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3:30
   研究目的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北京卫生监督体系在调整中推进,卫生监督职能正从卫生监督向综合监督转变,目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本研究就当前首都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体系形势、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职能任务的特殊性和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旨在通过对评价指标筛选准入,为评价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工作效能而提出可行的指标体系,为新形势下首都卫生监督效能评价提供依据,为加强首都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运用科学方法建立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队伍任务职能变化后的运行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对指标体系的应用和结果分析,能够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队伍能力,使其真正落实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和法制化的新需要。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是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评价指标的选择、设计和评价。研究对象是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的评价指标。研究范围是本市17个区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不包含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从职能开展、职能落实、组织资源、卫生监督员胜任力、指导与应用、外部环境六大方面进行评价指标的收集、选择和初筛,利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后,根据指标体系一二级指标,建立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选取调查对象,运用权重分配方案和主因素决定型合成算法,对其进行评判;调查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效能情况,采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计算得分,利用得分差异对各机构效能进行比较,检验指标体系的实用性。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个人访谈法查阅卫生监督效能评价、卫生监督发展进程、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等相关文献百余篇,收集相关专业资料,归纳整理出对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评价的初级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以17名来自北京市城区、近郊和远郊区的基层一线监督员、卫生监督管理决策者、卫生监督业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事业管理教学机构的专家为专家咨询对象进行两轮咨询,首轮咨询先将初步拟定的评价指标专家咨询问卷发给专家,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内的各级指标进行5级评分,并对指标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首轮结束后开始下一轮咨询,同时将上轮意见一并发出,运用AHP法及一致性检验计算权重,最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决定评价对象集,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打分进行等级评定计算各分级指标和总体评判分值,对北京市总体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进行等级评价;采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计算分数,通过得分差异对各区机构效能进行比较,验证指标体系的实用性。研究结果本次研究通过上述研究过程,得到如下研究成果:(1)初步创建的效能评价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为:职能开展、组织资源、卫生监督员胜任力、职能落实、指导与应用、外部环境。由于分级指标较多,不分别列出。(2)确定了各级权重值,其中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20.55、20.55、18.31、11.53、14.53、14.53;二级指标权重值分别为:3.68、3.07、2.03、2.73、2.73、2.43、6.88、5.46、4.33、7.05、3.79、3.79、2.04、11.11、5.56、6.67、3.33、6.67、6.97、4.14、1.82、3.74。由各级指标权重分布可以看出: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作为监督骨干工作的重点是职能的开展与落实情况,尤其重视依法执法工作,这与当前北京市卫生监督的考核重点一致。三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公众监督,表明北京基层卫生监督机构非常重视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在第二轮增加了许可合格率、控烟一张图监测情况、投诉举报案件处理质量、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数等11个指标,使得指标体系紧密跟随监督政策形势变化,内容较既往的卫生监督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相比,覆盖内容更加全面,结构更合理。(3)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使用前期构建的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分配权重,对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效能现况进行评估,评估总评判分值为3.11,评估结果较好,各一级指标分值分别为:XA=2.85;XB=3.30;Xc=2.70;XD =3.42;XE =3.20;XF =2.95,指导与应用、职能开展、卫生监督员胜任力、组织资源、职能落实、外部环境情况较好,等级为E2。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直观地对小范围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进行评估成功避免了其他评价方法运用时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4)通过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计算结果可知:本市内4区级监督单位工作效能S 区综合得分最高75.04,Y区分数最低58.61,综合得分排名为S区M区H区Y区,4个区级卫生监督单位的工作效能处于中上水平。结论(1)建立的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全面,能够充分体现研究整体。评估指标筛选方法合理,专家咨询相对独立,确定权重方法科学,最终得到的指标体系内容涵盖了现行卫生监督体制的工作要点和构成要素,同时在结构上分配全面,层次清楚,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协调性强,权威程度高。(2)较既往的卫生监督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相比,本指标体系覆盖内容新增双随机制度落实、控烟一张图监测等11个指标,是首个充分结合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新形势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强。(3)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北京市总体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工作的效能评价,并且根据其各级评价结果,可以对机构内部工作效能指标进行比较。(4)根据加权累加综合评价北京市4 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工作效能,对比综合得分差异,能对区级卫生监督单位间工作效能做横向比较,同时上级单位及当地政府部门还可以掌握下级单位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不足,对指标体系运用效果进一步进行了探索。(5)卫生监督评价指标随着政策改革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当前处于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整合过渡期,所以在指标设计上仅针对卫生监督,尽管努力考虑所有的因素,但仍难以做到完全客观的判断问题。需进一步扩大实证研究范围,对评价体系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使该指标体系更加完善。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197.1
【文章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卫生监督效能的内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内容
        2.1.2 资料来源
    2.2 调查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 Method)
        2.3.3 个人访谈法
        2.3.4 相关统计学方法
        2.3.5 权重值计算
    2.4 技术路线
3.结果分析
    3.1 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形成
    3.2 专家基本情况
        3.2.2 专家积极系数
        3.2.3 专家权威系数
        3.2.4 协调系数及其卡方检验、变异系数
    3.3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3.4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3.4.1 一级指标权重结果
        3.4.2 二级指标权重结果
        3.4.3 三级指标权重结果
        3.4.4 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评价指标综合排序结果
    3.5 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3.5.1 确定评价定量分级标准
        3.5.2 构建一二级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3.5.3 确定评价对象集、构造评价因子集并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3.5.4 模型实例应用计算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3.6 评价指标体系在基层监督机构工作效能评价工作中的初步应用
4.讨论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
    4.2 指标体系的结果讨论
    4.3 本研究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
    4.4 体系建立的实证分析
        4.4.1 建立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初步应用
        4.4.2 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区级监督机构的工作效能
5.结论
    5.1 实现了指标体系的建立
    5.2 指标体系能够适应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新形势需要
    5.3 小范围指标体系的实际运用为全面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5.3.1 构建了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3.2 对各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工作效能的比较进行了探索
    5.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宇阳;鲍诚;秦秋艳;刘阳;;基于德尔菲法的卫生监督公众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6年04期

2 郑朝晖;欧阳钦芬;蔡光增;林玉辉;李少仰;宋诚本;赖天然;于勇;;口岸卫生监督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口岸卫生控制;2015年04期

3 叶迎;樊立华;孙涛;胡心竹;张亚超;王刚;;基于扎根理论的卫生监督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5年07期

4 胡心竹;孙涛;樊立华;张亚超;叶迎;王刚;;基于因子分析的卫生监督效能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年01期

5 李健;王义;王本进;蔡昌晶;;北京市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2014年01期

6 陈海平;郝艳华;吴群红;刘静;董雪;王晓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5期

7 代涛;;卫生体系改革评价研究的进展与实践[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年04期

8 蔡思政;;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于福建省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年01期

9 孔金凤;张蕊鹂;郑梦丹;郑晓枫;张君;;德尔菲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浅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年01期

10 崔霞;;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贞杰;公共卫生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艳哲;卫生监督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肖;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赵营营;山东省卫生监督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彭想;卫生监督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李绍奎;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中需求评价与组织保障评价指标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6 牛丽;吉林市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探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53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53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