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水循环控制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通过水循环控制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的研究
【摘要】:以含有亚硝酸盐的自来水为研究对象,稳压泵为动力对水样进行水循环处理,考察循环水和静置水中亚硝酸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循环自来水与静置自来水中亚硝酸盐的质量浓度差值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循环360 h后循环水中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静置水质量浓度的11.2%.循环水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线性相关性.另外,净水器出水后的循环水和静置水中亚硝酸盐的质量浓度均会增加,但循环水中亚硝酸盐增加量小于静置水中亚硝酸盐增加量,且质量浓度控制在0.02 mg/L以下.因此,将水循环应用到净水器中可解决出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问题,提高水质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东莞市金能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项目(2012ZX07206-004)
【分类号】:R123
【正文快照】: 3.东莞市金能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东莞523008)亚硝酸盐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进入人体后在血液中可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长期饮用含有亚硝酸盐的饮用水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副作用,甚至会提高癌症发病率[1-3].研究[4]发现,亚硝酸盐与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有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白水循环滤浆法[J];湖北造纸;2000年03期
2 丑纪范;水循环基础研究的观念、方法、问题和可开展的工作[J];科技导报;2003年01期
3 李文清;水循环对水污染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山西水利;2005年02期
4 郑喜忠,高维民;酚水循环泵失效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5年01期
5 壮歌德;王卓妮;;全球和地区水循环及科学发展[J];世界环境;2011年02期
6 高维真;;水污染与水质测报技术讲座——第一讲:水循环与水污染[J];水文;1981年01期
7 陈月仙;锅炉的水循环与安全运行[J];劳动保护;1985年07期
8 刘钦久;;要求高水质的水冷设备采用软水循环的效益[J];冶金动力;1988年04期
9 秦祖平,徐琪;水循环对太湖地区稻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1989年02期
10 张盆 ,张静华 ,胡惠仁;封闭水循环的发展前景[J];国际造纸;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伟南;;城市水循环改善的战略思考[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2 胡燕;;从系统论角度探讨水循环的教学方法[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光辉;;区域水循环过程与水资源演化规律——规范人类用水行为、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基础[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巩同梁;刘昌明;;环境变化条件下陆地表层系统水循环非均衡模式——水循环非均衡现象剖析与边际水循环概念[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李析男;胡彩虹;;城市水循环对城市供水量的影响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6 夏军;;变化环境下中国北方水循环与水安全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以华北地区水问题为例)[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智杰;徐小元;居江;;区域良性水循环的探讨和示范[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马智杰;徐小元;居江;;区域良性水循环的探讨和示范[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刘昌明;梁康;;作为水文科学基本理论的水循环研究若干探讨[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孙廷春;;发展煤矿“水循环经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中 吴慧秀(河海大学);城市用水给自然水循环带来了挑战[N];中国水利报;2011年
2 李平 赵建平;流域时代的理性回归[N];中国水利报;2004年
3 慧聪;工业水循环:人类水危机的最后“救赎”[N];黄河报;2010年
4 王富;攀钢实现增产节水循环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杨勤;江苏:流动的水循环的路[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钱建伟;1.4亿清除水循环“瓶颈”[N];苏州日报;2006年
7 周宾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易学”视野中的水循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特约专家 齐兵强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 博士;用水循环体系建设是特色[N];中国水利报;2006年
9 王勤;旨在破解当代水问题的力作[N];中国水利报;2008年
10 程晨;上海建成水循环公厕一吨水用“一辈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水循环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佳嘉;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水循环分布式模拟与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猛;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河北省用水量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周杰;中国东北地区大气水循环的时空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5年
3 杨峰;健康水循环与新的水策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孟彩侠;基于不同方法的和田绿洲水循环要素变化特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5 章纯;水循环算法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在多目标中的改进[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6 马喜荣;黄河流域水循环流路的改变对物质输送及能量交换的影响[D];河海大学;2005年
7 许向君;城市水务系统循环规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8 田辛;景观“水”要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徐红霞;缺磷胁迫下水稻叶片光合特性以及水水循环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李鹏;变化环境对灌区水循环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4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26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