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9 17:06
目的:调查目前护理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对我国护理教育者在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方面有所启示,为我国护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和指导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通过整群便利抽样,选取两所医学院校的本科护生,采用自编的护生一般情况调查表、专业思想调查问卷、修订的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量表(CAI)、同伴关怀量表(PCM),进行调查研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t检验、F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分析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1.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条目平均值为4.72±0.49。各维度发展不平衡,耐心维度的条目均分最高,理解维度条目均分居中,勇气维度条目均分为最低。2.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女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显著高于男护生,年龄小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年龄大者人文关怀关怀能力高;不同民族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无显著性。3.不同家庭因素的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与母亲关系越好、与亲友关系越好的本科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越...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被调查本科护生的一般情况
3.2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同维度评分的情况
3.3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的特点和单因素分析
3.4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基本现状分析
4.2 自身状况与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4.3 家庭因素与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的关系
4.4 思想状况与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的关系
4.5 学校因素与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的关系
5 结论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5.3 本研究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综述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关怀行为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J]. 刘秀娜,蒋艺,周娟,朱明霞,王仙园.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10)
[2]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 许娟,刘义兰,罗健. 护理研究. 2009(36)
[3]学校关爱环境、护生间的关爱与护生关爱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 陈双琴,李斯俭,张智霞. 护理学报. 2009(22)
[4]从文献发表情况分析我国护理人文关怀的发展现状[J]. 唐颖,李晓玲. 华西医学. 2009(10)
[5]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张梅,王力. 护理研究. 2008(10)
[6]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 黄弋冰,许乐,姜小鹰. 护理研究. 2008(08)
[7]高等护理教育促进临床护理人文关怀回归的策略分析[J]. 单伟颖,任忠敏,桑瑞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07(10)
[8]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稳定性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 姚金兰,叶志弘. 护士进修杂志. 2007(09)
[9]护理本科生关爱能力调查分析[J]. 马芳,朱丹. 护理学杂志. 2007(03)
[10]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 黄弋冰,许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9)
博士论文
[1]论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向度[D]. 赵继红.首都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医学人文融入医学专业PBL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周莹.复旦大学 2010
[2]山西省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研究[D]. 刘美丽.山西医科大学 2008
[3]我校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现状调查分析[D]. 姚金兰.浙江大学 2007
[4]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D]. 张惠敏.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2947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被调查本科护生的一般情况
3.2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同维度评分的情况
3.3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的特点和单因素分析
3.4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基本现状分析
4.2 自身状况与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4.3 家庭因素与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的关系
4.4 思想状况与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的关系
4.5 学校因素与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的关系
5 结论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5.3 本研究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综述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关怀行为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J]. 刘秀娜,蒋艺,周娟,朱明霞,王仙园.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10)
[2]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 许娟,刘义兰,罗健. 护理研究. 2009(36)
[3]学校关爱环境、护生间的关爱与护生关爱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 陈双琴,李斯俭,张智霞. 护理学报. 2009(22)
[4]从文献发表情况分析我国护理人文关怀的发展现状[J]. 唐颖,李晓玲. 华西医学. 2009(10)
[5]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张梅,王力. 护理研究. 2008(10)
[6]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 黄弋冰,许乐,姜小鹰. 护理研究. 2008(08)
[7]高等护理教育促进临床护理人文关怀回归的策略分析[J]. 单伟颖,任忠敏,桑瑞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07(10)
[8]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稳定性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 姚金兰,叶志弘. 护士进修杂志. 2007(09)
[9]护理本科生关爱能力调查分析[J]. 马芳,朱丹. 护理学杂志. 2007(03)
[10]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 黄弋冰,许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9)
博士论文
[1]论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向度[D]. 赵继红.首都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医学人文融入医学专业PBL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周莹.复旦大学 2010
[2]山西省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研究[D]. 刘美丽.山西医科大学 2008
[3]我校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现状调查分析[D]. 姚金兰.浙江大学 2007
[4]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D]. 张惠敏.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2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67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