庭与工作关系好,则职业倦怠程度会偏低。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正向预测情感耗竭得分的变量为工作冲突、工作需求、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情感耗竭得分的变量为工作满意感、应付方式;②正向预测人格解体得分的变量为工作冲突、工作需求、工作单调性;负向预测人格解体的变量为工作满意感、应付方式;③正向预测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的变量为工作冲突、工作需求、工作单调性、工作危险;负向预测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的变量为工作控制、参与决策、工作满意感、应付方式;④正向预测职业倦怠得分的变量为工作冲突和工作需求、工作单调性;负向预测职业倦怠得分的变量为工作满意感、应付方式。结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状况受人口学特征影响。职业紧张状况受地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个人月收入的影响;职业倦怠状况受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的影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因素、个性特征和缓解因素与职业紧张反应密切相关;职业紧张因素、个性特征、缓解因素的部分变量对职业紧张反应有预测作用;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部分职业紧张变量可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192
【文章目录】: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一、前言
(一) 研究进展
(二) 目的和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结果
(一) 问卷信度检验
(二) 职业紧张、职业枯竭得分情况
(三) 不同人口学特征组间职业紧张、职业枯竭差异比较
(四) 职业紧张高低水平组间职业枯竭差异比较
(五) 职业紧张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六) 职业紧张对职业枯竭的影响分析
(七) 职业枯竭危险度评价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四、讨论
五、结论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莉萍;朱殊;杜瑞红;;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7期
2 王磊;王芳;王佳楠;许燕;王瑞;张红丽;;某工程部队持续施工作业人员职业枯竭测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许燕;从职业枯竭看学者健康[J];科学中国人;2005年08期
4 萧笛;当心"职业枯竭"的到来[J];家庭中医药;2005年08期
5 许燕;;你离职业枯竭有多远[J];养生大世界;2007年01期
6 朱瑜琪;;警惕新的职业病——职业枯竭[J];健康向导;2013年03期
7 杨晓磊,胡继春;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感的研究综述[J];医学与社会;2005年05期
8 张萍;护理人员“职业枯竭”的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年28期
9 廖庆兰;;医护群体职业枯竭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12期
10 廖庆兰;胡世红;韦波;;论职业枯竭防治工作体系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王玉琴;;教师职业枯竭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许燕;;职业枯竭——已知与未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高山;许燕;;运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预测大学教职员的职业枯竭、工作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姚杜鹃;张卫;邱秀芳;;高校教师职业枯竭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陆洁雯;张西超;张谊;赵简;白晶;;工安全知觉与职业枯竭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姝s
本文编号:2830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3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