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双酚A早期暴露对雄性大鼠海马区雌激素受体信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1 07:42

  本文关键词:双酚A早期暴露对雄性大鼠海马区雌激素受体信号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双酚A 海马 雌激素受体 大脑发育 磷酸化


【摘要】:双酚A(Bisphenol A, BP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日常塑料和环氧树脂制品中的环境雌激素。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持续暴露在BPA中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分化,并导致成年后大脑功能和行为的异常。目前认为,BPA的上述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与脑内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 ER),影响ER在神经细胞内的表达并干扰正常的ER信号而完成。由于ER信号不仅依赖于受体本身的表达水平,同时取决于受体的磷酸化以及核转位等生理过程,而当前对BPA是否影响大脑发育过程ER的磷酸化及其核转位等尚不得而知。在本研究中,我们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出生后低剂量BPA暴露对大脑海马区ER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并侧重探讨其对ER磷酸化和核转位过程的可能作用。我们发现,在出生后第7天到第21天,海马区ER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生后持续性BPA暴露引起海马ERα表达出现发育依赖的双向变化:即在生后第7和第21天,BPA显著降低了ER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而在第11天,BPA则显著提升两者的表达水平。BPA对ERα表达水平的影响可被低剂量的ER受体阻断剂ICI182780所逆转,由于ICI本身并不影响发育过程中ERα在海马中的表达变化,这就提示ER在介导BPA调控ERα表达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与此不同的是,在出生后第7和第11天,BPA显著降低了ERα在细胞核内的表达水平,但对第21天ER的表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BPA暴露显著降低了出生后第7和第11天ERα在核内外的分布比率,提示BPA同时损害了ERα的核转位过程。与ERα在发育期海马表达显著下降不同的是,磷酸化ERα在出生后第7到第21天内只出现了轻度的下降,BPA暴露则可显著降低磷酸化ERα第7和第11天的表达水平,但对其在出生后第21天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上述作用同样可被ICI所阻断。进一步探查发现,早期BPA暴露导致大鼠在成年后出现与海马相关的行为功能损害,ICI预处理则可回救BPA引起的行为异常。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BPA通过ER途径干扰了发育期海马ERα的信号传导,进而对雄鼠海马的发育产生影响,并引起成年后相关大脑功能的改变。
【关键词】:双酚A 海马 雌激素受体 大脑发育 磷酸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英文缩略词表8-9
  • 第1章 引言9-12
  • 1.1 环境雌激素的危害9-10
  • 1.2 雌激素与大脑发育10
  • 1.3 雌激素受体10-12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2-27
  • 2.1 实验动物及其模型制作12
  • 2.1.1 实验动物12
  • 2.1.2 实验模型制作12
  • 2.2 实验仪器、药品及试剂12-17
  • 2.2.1 实验仪器12-13
  • 2.2.2 实验药品13-14
  • 2.2.3 实验试剂14-17
  • 2.3 实验过程及方法17-27
  • 2.3.1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17-19
  • 2.3.2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IHC)19-21
  • 2.3.3 总蛋白和核蛋白的提取21-22
  • 2.3.4 蛋白浓度的测定22
  • 2.3.5 Western blots 实验22-23
  • 2.3.6 Elisa 实验23-24
  • 2.3.7 行为学检测实验24-26
  • 2.3.8 统计学方法26-27
  • 第3章 实验结果27-36
  • 3.1 发育早期 BPA 暴露对海马区 ER mRNA 和蛋白质表达格局的影响27-29
  • 3.2 发育早期 BPA 暴露对海马区 ERα核转位的影响29-31
  • 3.3 发育早期 BPA 暴露对海马区 ERα磷酸化的影响31-34
  • 3.4 ICI 逆转发育早期 BPA 暴露引起的成年后行为异常34-36
  • 第4章 讨论36-39
  • 第5章 结论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4-45
  • 综述45-52
  • 参考文献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薇;雌激素受体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年06期

2 付晓东;雌激素受体及其介导的血管保护作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年01期

3 李殿国;王克来;庄岩;;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关系的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年11期

4 马路,张吉强,姚青;雌激素合成酶与雌激素受体在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细胞内的表达[J];重庆医学;2005年04期

5 张力;刘淑芸;陈强;邹海;左雅琴;徐晓红;陈扬会;;雌激素受体2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关联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年04期

6 王贵生;赵金凤;;雌激素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表达[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0期

7 刘志强;段荣;;雌激素受体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1期

8 白旭华;;雌激素受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7期

9 张涛;崔彦;;雌激素受体β与雌激素相关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2期

10 胡礼宏;韩新生;郭建荣;;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刘振明;金宏威;张亮仁;;雌激素受体36亚型的同源模建以及配体设计[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孝斌;饶婷;程帆;;雌激素对雌鼠下尿路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易忠胜;莫凌云;刘红艳;张爱茜;;植物性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作用的对接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向若兰;侯林浦;马旭;;快速检测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方法的建立[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许丹宁;川允波;;雌激素受体及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五届全体会议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小武;祝善乐;范玉华;赵小明;殷树仪;;大鼠心内神经节中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张爱茜;高常安;王连生;;基于受体结构的污染物雌激素受体亲合力快速判别[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胡礼宏;郭建荣;;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胡礼宏;郭建荣;;雌激素受体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达和意义[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黄曼婷;林守清;沙桂华;;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作用下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及雌激素相关受体基因的表达[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何屹;雌激素受体可抑制暴饮暴食[N];科技日报;2014年

2 熊昌彪;北京s虐禄酒盖牍手壹用诵乱┭蟹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江西医学院一附院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熊建萍;怎样合理地治疗乳腺癌[N];家庭医生报;2003年

4 刘燕玲;中美合作推进抗乳癌药物研发[N];科技日报;2008年

5 陶春祥;吲哚-3-甲醇及其衍生物的抗癌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衣晓峰邋通讯员 李华妍;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规律更明晰[N];健康报;2007年

7 杨小舟;保卫乳房[N];东方早报;2007年

8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预示肿瘤治疗最佳效果[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徐铮奎;烤肉与乳癌[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林;CDK11相关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抑制雌激素受体功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陈小宁;雌激素受体和视黄酸受体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调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仇玮yN;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RSRC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4 翁春艳;雌激素受体配体对二氢睾酮诱导的内皮细胞保护效应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5 张力;雌激素受体及雌激素合成和代谢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曹猛;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雌激素对细胞骨分化能力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7 熊志红;与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FHL2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8 袁瑞;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a基因多态性及表达与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刘旺根;雌激素受体-α 36过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沈杰;药物ADMET理论预测方法开发和靶向雌激素受体的药物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焱;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与窖蛋白-1在皮肤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宁萌萌;基于雌激素受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的药物筛选及药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王冰;三氧化二砷诱导雌激素受体表达的体外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梁正仪;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5 郑红梅;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质代谢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6 杨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洪进;小鼠和山羊性成熟前卵巢卵泡发育与雌激素受体表达及其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8 焦园园;新型雌激素受体信号途径调节因子的分离及鉴定[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殿国;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杨超毅;雌激素受体ERα亚细胞定位及其与细胞生长的相关性[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1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011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4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