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艾滋病救治的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00:39
艾滋病在被发现迄今20多年里,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瘟疫。它不仅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而且随着病毒感染数量的增加,已然对世界经济、政治造成了影响。艾滋病救治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艾滋病具有传染性和致命性,人们惟恐避之不及。同时,由于艾滋病毒容易通过滥性和静脉注射毒品感染和传播,容易导致人们对艾滋病人的偏见。但歧视和隔离却会进一步恶化救治环境。事实也证明,无论从中国还是世界范围来看,艾滋病疫情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社会各个主体对在艾滋病救治中应担当什么角色义务并不是很明确。预防和控制理论同纯粹的艾滋病救治医学技术一样远没有成熟,而这同样关系到艾滋病救治的效果和公共安全的保障。对艾滋病救治伦理的探讨有现实的急迫性和实践指导意义。艾滋病救治的伦理基础,即为什么要救治艾滋病人的问题,是艾滋病救治伦理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由于艾滋病本身作为一种疾病,本文首先从生命伦理的角度来回答.传统的生命神圣观和生命质量和价值观都是有局限的,本文认为需要对医学人道观作出新的解读.由于艾滋病是典型的行为疾病,而且艾滋病救治契合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可以从社会——政治伦理的角度出发来...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艾滋病救治的伦理基础
(一) 生命伦理视野下的伦理基础
1、生命神圣观
2、生命质量观
3、生命价值观
4、医学人道观
(二) 社会—政治伦理视野下的伦理基础
1、艾滋病人的弱势群体定位
2、艾滋病救治对于社会公正的意义
3、艾滋病救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二 艾滋病救治的伦理原则
(一) 尊重原则
(二) 自主原则
(三) 有利原则
(四) 公正原则
(五) 协调原则
三、艾滋病救治各主体的伦理责任
(一) 公共权力机关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1、政府的责任
2、立法机关的责任
3、公共媒体的责任
(二) 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责任
1、医疗机构的责任
2、医护人员的责任
(三) 社会公众的责任
1、社会未感染者的责任
2、艾滋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责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再思考[J]. 何咏莲,范阳东. 中医药导报. 2006(08)
[2]社会新闻报道角度的最佳选择[J]. 王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3]从行政责任到公共伦理:行政自主性构建[J]. 范笑仙,李春梅. 中国行政管理. 2006(05)
[4]我国艾滋病政策评述[J]. 张春瑜,成刚,孟庆跃.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01)
[5]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艾滋病问题[J]. 钱鑫.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1)
[6]行为干预: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技术手段——关于艾滋病行为干预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 姜爱林.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6(01)
[7]艾滋病疫情发展及防控中的伦理问题[J]. 王海云,韩跃红.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8]艾滋病治疗的道德要求[J]. 王明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05)
[9]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机制论略[J]. 陈咏梅. 政法学刊. 2005(04)
[10]生命科学家的社会伦理责任[J]. 肖媛,林辉. 医学与哲学. 2005(02)
硕士论文
[1]人类医学模式递嬗的伦理意蕴[D]. 李霁.湖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27370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艾滋病救治的伦理基础
(一) 生命伦理视野下的伦理基础
1、生命神圣观
2、生命质量观
3、生命价值观
4、医学人道观
(二) 社会—政治伦理视野下的伦理基础
1、艾滋病人的弱势群体定位
2、艾滋病救治对于社会公正的意义
3、艾滋病救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二 艾滋病救治的伦理原则
(一) 尊重原则
(二) 自主原则
(三) 有利原则
(四) 公正原则
(五) 协调原则
三、艾滋病救治各主体的伦理责任
(一) 公共权力机关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1、政府的责任
2、立法机关的责任
3、公共媒体的责任
(二) 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责任
1、医疗机构的责任
2、医护人员的责任
(三) 社会公众的责任
1、社会未感染者的责任
2、艾滋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责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再思考[J]. 何咏莲,范阳东. 中医药导报. 2006(08)
[2]社会新闻报道角度的最佳选择[J]. 王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3]从行政责任到公共伦理:行政自主性构建[J]. 范笑仙,李春梅. 中国行政管理. 2006(05)
[4]我国艾滋病政策评述[J]. 张春瑜,成刚,孟庆跃.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01)
[5]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艾滋病问题[J]. 钱鑫.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1)
[6]行为干预: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技术手段——关于艾滋病行为干预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 姜爱林.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6(01)
[7]艾滋病疫情发展及防控中的伦理问题[J]. 王海云,韩跃红.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8]艾滋病治疗的道德要求[J]. 王明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05)
[9]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机制论略[J]. 陈咏梅. 政法学刊. 2005(04)
[10]生命科学家的社会伦理责任[J]. 肖媛,林辉. 医学与哲学. 2005(02)
硕士论文
[1]人类医学模式递嬗的伦理意蕴[D]. 李霁.湖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27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5273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