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糖胶囊的急性和亚急性毒理学评价
本文选题:急性毒性 切入点:MTD 出处:《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年1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氨糖胶囊系由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硫酸软骨素、碳酸钙和维生素D组成的具有增加骨密度功能的保健食品,为判定其对人体健康是否产生危害,特进行了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对氨糖胶囊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氨糖胶囊对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0.0 g/kg·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氨糖胶囊属无毒级。连续氨糖胶囊喂养30天,各剂量组动物生长良好,体重、进食量及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绝对重量及脏/体比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也表明氨糖胶囊对受检脏器无明显损害。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判定氨糖胶囊为安全性保健食品
[Abstract]:The capsule is a health food consisting of 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chondroitin sulfate, calcium carbonate and vitamin D, which can increase bone mineral density.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of Food Safety Toxicology evaluation, acute toxicity test and 30-day feeding test were carried out on ammonia sugar capsu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monia sugar capsule was effective to female, The 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of male mice was greater than 20.0 g/kg BW. According to the acute toxicity classification, ammonia sugar capsule was classified as nontoxic. After 30 days of continuous feeding with ammonia sugar capsule, the animals in each dose group grew well, their body weight, food intake and food utilization rate were goo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matological index, blood biochemical index, viscera absolute weight and viscera / body ratio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ammonia Tang capsule had no obvious damage to the tested organ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termination of Ammonosaccharide capsule as a safe and healthy Food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福建省肿瘤医院;广西嘉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托尔专用化学品(镇江)有限公司;
【分类号】:R114;TS2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钦传光,黄开勋,徐辉碧;酶解泥鳅蛋白的毒理学评价(一)邋[J];食品科技;2001年05期
2 聂聪;;郑州烟草研究院卷烟减害研究成果集览(三) 卷烟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烟草学报;2011年03期
3 陈秋华;;柴油机排放物的毒理学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1980年12期
4 陈锐;毒理学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农村生态环境;1986年01期
5 张深固;宋文成;; 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综述)[J];豫西农专学报;1987年02期
6 刘仲端;黄蕴娴;;“杀虫脒”毒理学评价进展[J];农药科学与管理;1988年04期
7 陈炳松;尹道川;曹虹;谢宗传;谢慧文;赵岩;钟才云;;辐照捆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J];核农学通报;1992年02期
8 刁虎欣,赵大健,王锐,田惠光;国产食品级黄原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0年02期
9 ;铁道部卫生环保局文件[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87年03期
10 唐玲光;张桂荃;李红业;安惠敏;王松芝;赵冰琪;孙喜泰;;不饱和聚酯和苯乙烯的毒理学评价[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ichael A.Dorato;;药物的毒理学评价[A];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彭双清;;毒理学替代法研究进展[A];实验动物与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蔡东联;赵继军;胡同杰;;生血灵安全毒理学评价[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4 庄镇华;;对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的一些看法和建议[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秦淑珍;蒋东升;周明河;刘希华;刘秋芬;刘淑芳;;一种新型的活性生物钙素的毒理学评价[A];骨质疏松研究与防治文集[C];1994年
6 陈会明;宋乃宁;;化学品风险管理毒理学技术进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A];2014线粒体毒性与基于毒性通路的安全性评价新策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4年
8 陈坚峰;吴军;陈志莲;张丽娜;;鹿胎软胶囊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建琴;詹国瑛;;杜仲叶饮料的营养卫生学研究和毒理学评价[A];中国营养学会第二届营养资源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9年
10 Michelle M.He;Lisa A.Shipley;Carl L.McMillian;;ADME在药品毒理学评价中的作用[A];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岳飞;茶儿茶素制剂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与保健功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哲奇;多种动植物复配方制品毒理学、卫生学及稳定性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郑海锋;新型小肽RWR的毒理学和稳定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罗红;氯乙酸甲酯的卫生毒理学评价[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艳;参茸龟芪口服液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D];吉林大学;2005年
5 景欣悦;水污染毒性毒理学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6 马中春;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抗突变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林洋;纳川珠利的毒理学与药效学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姗泽;婴幼儿专用调配油的制备及其功能性和毒理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尹超彦;苦荞黄酮对实验性大鼠预防性调节血脂和血流变作用及毒理学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胡雪婷;普洱茶毒理学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46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64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