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女童青春发育早期多环芳烃暴露与青春发动时相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22:13

  本文关键词:女童青春发育早期多环芳烃暴露与青春发动时相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环芳烃 青春发动时相 高效液相色谱 女童


【摘要】:目的:建立尿液中多环芳烃(PAHs)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重庆地区女童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体内多环芳烃(PAHs)暴露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尿液中4种PAHs代谢物,即1-羟基芘(1-OHP),2-羟基萘(2-OHNa),2-羟基芴(2-OHFlu)及9-羟基菲(9-OHPh)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所小学,每所小学选取1-4年级女生作为研究对象,由家长和女童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目标儿童进行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生长发育的体格检查及尿液中4种PAHs代谢物的HPLC检测。结果:HPLC测得四种物质的保留时间:1-OHP为2.34min;2-OHNa为2.06 min;2-OHFlu为2.25 min;9-OHPh为2.21 min,1-OHP工作曲线为^Y=0.11X+0.007,r=0.9997,2-OHNa工作曲线为^Y=0.23X+0.087,r=0.9999,2-OHFlu,^Y=0.21X+0.01687,r=0.9998,9-OHPh^Y=0.13X+3.90,r=0.9989。PAHs代谢物测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0%以上,检测限为0.1~50ng/ml均满足实验要求。四所小学共调查女生737名,年龄为(8.81±1.23)岁,其中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209人,正常组528人。尿液PAHs代谢物检测结果显示,被调查的737名女生均检测出4种PAHs代谢物,其中1-OHP(0.01~4.77)ng/ml,2-OHNa(0.15~50.00)ng/ml,2-OHFlu(0.06~12.59)ng/ml及9-OHPh(0.29~23.17)ng/ml。PAHs暴露原因分析的结果显示,从不或偶尔食用熏制食品组在1-OHP暴露浓度水平上与经常食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或偶尔食用油炸类食品组在1-OHP和9-OHPh暴露浓度水平上与经常食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过染发剂组和未用过染发剂组在9-OHPh暴露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和正常组在2-OHFlu和9-OHPh暴露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以往研究,本研究建立了尿液中4种PAHs代谢物的HPLC检测方法,该方法实验步骤简单,适用范围较宽,易于推广,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性高的检测手段。研究地区女童青春发育早期均有PAHs暴露,PAHs暴露可能与经常食用熏制类和油炸食品,使用过染发剂等因素有关,且PAHs暴露可能是女童青春发育时相提前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多环芳烃 青春发动时相 高效液相色谱 女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79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4-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6
  • 1 研究背景11-13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3 研究目的14
  • 4 研究框架14-16
  • 研究一: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尿液中4种PAHs代谢物检测方法的建立16-21
  • 1 研究目标16
  • 2 研究方法16-18
  • 3 研究结果18-19
  • 4 讨论19-21
  • 研究二: 重庆城区女童青春发育早期多环芳烃暴露与青春发动时相的关系研究21-30
  • 1 研究目标21
  • 2 研究方法21-23
  • 3 研究结果23-27
  • 4 讨论27-30
  • 全文总结30-31
  •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31-32
  • 参考文献32-37
  • 文献综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系统评价37-52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录53-54
  • 参与的科研项目53-54
  • 发表的期刊论文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元恺,杨雪茹;多环芳烃测定方法的研究——Ⅱ、多环芳烃的薄层分离[J];冶金劳动卫生;1980年03期

2 郭春萍;气相色谱测定空气中多环芳烃方法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3年02期

3 王敢峰;杭世平;;多环芳烃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3年06期

4 刘玲;;多环芳烃的代谢和肺癌易感性的研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6年03期

5 胡焱弟;张力;白志鹏;张利文;张浩;;交通协警多环芳烃暴露与健康风险的初步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02期

6 骆和东;周娜;叶雅真;朱宝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用纸容器中的16种多环芳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年10期

7 陈西花;应用选择性的气相色谱紫外萤光鉴定器测定多环芳烃[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卫生学分册);1975年05期

8 伊冰;致癌多环芳烃及其转化产物在生物实验中的光毒性[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卫生学分册);1978年03期

9 程元恺,杨雪茹;多环芳烃测定方法的研究——Ⅰ.醋酸纤维素的研制[J];冶金劳动卫生;1980年02期

10 赵忠涛;从载有烃类物质的铸造型砂中排放出的多环芳烃及其它有害物[J];冶金劳动卫生;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国光;张志恒;叶雪珠;袁玉伟;孙彩霞;杨桂玲;;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风险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杭维琦;薛光璞;;南京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魏垠;高铭徽;郭良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多环芳烃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秦宁;朱樱;徐福留;;白洋淀大气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与沉降通量[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陶澍;;从多环芳烃的排放、迁移与暴露说起[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9: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C];2007年

6 马静;Yuichi Horii;程金平;王文华;Kurunthachalam Kannan;;电子电器废弃物拆解地区中氯代多环芳烃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刘金泉;吴明松;王丽;黄君礼;;二氧化氯对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去除效果[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艳;张经华;林金明;;多环芳烃检测技术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胡健;张国平;刘,

本文编号:1045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045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