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纳米氧化铁的毒性及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4-15 05:33

  本文选题:纳米氧化铁 + 生物效应 ; 参考:《毒理学杂志》2015年02期


【摘要】:正纳米材料是指粒径至少有一维在1~100 nm的物质,由于其大小和结构特殊,在传导性、反应性和光敏性上有独特之处[1]。近年来,随着对纳米材料不断深入的研究,纳米氧化铁特别是磁性纳米氧化铁被运用到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包括MRI对比剂[2-3]、药物载体[4-5]和生物分子探针[6]等,这些已经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8]。纳米材料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影响。然而,纳米氧
[Abstract]:Positive nanomaterials refer to materials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at least one dimension at 1 ~ 100 nm. Due to their special size and structure, they have unique properties in conductivity, reactivity and Guang Min [1].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nano-materials, nano-ferric oxide, especially magnetic nano-ferric oxide, has been applied to various biomedical fields, including MRI contrast agent [2-3], drug carrier [4-5] and biomolecular probe [6], etc.These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7-8].Nanomaterials can not only benefit human beings, but also affect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However, nanoscale oxyge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CB933404)
【分类号】:R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中太,林元华,唐子龙,张俊英;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J];材料工程;2000年03期

2 李云晖;浦跃朴;尹立红;郭吉;唐萌;张宇;顾宁;;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除藻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孙琳;刘桂峰;庄家骐;张惠茅;杨文胜;;聚天冬氨酸修饰对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稳定性及脑MRI造影效果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12期

4 王秀;林海;田秉晖;辛丽花;;4种纳米氧化铁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9期

5 李俊峡;张卓立;张莉;祝玉芬;;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标记成肌细胞及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7年02期

6 张蔚霞;曹吉林;孙群;项颖颖;钱珏莹;杨明;魏伟;徐芳;;用嗜热四膜虫模型研究铁系纳米材料对环境生物体的安全效应[J];化学世界;2007年06期

7 张可华;郭丽丽;蔡哲;潘琳;程立明;舒峻;李荣旗;陈瀛;欧华;黄小杰;张向利;张红霞;刘佳新;左和鸣;徐扬;高艳;崔晓惠;;硅化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的效率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年12期

8 谷婧丽;徐海飞;韩晔华;戴威;郝维;王春雨;顾宁;许海燕;曹济民;;超顺磁性三氧化二铁纳米粒子进入吞噬细胞RAW264.7的途径、代谢归宿和生物学效应[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08期

9 高翠英;;纳米氧化铁的性质及应用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0期

10 刘岚,唐萌,何整,马明,顾宁;Fe_3O_4及Fe_3O_4-Glu纳米颗粒的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安勋;廖宗文;;纳米材料对水团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2 张宁;金星龙;李晓;岳俊杰;魏东斌;;人工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3 于荣丽;孙铁珩;胡晓钧;;纳米材料的生物负效应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4 李瑞琦;何世禹;初文毅;;吸波涂层材料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3期

5 陈庆春;工业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纳米结构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J];日用化学工业;2001年02期

6 陈庆春,邓慧宇,马燕明;聚乙二醇在新材料制备中的作用及其机理[J];日用化学工业;2002年05期

7 马成勇;程海峰;唐耿平;谢炜;;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1期

8 翟华嶂,李建保,黄勇;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的进展、应用及产业化现状[J];材料工程;2001年11期

9 张雄飞;王成峰;杨道武;;一种制备纳米级氧化铝的新方法[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李博;陶功胜;王林;谢寅峰;蔡贤雷;;纳米氧化钛对髯毛箬竹叶片的生理调节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晓静;闫妍;杨海峰;李俊芳;;国内外纳米纺织品发展现状与展望[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佟玉洁;聂云;安毅;;纳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孟强;李绍霞;徐仁根;王卓;丰伟悦;汪冰;;超顺磁氧化铁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宋云扬;余涛;李艳军;;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5 董华;张瑞华;李丽琴;;纳米材料四氧化三铁致动物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2010新疆)论文集[C];2010年

6 刘朝晖;黄因慧;田宗军;刘志东;陈劲松;;纳米陶瓷材料复合电沉积工艺的研究及发展现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7 林本成;袭著革;张华山;杨丹凤;;三种纳米材料致大鼠肝肾损伤的初步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雄飞;谢刚;杨道武;王成峰;;电化学合成纳米级氧化铝[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施春荧;何映平;李南平;钟运邦;肖焕秀;;热带果蔬PVC/纳米TiO_2保鲜膜的研究——ⅠPVC/纳米TiO_2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朝晖;黄因慧;田宗军;刘志东;陈劲松;;纳米陶瓷材料复合电沉积工艺的研究及发展现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英;纳米材料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曹兴;磁性纳米基因载体介导Mcl-1特异性shRNA治疗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田莉;纳米Au、Ag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液相巴豆醛选择加氢制巴豆醇反应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阎海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痴呆疾病脑脊液中蛋白组学变化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张志军;粪生链霉菌HLF-43的代谢功能改造与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6 向娟娟;氧化铁磁性纳米转运体系的研制及其在体内外基因转运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3年

7 胥保华;纳米硒对Avian肉鸡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张雄飞;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粉体的电化学合成[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9 翟永清;纳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10 杨文彬;硒化镉(CdSe)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表征[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功成;纳米压痕法研究单根ZnS纳米带的光机械效应[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晴晴;纳米金属的制备及其在处理典型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靳黎娜;过渡金属基微、纳米材料的水热/溶剂热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亚丽;PP/MMT纳米复合材料结晶形态与介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微;熔融法制备纳米及微米级二氧化硅颗粒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莹;1,,3-甘油二酯微乳液的制备及生物利用度和安全评价[D];浙江大学;2011年

7 陆浩然;堇青石粉体的微乳液—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8 王勇;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表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云;多壁碳纳米管/铁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坤;PASP表面修饰的USPIO在正常兔MR脑灌注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娟娟,朱诗国,吕红斌,阮建明,张必成,李江,李桂源;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J];癌症;2001年10期

2 黄源;机体铁超载与肿瘤[J];癌症;1994年04期

3 朱小山,朱琳;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4期

4 冯拉俊,刘毅辉,雷阿利;纳米颗粒团聚的控制[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5 王珊,李宁,于力方,廖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较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年03期

6 陈潜,何得昌,徐更光;超细氧化铁对TNT炸药爆热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04年03期

7 陈思顺;陈新华;丁明洁;牛新书;;掺杂合成纳米α-Fe_2O_3粉体及其气敏性能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3期

8 袁方利,李晋林,黄淑兰,林元华;超细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新进展[J];材料导报;1998年06期

9 吴东辉;华平;张海军;施新宇;;Fe(OH)_2微波快速热解制备γ-Fe_2O_3[J];材料导报;2007年02期

10 林元华,张中太,袁方利,李晋林;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金红石型TiO_2粉体及其性能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思贝;黄庆;府伟灵;;新型壳聚糖纳米氧化铁磁珠的制备和理化性能测定[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年06期

2 王天成;贾光;王翔;闫蕾;沈惠麒;赵宇亮;;纳米氧化铁黄材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3期

3 唐萌;王晓娜;李倩;顾宁;;纳米氧化铁、纳米TiO_2、碳纳米管的毒理学研究进展[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年06期

4 杨芹芹;郭强;梁建功;韩鹤友;;磁性纳米氧化铁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研究[J];化学学报;2011年1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骏;陈宝安;丁家华;金楠;余正平;陈月;周颖;高冲;孙耘玉;程坚;赵刚;鲍文;宋慧慧;李小毛;王雪梅;;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影响小鼠体内细胞因子含量的初步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范景莲;成会朝;刘涛;马运柱;李志希;;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工艺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3 王介良;;用硫酸渣制取纳米氧化铁的探索研究[A];2004年全国选矿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喜蓉;郑典模;;超声波法制备纳米氧化铁工艺[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5 张增光;翟雅琴;王松鹤;;纳米氧化铁絮凝剂在册田水库源水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6 张秋禹;张和鹏;张军平;鲍续进;林缅;;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氧化铁颗粒的结构及性能[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宇;宋丽娜;宋孟杰;马明;顾宁;;MRI造影用纳米氧化铁的宏量制备、质量控制与标准研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子文;掺杂焦碳及纳米氧化铁吸附生态环境水体中重金属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彰;非水介质中电解氧化法合成制备纳米Fe_2O_3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超;纳米氧化铁制备及其在生物体内分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李艳玲;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郑明芳;纳米氧化铁红的制备[D];浙江大学;2008年

4 钟乃良;新型表面活性剂可控包覆纳米氧化铁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郑娅娜;La、Ce掺杂对氧化铁纳米颗粒相变及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D];济南大学;2010年

6 周勇;高硫高砷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净化及制备纳米氧化铁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7 包跃宇;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

8 蒲昭廷;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铁及其动力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国田;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关瑶;液相法控制合成纳米氧化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2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752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f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