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及其江苏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诺如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及其江苏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诺如病毒 常规RT-PCR 荧光定量RT-PCR 膜吸附-洗脱 分子流行病学
【摘要】:诺如病毒(Norovirus, N V)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疫情暴发与流行逐渐增多,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诺如病毒尚不能体外培养,且极易发生变异,传统的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测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目前以PCR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成为检测诺如病毒的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通过建立常规RT-PCR与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水体样品的前处理进行研究,并运用建立的方法对采集于江苏部分地区的临床、牡蛎和水体样品进行检测与评价,为进一步完善诺如病毒的检测提供依据。同时了解江苏部分地区诺如病毒的污染状况,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诺如病毒的风险评估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基础数据。一、诺如病毒常规RT-PCR与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比较针对诺如病毒衣壳蛋白保守区及ORF1-ORF2连接处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常规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其他肠道病毒进行检测,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不同拷贝数的诺如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常规RT-PCR检测限为103 copies/μL,荧光定量RT-PCR检测限为102copies/μL。对不同稀释梯度含有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目的基因的标准重组质粒进行荧光定量RT-PCR反应,结果GI型标准质粒在102-108copies/μ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40.585-3.301×1gX,相关系数R2达到0.997,扩增效率Eff为100.889%;GⅡ型标准质粒在101~108copies/μ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标准曲线为Y=40.666-3.229×1gX, R2达到0.996, Eff为104.039%;批内变异系数在0.18%-0.57%之间,批间变异系数在0.71%-2.62%之间,表明荧光定量RT-PC R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运用建立的常规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2份临床样品进行同步检测,并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结果相比对,常规RT-PCR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43%、100%,符合率达到90.91%;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全一致。运用建立的两种方法进一步对18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其中常规RT-PCR阳性率为5.56%,符合率达97.22%:荧光定量RT-PCR阳性率为8.33%,符合率达100%;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对阳性样品测序,结果证实均为诺如病毒。二、水中诺如病毒富集方法的建立及优化采用国内常见的混合纤维素酯滤膜,对人为污染诺如病毒的水样进行病毒富集,优化滤膜的吸附与洗脱过程,建立水体病毒富集方法。在吸附过程中对水样pH值、多价阳离子及离子浓度进行优化,随后在洗脱过程中优化洗脱液及其pH值和浓度。研究结果显示,在吸附水体病毒过程中,当水样pH值为3.5时,病毒平均吸附率为28.96%,吸附效果优于其它pH值;向水样加入Na+、Mg2+、A13+,三种离子的平均吸附率分别48.42%、28.96%、18.28%,Na+吸附效果优于Mg2+和Al3+;当水样中Na+浓度为0.2mol/L时,滤膜吸附效果较好,平均吸附率高达72.15%,优于Na+其它浓度。在洗脱滤膜过程中,1%NaPP-PB-甘氨酸-0.5%吐温80洗脱液较好,平均洗脱率为107.85%,优于其它洗脱液;当NaPP的浓度为0.5%时,平均洗脱率高达119.94%,优于其它浓度的洗脱液;洗脱液的pH值为8.5、9.5、10.5、11.5时,平均洗脱率分别为29.43%、113.54%、134.90%、104.52%,表明当洗脱液的pH值为10.5时,其洗脱效果优于其它pH值。运用建立的混合纤维素酯膜吸附-洗脱法对人为污染10。~103 copies/μL诺如病毒液的待滤水进行富集,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发现10-103copies/μL诺如病毒的待滤水经富集后,均可检出诺如病毒,未经富集的待滤水均未检出诺如病毒,表明该水样富集方法的灵敏度为待滤水中病毒量达10copies/gL三、江苏部分地区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采集扬州、南通两地区腹泻病人的临床样品648份,扬州市翠园桥海鲜农贸市场、欧尚超市的牡蛎样品136份以及市区二道河、安敦河和宝带河中水体样品60份,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上述样品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显示648份临床样品中,共检测出85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3.12%。其中,扬州地区阳性率为19.13%(57/298),南通地区阳性率为8%(28/350),扬州地区诺如病毒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南通地区(P0.05);14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为18.04%(57/316),14岁以上患者感染率为8.06%(22/273),14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它人群(P0.05);男性感染率为13.01%(38/292),女性感染率为12.30%(38/309),男、女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136份牡蛎样品中,检测出9份阳性样品,阳性率6.62%。其中翠园桥海鲜农贸市场阳性率为7.64%(5/67);欧尚超市阳性率为5.80%(4/69),统计分析扬州市两个海鲜销售市场诺如病毒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60份水体样品中,检测出13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1.67%。其中二道河水样阳性率为10%(2/20),安敦河水样阳性率为20%(4/20),宝带河水样阳性率为35%(7/20),统计分析扬州市区三道河流诺如病毒污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基于诺如病毒衣壳蛋白保守区的基因序列,应用MEGA5.0软件对43份阳性临床样品和1份阳性水体样品中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分型,检出GI型诺如病毒2份,包括GI.2、GI.6亚型;GⅡ型诺如病毒42份,包括GIIA GII.6、GII.8、GII.17四种基因亚型。其中GⅡ.4亚型有32份,占所有基因型别的72.73%,并与世界流行株GII.4/2006 variant和GII.4/2010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为97%。1份阳性水体样品中诺如病毒与临床样品中的GII.4亚型同源性高达100%,说明人类诺如病毒感染与水源可能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发现1份GI.2/GII.8间混合感染的临床样品,为我国首次发现该两种亚型间的混合感染。
【关键词】:诺如病毒 常规RT-PCR 荧光定量RT-PCR 膜吸附-洗脱 分子流行病学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0;R155.5
【目录】:
- 中文摘要2-5
- Abstract5-11
- 符号说明11-12
- 综述诺如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12-21
- 1 病原学12-13
- 2 流行病学13
- 3 诺如病毒检测方法13-15
- 3.1 电镜法13-14
- 3.2 免疫法14
- 3.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14-15
- 4 水及水产品中诺如病毒的富集方法15-17
- 4.1 水中诺如病毒的富集方法15-17
- 4.2 水产品中诺如病毒的富集方法17
- 5 展望17-18
- 参考文献18-21
- 第一章 诺如病毒常规RT-PCR与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比较21-35
- 1 材料21-22
- 1.1 病毒材料21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21-22
- 2 方法22-25
- 2.1 诺如病毒常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22-23
- 2.2 诺如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23-25
- 2.3 常规RT-PCR与荧光定量RT-PCR对临床样品的检测及其比较25
- 2.4 数据分析25
- 3 结果25-31
- 3.1 诺如病毒常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25-27
- 3.2 诺如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27-30
- 3.3 常规RT-PCR与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临床样品中诺如病毒的比较30-31
- 4 讨论31-32
- 参考文献32-35
- 第二章 水中诺如病毒富集方法的建立及优化35-44
- 1 材料35
- 1.1 病毒材料35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35
- 2 方法35-37
- 2.1 水中诺如病毒富集方法的建立与优化35-36
- 2.2 水中诺如病毒的检测36
- 2.3 病毒回收率的计算36-37
- 3 结果37-40
- 3.1 吸附条件的优化37-38
- 3.2 洗脱条件的优化38-39
- 3.3 富集的灵敏度39-40
- 3.4 水中诺如病毒的检测及分析40
- 4 讨论40-42
- 参考文献42-44
- 第三章 江苏部分地区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44-54
- 1 材料44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44
- 2 方法44-46
- 2.1 临床样品采集与处理44
- 2.2 牡蛎样品采集与处理44-45
- 2.3 水体样品采集与处理45
- 2.4 不同样品中诺如病毒的检测45
- 2.5 统计学分析45
- 2.6 遗传进化树分析45-46
- 3 结果46-51
- 3.1 不同样品中诺如病毒检测情况46
- 3.2 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检测情况46-48
- 3.3 牡蛎样品中诺如病毒检测情况48-49
- 3.4 水样中诺如病毒检测情况49
- 3.5 遗传进化树分析49-51
- 4 讨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4-55
- 致谢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毅;;朱毅谈防护 怎样让自己不感染诺如病毒[J];生命与灾害;2014年03期
2 康晓斌;王琦;;解析诺如病毒[J];饮料工业;2014年02期
3 李丹;唐庆娟;李兆杰;王玉明;薛勇;薛长湖;;三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12期
4 李巧艳;吴新伟;刘于飞;伍业健;高国全;杨霞;;利用荧光RT-PCR法检测环境水体中诺如病毒[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2期
5 张其刚;潘良文;李想;方筠;;猪胃黏蛋白偶联磁珠和聚乙二醇富集检测青葱和葡萄中诺如病毒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12年16期
6 阮佳;许欣;孙成均;刘亚攀;周梦莹;李永新;;响应曲面优化-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粪便中诺如病毒[J];分析试验室;2013年09期
7 苏来金;周德庆;马丽萍;曹慧慧;;贝类中诺如病毒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9年06期
8 孙海波;;酒店1起诺如病毒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2年15期
9 武娟;赵玉然;唐庆娟;王静凤;王玉明;李兆杰;薛勇;;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效价分析[J];食品科学;2014年11期
10 秦田秀;;桂林市首起诺如病毒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文龙;傅深省;王莉;陈湘雷;朱建忠;陈茂余;杨玉芳;;一起老年精神病区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调查[A];2011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1年
2 张巧利;钟新光;曾耀明;夏宪照;王晓霞;陈柏芬;;一起社区诺如病毒腹泻爆发调查分析[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曾玫;陈洁;龚四堂;徐晓华;朱朝敏;朱启昒;;我国五所城市门诊腹泻儿童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薛亮;吴清平;;诺如病毒分子进化研究进展[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邹勇;;某中学1起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分析[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丁华;;一起涉及7所学校的Ⅰ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7 吕虹;张国军;康熙雄;;应用恒温扩增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夏体娇;陈照立;谌志强;邱志刚;王景峰;金敏;王新为;李君文;;2009年秋冬季节天津市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检出情况分析[A];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马丽萍;姚琳;苏来金;赵峰;周德庆;;牡蛎中诺如病毒几种不同富集方法的比较[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李丹;唐庆娟;李兆杰;王玉明;薛勇;薛长湖;;三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健时报记者 穆晶晶;感染诺如病毒别惊慌[N];保健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刘远芬;诺如病毒仍有爆发风险[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腹泻病研究室主任 段招军;诺如病毒感染 并非防不胜防[N];健康报;2010年
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急诊科主任 李俊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 张见麟;勤洗手 远离诺如病毒[N];健康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金振娅;面对诺如病毒不必恐慌[N];光明日报;2012年
6 钱峰;严防诺如病毒疫情传入和扩散[N];健康报;2007年
7 郑灵巧 白莹;北京 诺如病毒发病危险上升[N];健康报;2007年
8 周欣;诺如病毒感染是可以预防的[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张爱强 记者 夏丹;阻击诺如病毒入侵[N];烟台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朝;生吃贝类当心诺如病毒[N];保健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赛林涛;济南成人诺如病毒感染及儿童轮状与诺如病毒感染特征比较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司红丽;诺如病毒核酸荧光定量检测及其衣壳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免疫效果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孙秀静;1.分泌型和非分泌型母亲母乳中诺如病毒抗体水平的研究 2.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毅;GⅡ-4型诺如病毒P粒子制备及HBGAs相关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桂华;用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表达口服Norovirus亚单位疫苗[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钱明明;诺如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及其江苏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4 孙昼;杭州地区腹泻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食品与水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疫情暴发中的初步应用[D];暨南大学;2010年
6 桑少伟;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吴微;2010-2011年深圳市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瑞雪;天津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晓红;北京地区成人腹泻诺如病毒的流行和分子特征的初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10 赵玉然;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与抗血清的制备[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6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05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