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方式对近江牡蛎和波纹巴非蛤中铁、铜生物可接受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近江牡蛎 波纹巴非蛤 铁 铜 生物可接受性 出处:《南方水产科学》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应用全仿生消化模型评价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和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e)的铁(Fe)、铜(Cu)在仿生胃肠提取液中的变化与生物可接受性。结果表明:1)煮熟后的2种贝类中的Fe和Cu在胃消化阶段的提取量有所增加,但在肠消化阶段近江牡蛎中Cu和波纹巴非蛤中Fe、Cu提取量均有所降低;2)熟近江牡蛎中的Fe生物可接受性比生的提高了7.3%,Cu生物可接受性提高了4.6%;熟波纹巴非蛤中Fe生物可接受性比生的提高了11.5%,而Cu则降低了11.5%;3)食用近江牡蛎最高可为沿海居民提供人体每日所需15.5%的Fe和25.9%的Cu,而食用波纹巴非蛤对沿海居民每日Fe、Cu摄入量的贡献分别大于6.4%和3.1%。日常食用熟的近江牡蛎比波纹巴非蛤能提供更多Fe摄入量。总体而言,熟食比生食能摄入更多的Fe。
[Abstract]:The changes and bioacceptability of Fe and Cu in bionic gastrointestinal extracts of Crassostrea rivularii) and Paphia undulatein were evaluated using a fully bionic diges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 and Cu in the two shellfish species after cooking were dete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e and Cu in the bionic gastrointestinal extracts. The amount of extraction increased in the digestive stage of the stomach. However, in intestinal digestion stage, the contents of Cu and Feo Cu in oysters were decreased. (2) the bioacceptability of Fe in cooked oysters was increased by 7.3%, and the bioacceptability of Cu was increased by 4.6%, while that of Fe in mature oysters was increased by 4.6%. The acceptability of oysters was increased by 11.5g, while Cu decreased by 11.5kW) the consumption of oysters near the river can provide the coastal residents with 15.5% Fe and 25.9% Cus per day,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ating the clam to the daily Fe-Cu intake of the coastal resi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s. More than 6.4% and 3.1 respectively. Cooked oysters on a daily basis provide more Fe than clams. Overall, Cooked foods consume more Fe than raw foods.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GJFP201400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09TS20,2013YD08)
【分类号】:R1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淑艳;周歧存;周健斌;杨奇慧;董晓慧;;华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水产科学;2007年02期
2 林路秀;李顺兴;郑凤英;;应用体外仿生模型分析海藻水煎液中微量金属的形态和生物可给性[J];分析化学;2010年06期
3 邱雅青;李顺兴;林路秀;;仿生消化-单层脂质体萃取在蕨类植物微量金属形态分析和生物可给性评价中的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4 庞艳华;隋凯;王秋艳;丁永生;朱明鹤;;大连近岸海域双壳贝类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3期
5 唐洪磊;郭英;孟祥周;沈汝浪;曾永平;;广东省沿海城市居民膳食结构及食物污染状况的调研——对持久性卤代烃和重金属的人体暴露水平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6 母清林;王晓华;佘运勇;邹伟明;王剑;王艳华;;浙江近岸海域贝类中重金属和贝毒污染状况研究[J];海洋科学;2013年01期
7 姚茹;黎小正;;广西沿海主要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及近江牡蛎体内重金属镉监测与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8 王增焕;林钦;王许诺;李刘冬;;华南沿海贝类产品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安全性评价[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李阅兵;孙立春;刘承初;李家乐;;几种海水和淡水贝类的大宗营养成分比较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孙长峰;郭娜;;微量元素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凤影;张弼;;不同地理种群栉孔扇贝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钱耀森;孙同秋;郑小东;王新叶;;黄河三角洲河蚬软体部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吴爱春;张永普;周化斌;;橄榄蚶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动物学杂志;2009年01期
4 赵艳芳;尚德荣;宁劲松;翟毓秀;;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产贝类中镉的形态[J];分析化学;2012年05期
5 邱雅青;李顺兴;林路秀;;仿生消化-单层脂质体萃取在蕨类植物微量金属形态分析和生物可给性评价中的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6 蒋霞敏;姜小敏;杜学星;张林林;;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动物营养学报;2012年10期
7 唐保军;姜朝军;尹飞;高露娇;;皱肋文蛤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2年03期
8 胡益峰;蒋红;;嵊泗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域养殖紫贻贝(Mytilus edulis)重金属含量分析[J];福建水产;2012年06期
9 周丽;许文波;;小儿手足口病5种元素的检测分析[J];广西医学;2012年12期
10 苗利军;王静;刘晓光;;我国海产品的汞含量分布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建兰;;长江入海口北支沿海滩涂贝类重金属残留及风险评价[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九章)[C];2014年
2 程东伟;高学丽;张丽娜;杨锡洪;;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脱除研究进展[A];“食品工业新技术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常志勇;基于仿生电子鼻的肉品新鲜度多信息融合识别技术[D];吉林大学;2013年
2 慕翠敏;长牡蛎净化技术及赤潮甲藻对其性成熟和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文娟;珠江三角洲地区总汞和甲基汞人体暴露水平与风险评价[D];暨南大学;2011年
2 姚卫军;不同生态条件对凡纳滨对虾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3 姜小敏;管角螺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4 王兵兵;管角螺组织切片与繁育及养殖的初步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5 张养华;邹城儿童六种元素含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小儿常见贫血和六元素关系[D];山东大学;2013年
6 田瑞;薇菜红变成分及红变条件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7 杜克梅;海南省近岸海域主要经济贝类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3年
8 张俊杰;红树蚬的生物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苏翔驹;管角螺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与施氏獭蛤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D];广西大学;2013年
10 徐青;重金属污染在不同水体淡水鱼中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D];上海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瑞雪;范仲学;魏爱丽;蔡利娟;张斌;;山东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2 励建荣;李学鹏;王丽;段青源;;贝类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与累积规律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7年01期
3 迟淑艳;周歧存;周健斌;杨奇慧;董晓慧;;华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水产科学;2007年02期
4 吕海燕,曾江宁,周青松,傅和芳,冯旭文,王正方;浙江沿岸贝类生物体中Hg、Cd、Pb、As含量的分析[J];东海海洋;2001年03期
5 孙建富;申天恩;;大连海水增养殖业发展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曹善茂,周一兵;大连市区沿海底栖动物的种、量和对环境质量的评价[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魏筱红;魏泽义;;镉的毒性及其危害[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4期
8 宋凡;;气相色谱法测定猪肉脂肪酸组成[J];饲料工业;2007年11期
9 杨丽华,方展强,郑文彪,伍育源;广州市场食用鱼和贝类重金属含量及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6期
10 毕士川;于慧娟;蔡友琼;黄冬梅;李庆;沈晓盛;;重金属Cd在不同水产品中的含量及污染状况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华胜;重金属在近江牡蛎体内的动力学及其生理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李玉环;贝类体内重金属镉的富集和消除规律及食用安全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雪琼;吴红棉;刘芷筠;钱庆华;范秀萍;;近江牡蛎糖胺聚糖的酶解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年07期
2 叶秀荣;;海中补品三例(之一) 名不虚传的“海底牛奶”[J];海洋世界;1998年02期
3 圣晶;美味蛎肉滋补强身[J];饮食与健康;1995年04期
4 吉宏武;苗建银;邵海艳;章超桦;;近江牡蛎肉水解物的营养成分及抗疲劳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10年02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1526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52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