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溴氰菊酯作为我国饮用水水质指标的合理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8-04-20 15:13

  本文选题:溴氰菊酯 + 人均暴露量 ; 参考:《中国给水排水》2017年06期


【摘要】:溴氰菊酯的大量使用可能导致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从而最终进入到生活饮用水中。我国现行的106项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中,溴氰菊酯是19种农药指标中的一项。然而,对比国外自来水水质指标,发现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均未将溴氰菊酯作为水质指标。为探明原因,利用污水流行病学的原理,估算了北京地区溴氰菊酯的人均暴露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人均溴氰菊酯暴露量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8倍,间接反映了我国大量使用溴氰菊酯的事实。溴氰菊酯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性能极好,其主要去除机理为污泥吸附和生物降解,但前者的贡献更大。由于溴氰菊酯的高疏水性,经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或者农业地区的直接使用而进入到环境地表水体的溴氰菊酯含量极少。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将溴氰菊酯列入到我国饮用水水质指标体系中。
[Abstract]:The extensive use of deltamethrin may lead to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deltamethrin in the environment and eventually into drinking water. Deltamethrin is one of the 19 pesticide indexes of 106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ndexes. However, compared with foreign tap water quality indexes, deltamethrin is not used as a water quality index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Canada.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ause, the per capita exposure of deltamethrin in Beijing was estimated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sewage epidemi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 capita exposure of deltamethrin in Beijing is 8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California, which indirectly reflects the fact that deltamethrin is widely used in China. The removal performance of deltamethri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is excellent. The main removal mechanism of deltamethrin is sludge ad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but the former contributes more. Because of the high hydrophobicity of deltamethrin, the content of deltamethrin entering the environmental surface water body is very low through the direct use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or agricultural area. Therefore, it is not necessary to include deltamethrin in ou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ndex system.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粤海水务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577040、21107025)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研究项目(2015M020215003)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563000191) 广东粤海水务有限公司水体异味项目(D8144320)
【分类号】:R1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婧;魏朝俊;王春娜;王静;赵建庄;;溴氰菊酯残留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2 任四方;立体有择合成(2)——溴氰菊酯的合成[J];农药;1983年02期

3 周代玲,邹新琢,顾可权;烯丙菊酯的气相色谱分析[J];农药;1983年03期

4 ;第二章 溴氰菊酯的结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质[J];江苏化工;1984年S1期

5 张永熙,孙锦荷,陈子元,李兴明;速灭菊酯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及在环境中的稳定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6年05期

6 高秀兰;蒋兴宗;;原药和制剂中溴氰菊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J];农药;1991年04期

7 李前泰;;溴氰菊酯三种制剂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方法[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93年05期

8 张帮红;施海燕;王鸣华;;溴氰菊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9年02期

9 ;第十章 溴氰菊酯对环境的影响[J];江苏化工;1984年S1期

10 孙锦荷,张永熙,陈子元;速灭菊酯在土壤中的吸附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满秀;高首勤;;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溴氰菊酯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石利利;单正军;金怡;;S-生物烯丙菊酯水解特性与机制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3 曾明森;夏会龙;王庆森;王文建;陈忠林;吴光远;;溴氰菊酯茶园残留与使用安全性及其品种与地域差异[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王朝瑾;李彦磊;王文豪;唐明;;溴氰菊酯残留农药的快速检测[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谢广云;崔涛;孙金秀;;右旋反式烯丙菊酯大鼠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邓新平;丁伟;周亦红;;25%甲乐菊酯的联合毒力及药效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7 赖子尼;吕钱江;万俊杰;魏泰莉;庞世勋;杨婉玲;;溴氰菊酯对鱼类的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研究[A];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环境、质量——2003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吕小钧;徐善良;刘卫胜;;一起山羊溴氰菊酯中毒救治失败原因分析[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3~200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徐晓兵;扬农化工:农用菊酯应用领域有望扩大[N];证券时报;2006年

2 郑屹;扬农化工 技术优势明显的行业龙头[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记者 王爱娥;24家企业获准增加农药品种[N];中国化工报;2006年

4 甘泉县蔬菜局 郭小平;蔬菜生产常用农药商品名称简介[N];陕西科技报;2007年

5 施水泉;蚊香首选除虫菊成分的[N];健康时报;2007年

6 ;害虫防治好 安全更重要[N];吉林农村报;2008年

7 张一兵;农业部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品种[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8 ;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推荐农药[N];江苏科技报;2002年

9 农准;又一批农药生产企业获核准[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胡晓斌;含氟杀虫剂:农药发展新热点[N];中国化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秀金;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免疫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定量构效模型的建立[D];江南大学;2013年

2 王保战;拟除虫菊酯水解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隽;氯氰菊酯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降解机制及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龙;功夫菊酯干扰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影响小鼠海马功能的体内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胡俊丽;果蝇蛋白酶体α6亚基的克隆及其与溴氰菊酯应激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 迟庆萍;基因UB和L40与溴氰菊酯抗性关系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为;基因Ran与溴氰菊酯耐药性关系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5 侯少锋;溴氰菊酯降解菌剂的制备与应用[D];贵州大学;2016年

6 王智睿;几种菊酯农药在果园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包训迪;出生后早期接触功夫菊酯对小鼠神经发育毒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孔晔;溴氰菊酯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胡琼予;溴氰菊酯对鲫的毒性作用研究及残留检测[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郑伟华;溴氰菊酯降解产物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78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778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