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大气细颗粒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活性抑制和炎性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11 12:00

  本文选题:大气细颗粒物 +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9期


【摘要】: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炎性作用。方法:用PM2.5采样器采集上海地区大气PM2.5样本,扫描电镜观察PM2.5形态特征。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暴露于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μg/m L)的PM2.5 12,24,48 h,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el 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PM2.5暴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TNF-αm 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GM-CSF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PM2.5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直径大多等于或小于2.5μm。与同时间点未暴露组比较,各暴露组(50~800μg/m L)细胞活性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暴露组比较,暴露于100,400或800μg/m L PM2.5 24 h后,GM-CSF和TNF-α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PM2.5暴露浓度越高,GM-CSF和TNF-α的m RNA和蛋白升高水平越显著。结论:大气PM2.5可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胞活性,这可能与PM2.5促发和加重支气管肺部炎性疾病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effect on the activity of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and inflammatory effects. Methods: collected in the atmosphere of Shanghai PM2.5 samples with PM2.5 sampler, the morphology of PM2.5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exposed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EAS-2B (0,50100200400800 g/m L). PM2.5 12,24,48 h, the cell viability detection kit (cel l counting kit-8 CCK-8)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PM2.5 exposure on cell activity.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 RT-PCR) cell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TNF- and the expression of alpha m RNA the expression of GM-CSF, Western blot and TNF- alpha protein. Resul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howed that the PM2.5 shape, size and diameter are equal to or less than 2 .5 M. and at the same time point of non exposed group, the exposed group (50~800 g/m L) cell activity was decreas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 non exposed group, exposure to 100400 or 800 g/m L PM2.5 24 h,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M-CSF and TNF- alpha m RNA and the prote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PM2.5 exposure and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M RNA and protein GM-CSF and TNF- alpha level is more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the PM2.5 can cause inflammation of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reduce the cell activity,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PM2.5 priming and exacerbation of bronchial pulmonary inflammatory disease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分类号】:R12;R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英;肺癌与长期暴露于细颗粒物有关联[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4期

2 赵毓梅,李秋营,范建,李炳太;大气粗细颗粒物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年04期

3 王耘;;科技期刊中“细颗粒物”符号表示方法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术语;2014年01期

4 范柏祥,孙熙,王金波;可吸入细颗粒物的治理[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03期

5 杨书申;邵龙义;;大气细颗粒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6 冯加良;胡小玲;管晶晶;赵伟;;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酸度及其与组成的关系[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柴发合;高健;王淑兰;;大气细颗粒物监测的政策制定和标准设计[J];环境保护;2011年16期

8 张莉君;东春阳;许慧慧;施烨闻;金奇昂;刘立平;沈先标;;上海市两社区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状况[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8期

9 杨春雪;阚海东;陈仁杰;;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水平、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8期

10 ;揭开迷“雾”中的重重秘密——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解析我国空气中细颗粒物形成机制及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阳;付柏淋;;两种典型通风方式下室内细颗粒物去除效果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蒲维维;赵秀娟;张小玲;徐敬;徐晓峰;孟伟;;奥运前后北京地区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冯加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来源探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沈阳城区春节期间大气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董玉敏;;沈阳城区春节期间大气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钱凌;银燕;童尧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钱凌;银燕;童尧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王子晔;李宁;;浅谈PM2.5防控专利技术开发[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9 叶兴南;尹姿;唐尘;陈建民;;基于吸湿性测量分析上海大气亚微米细颗粒物的混合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陈晨;银燕;钱凌;王巍巍;陈宇;李嘉鹏;;南京北郊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苡婷;上海细颗粒物污染状况堪忧[N];上海科技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任震宇;细颗粒物威胁“健康出行”[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周迎久;细颗粒物控制成约束性指标[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强化源头削减 分区分类控制[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记者 徐维欣;细颗粒物标准制定尚需时日[N];文汇报;2009年

6 通讯员 王双瑾;探寻PM_(2.5)真相[N];中国环境报;2013年

7 记者 拓玲;征细颗粒物排污费改善空气质量[N];西安日报;2012年

8 刘敬奇;北京发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N];中国环境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贺小巍;每个人既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参与者[N];陕西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荣丽君;我市在全省率先监测PM2.5[N];西宁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斌;细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其对前体物排放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吴伊人;含油雾的环境空气中微细颗粒物净化用纤维滤料的织物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3 王晓斐;Gprc5a基因缺失小鼠对SiO_2诱导的肺损伤易感性增加[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英志;柴油车细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排放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5 王飞;废水中细颗粒物过滤去除机理研究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朱继保;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高知义;大气细颗粒物人群暴露的健康影响及遗传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顾泽平;大气细颗粒物有机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源解析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春;汽车细颗粒物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马琼锦;上海二城区大气细颗粒物致大鼠肺损伤的比较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赵园园;济南市细颗粒物污染及管理建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宋劭萌;某高新园区空气PAHs污染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韩雪;大气细颗粒物对小鼠表皮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英红;兰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化学成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7 杜蔚;青藏高原背景站细颗粒物理化特性及粒子增长机制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8 朱礼波;兰州市不同细颗粒物中PAHs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9 高杰;燃烧火焰中汞的形态转化及富集微细颗粒物的规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张帝;颗粒物撞击粘附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35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735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