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唾液砷作为砷暴露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8 20:40

  本文关键词: 砷 唾液 生物学标志 亚砷酸钠 大鼠 志愿者 血液 尿液 慢性砷中毒 出处:《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唾液作为一种检测载体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各种临床疾病及环境有害因子的检测当中,然而唾液中砷的检测刚刚起步,其能否作为砷暴露检测载体目前尚存在争议。本课题根据暴露标志物筛选原则,通过动物实验及人群试验两方面联合探讨唾液砷作为砷暴露标志物的可行性,为实现砷暴露无创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砷在唾液中代谢及排泄模式实验:(1)SD大鼠部分: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21只。一次性灌服亚砷酸钠20mg/kg后,于0,1-2,4-5,7-8,11-12,17-18,23-24小时7个时间段(每时间段3只大鼠)采集血液及唾液进行砷含量检测。(2)健康志愿者部分: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募集健康志愿者4名,男女各半,试验前后禁食海产品各一周,于8:00一次性摄入海苔20g,在摄入海苔前(即0h)和摄入后1,3,6,9,12,15,18,24,36,48,60和72h,分别收集尿液和唾液进行砷含量检测。2.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染毒大鼠后唾液砷含量及其与血砷、尿砷含量间关系研究: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2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亚砷酸钠低(0.2mg/kg)、中(2.0mg/kg)、高(20.0mg/kg)四组,每组8只。染毒方式采用经口灌胃法,隔天一次,连续两周后收集血液、尿液、唾液及组织进行检测。3.慢性砷中毒病区人群研究:在山西省山阴县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区抽取4个病村的70名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地砷病皮肤病变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诊断。入户采集所有调查对象唾液、尿液及生活饮用水进行砷含量检测。4.砷含量检测:水砷、血砷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AFS-230)进行检测;尿砷、唾液砷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进行检测,其中尿砷含量用肌酐(Cr)校正。 【结果】 1.砷在唾液中的代谢及排泄模式实验:(1)SD大鼠部分:大鼠摄入亚砷酸钠后,其血液中砷含量急剧上升,在1-2小时时间段便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但在第7-8小时时间段又出现第二个峰值,说明砷在血液中的代谢存在肝肠循环。唾液中砷含量上升趋势较血砷缓慢,在第7-8小时时间段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2)健康志愿者部分:健康志愿者在摄入海苔后,尿总砷含量逐渐上升,其中女性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在第18小时达到高峰,男性在第24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唾液总砷含量变化同尿砷变化相似,但达到高峰时间较尿砷提前,女性在第6小时达到高峰,男性在第9小时达到高峰。2.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染毒大鼠后唾液砷含量及其与血砷、尿砷含量间关系研究: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体重增长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大鼠肝脏及肾脏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切片显示高剂量组大鼠肝、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低、中、高染毒组大鼠唾液、血液及尿液中总砷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染毒组随染毒剂量的增加三者总砷含量也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唾液砷含量与血砷、尿砷含量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和0.960(p0.01)。3.慢性砷中毒病区人群研究:在收集的水样中,砷含量仍较高,中位数为127.22μg/L,超标率达66.7%,70名居民中有37人有皮肤症状。不同水砷暴露组间唾液砷与尿砷含量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水砷与唾液砷及尿砷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和0.686(p0.05)。唾液砷与尿砷之间也存在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794(p0.05)。另外,水砷、尿砷及唾液砷与皮肤症状均密切相关,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间三者含量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1.动物实验和健康志愿者试验均表明,机体暴露砷(无机砷或有机砷)后,唾液中砷的代谢及排泄模式与血砷、尿砷模式相似,其代谢及排泄半衰期介于血砷和尿砷之间。 2.SD大鼠经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染毒后,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唾液砷含量明显升高,且机体小剂量暴露砷化合物,其唾液中砷含量便有升高趋势。 3.慢性砷中毒病区人群唾液中砷含量与水砷、尿砷含量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并且与砷中毒皮肤症状密切相关。 4.本课题通过SD大鼠、健康志愿者和慢性砷中毒病区人群实验研究均表明,唾液砷能够很好地反映机体的砷暴露程度,其作为砷暴露标志物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在慢性砷中毒病区人群中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性。此外,唾液具有采样无创、简易、快速且易接受等一系列优点,其与砷暴露现有的检测载体尿液、毛发和指甲等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地弥补各自的不足,更好地进行砷暴露高危人群的筛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艳;;砷致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年04期

2 李贞;王三祥;王正辉;王彤;乔小艳;张向东;吴赵明;安艳;;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外环境中砷水平调查[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年04期

3 王大朋;张利明;李建;刘建;金洹宇;刘星;纪春燕;傅春玲;安艳;;健康志愿者摄入海产品后尿液及唾液总砷含量比较[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7期

4 朱远航;王萍;罗敏琪;;唾液检测对口干症的临床诊断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6期

5 郭丽宏;俞光岩;施文元;;唾液检测的研究进展[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6 马栓柱;许秀举;罗绥兰;王海英;高艳荣;程世华;丁国平;;饮水型砷中毒大鼠中毒模型及剂量-反应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02期

7 王志全,李桂萍,王世民,张凯,邱占金,孙淑清;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1年03期

8 孙贵范,李富君,李革新,丁桂英;砷对小鼠肾脏毒性机理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8年05期

9 鞠爱霞;杨yN楠;郭泉;刘杰;李秋红;;应用唾液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研究概况[J];中国药房;2009年20期

10 丁国华;李秀芳;杨X;王宇;孙艳;陈丽平;;大鼠口服雄黄后唾液、血液及组织中砷浓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师;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1548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548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d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