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戒毒所警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女子戒毒所警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女子强制戒毒所(以下简称"戒毒所")警察职业倦怠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54名女子戒毒所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子戒毒所女性警察情绪耗竭维度得分高于男性(P0.01);工龄15年的女子戒毒所警察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维度得分均低于工龄≤15年者(P0.05);职务为办事员或科员的女子戒毒所警察情绪耗竭维度得分高于副科级以上者(P0.01);工作中接触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女子戒毒所警察情绪耗竭维度得分高于工作中不接触者(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女子戒毒所警察的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自我效能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情绪耗竭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的其他支持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1),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各维度的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女子戒毒所警察职业倦怠因性别、工龄、职务及工作类别而异,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关键词】: 职业倦怠 警察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 女性
【分类号】:R13
【正文快照】: 职业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过度要求时,会导致工作者产生情绪枯竭和筋疲力尽等症状[1]。职业倦怠主要包括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2]。警察经常处于职业应激状态,所承受的职业压力远高于普通职业人群,是职业倦怠的高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春生;范兴华;;工作特征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2 刘晓虹;;护士职业倦怠及其内在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年05期
3 朱云;林琳;;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J];家庭护士;2008年26期
4 康齐力;周郁秋;胡静超;;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8年18期
5 覃向红;;护士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对策[J];内科;2009年01期
6 赵清芳;;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7 袁锦芳;;小学女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8 谢少齐;;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35期
9 曾林淼;彭娟;李升;李芳;王静;;我国护士职业倦怠原因的系统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黎青;甘照宇;陈维清;陈昌龄;李康来;;广州市高校部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初海庭;;山东省莱州市文泉学校 远离职业倦怠 塑造幸福社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2 朱永霞;李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A];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护理专科知识学术会议(神经科学组)论文集[C];2011年
3 樊召锋;俞国良;曾盼盼;;中小学教师竞争态度与职业倦怠的对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孔丽;;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第四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周燕;;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根源探究[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程科;陈秋燕;;震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创伤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杨桂菊;陈艾华;;医护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惠娟;沈鉴清;刘斌;;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袁永军;冯晨静;王广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惠娟;沈鉴清;刘斌;;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 李冬梅 张冬 许雅南;学习倦怠由职业倦怠延伸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刘国信;如何克服职业倦怠[N];中国旅游报;2003年
3 刘国信;如何克服职业倦怠[N];四川科技报;2003年
4 周淑君;瑞士的现代病:职业倦怠症[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瑾;职业倦怠悄然流行[N];工人日报;2007年
6 金永红;医生,最易出现职业倦怠[N];健康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雷耀;从工作的“N年之痒”到“职业倦怠”[N];中国社会报;2007年
8 西丰县教师学校 贺百健 西丰县第一中学 王晓燕;如何有效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N];铁岭日报;2007年
9 樟树市临江初中 付小平;消除“职业倦怠” 变压力为动力[N];宜春日报;2007年
10 声宏;职业倦怠症成了都市“流行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本文编号:1012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01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