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饥荒年(1959-1961年)及其前后出生人群现时生活质量和膳食结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2 10:40
本文选题:饥荒年 + 生活质量 ; 参考:《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生命早期经历大饥荒(1959-1961年)人群现时的生活质量和膳食结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人群后续生活质量和饮食行为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以便对该特殊人群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956年-1964年重庆地区出生的具有理解能力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956-1958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前出生人群(G1组),1959-1961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年出生人群(G2组),1962-1964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后出生人群(G3组)),采用SF-36健康问卷和食物频数法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和膳食结构面对面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107份(G1组,共295人;G2组,共315人;G3组,共497人)。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问卷,通过SAS8.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G2组在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低于G1组人群,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维度得分高于G1组(P0.05)。G2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维度得分低于G3组,在躯体疼痛维高于G3组(P0.05)。 不同性别的三组人群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G2组男性在活力、情感职能维度得分低于G1组男性,在躯体疼痛维度得分高于G1组男性(P0.05)。G2组男性在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维度低于G3组男性,而在躯体疼痛维度高于G3组男性(P0.05)。G2组女性在情感职能低于G1组女性,在活力维度高于G3组女性(P0.05)。不同性别的G2组人群生活质量得分比较:男性在躯体疼痛维度的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活力维度得分高于男性(P0.05)。 重庆地区饥荒年出生人群现时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发现:学历、婚姻、工作情况、锻炼情况、作息情况、食欲情况、与家人相处情况、生活满意度、与同事相处情况以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饥荒年出生人群生活质量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学历、食欲情况以及与家人相处情况是影响饥荒年出生人群生活质量得分的最主要因素。另外性别、婚姻、平均月收入情况、工作的满意度等分别对生活质量不同维度得分有影响。 G2组人群每天食用鱼肉频率低于其他两组;每天食用豆类及其制品、禽肉、坚果、奶类及其制品的食用频率低于G1组人群而高于G3组人群;每天食用内脏、新鲜水果的频率高于G1组低于G3组;每天食用蛋类高于G1和G2组人群,但各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G2组人群膳食结构分析发现,,学历、平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锻炼情况、食欲情况以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饥荒年出生人群食用豆类、禽肉、鱼肉、蛋类、奶类、坚果及新鲜水果食用频率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 胎儿期营养不良(饥荒年出生人群)对其成年后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饥荒年出生人群生活质量高低主要受学历高低、食欲好坏以及与家人的相处情况影响。 重庆地区饥荒年出生人群饮食情况同其他两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其饮食习惯主要受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食欲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较大。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quality of life and dietary 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opulation of the early life famine (1959-1961 years) in Chongqing,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impact of early life exposur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dietary behavior of the population, so as to take practic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special population.
Method锛
本文编号:1833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83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