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本文关键词:四川省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指导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卫生杀虫剂,提高蚊虫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等9个市州,分别在城区各处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1代后,采用浸渍法进行生测。数据经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和抗性级别。结果内江市、绵阳市和泸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114.50、45.18和35.49,呈高水平抗性;其余监测点抗性较低或敏感。绵阳市和自贡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49.60倍和198.57倍,呈高水平抗性;其他监测点氯菊酯监测结果较高效氯氰菊酯低一些,最高呈中抗性。绵阳市、内江市和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呈现高抗性;自贡市呈中等抗性;其余监测点抗性较低或敏感。大部分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敌敌畏和双硫磷敏感,个别呈现低抗性;只有自贡市的呈中抗性。结论各地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加强和坚持抗药性监测,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白纹伊蚊幼虫 抗药性 防治对策
【基金】:四川省卫计委资助项目
【分类号】:R184.31
【正文快照】: 近年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估计每年5千万人感染登革热,接近25亿人受到威胁[1]。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是四川省的常见蚊种,也是丛林型和农村地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2]。目前国内对白纹伊蚊抗药性水平的调查相对较少,为了掌握四川省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衡谦,吴炜,朱笠,齐福菊;大连市白纹伊蚊分布情况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年02期
2 覃扬光,廖安然,夏福民;钦州口岸白纹伊蚊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0年03期
3 李锦清,李荣彪,温卫东;佛山市白纹伊蚊孳生习性的调查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2年11期
4 李国春,刘振江,李俊志,许庆华;天津港区白纹伊蚊调查报告[J];口岸卫生控制;2003年01期
5 徐仁权,蔡恩茂,徐友祥,王士珍,蒋丽亚,刘丽军,任文军;上海地区白纹伊蚊监测与药物防制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年04期
6 黄敏,张培喜;武昌水果湖地区白纹伊蚊监测与防治[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徐友祥;王韶华;;室外废旧轮胎白纹伊蚊的越冬情况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年03期
8 徐友祥;蔡恩茂;徐仁权;方伟;王韶华;;室外废旧轮胎白纹伊蚊的孳生习性与防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9期
9 ;博爱竹林区白纹伊蚊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0年03期
10 ;信阳市白纹伊蚊生态学的初步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丽亚;;白纹伊蚊监测方法的初步探讨[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郑学礼;王春梅;张超;戴目巍;栾浩;王风平;吴淡娟;陈文霞;;四种光敏剂毒杀白纹伊蚊幼虫的实验室与野外应用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莫庆炎;马学文;李明伟;;天气对白纹伊蚊在香港为患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何林;李雪梅;陈戊申;;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评价[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周毅彬;赵彤言;冷培恩;;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效果研究[A];第25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资料汇编[C];2008年
6 莫庆炎;李建威;;香港近年天气与健康的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锦;从“纨绔子弟”说“登革”[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魏鑫;防患于未然控制虫媒到不足为害(下篇)[N];保健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吕博;花蚊白天咬 库蚊晚上叮[N];北京社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奕基;城市化对广州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生态学的影响以及新型捕蚊器BG Sentinal Trap的捕蚊效果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邓婉;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驱避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张令要;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与控制新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凡;中国白纹伊蚊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及登革热的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2 帅淑芬;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及新型捕蚊器BG-Sentinel trap的捕蚊效果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章龙;厦门蚊种调查与白纹伊蚊种群构建及其生物学特征和毒理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任晓燕;α-三噻吩对白纹伊蚊幼虫毒杀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刘彬;白纹伊蚊引诱剂的研制及登革热预警指标的初步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罗林峰;2014年深圳市坪山新区主要病媒生物监测及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7 王春梅;光活化杀虫剂K-01对白纹伊蚊毒杀作用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8 林岩;白纹伊蚊rDNA ITS2基因多态性研究及登革热流行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2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11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