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2014年承德市食品中四种致病菌的检验分析与今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01:25

  本文选题:承德市 + 食品 ; 参考:《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前食源性致病菌为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本研究针对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最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四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验分析,并依托承德市食品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对承德市的市售熟肉制品、节日食品、自制饮料、生鲜水产、凉拌菜五类食品118各批次进行的致病菌项目进行检测,了解食品中的致病菌存在情况,大致确定高危污染食品种类。通过结果分析对不同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种类食源性致病菌、不同来源食源性致病菌做了可行性分析。首先通过检验数据结果的分析比较,初步得出高危污染产品的的种类。其次本研究主要针对目前食品供应全球化带来的潜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及广泛传播,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性、危害性,对承德市食品中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高的检出率,这与国内外有关报道相符,应引起食品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国家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得出最终结果并通过对检验监测结果数据的分析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分配政府的行政资源,有效的对食品实施监管提供理论依据。上述建议都是依托本课题所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验结果分析做出,对今后本市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实施基础,也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Abstract]:At present,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are the number one food safety problem. In this study, the most common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lmonella, Shigella and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And relying on the food safety risk monitoring plan of Chengde Food Department,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items carried out by 118 batches of five kinds of food, 118 batches of cooked meat products, holiday foods, homemade drinks, fresh aquatic products, and cold vegetables, were tested in Chengde City.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food, roughly determine the types of high-risk contaminated food. The feasibility of different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different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different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analyzed. Firs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data, the types of high-risk pollution products are preliminarily obtained. Secondly,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rapid and widespread spread of potential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brought about by the globalization of food supply, based on the fact tha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re common and harmful in causing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The high detection rat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food in Chengde cit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lated reports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food hygiene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e final result is obtained by the national safety standard, an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od safety risk monitoring plan is provid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spection result data,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of the government are allocated reasonably.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foo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above suggestions a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food pathogenic bacteria test, which provides a reliable policy implementation basis for the future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this city, and is also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15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国,王文英,叶承华;2004年衢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6期

2 高玉春;巢国祥;;2005年扬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6年04期

3 徐晓可;吴清平;张菊梅;杨小鹃;周艳红;;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05期

4 张鸿斌;左翠瑛;;湖北省黄石市6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年04期

5 梁景涛;谢翊;陈淑玲;林秋芬;卢振林;;佛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06期

6 王笑笑;高腾云;;影响牛肉质量安全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危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7期

7 张启涛;;临泉县2009年部分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8 万志刚;汤慕瑾;吕敬章;罗志军;洪小柳;马淑棉;;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多重PCR方法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11期

9 赵静;孙海娟;冯叙桥;;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年05期

10 吕素玲;苏爱荣;诸葛石养;王红;黄彦;韦程媛;;2011年-2012年广西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鉴定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国;汪垂章;张建民;金莞尔;王文英;于丽莉;杨瑞军;叶承华;;2002-2004年衢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06年

2 李志勇;高东微;易敏英;王志强;凌莉;;我国华南地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布规律研究[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罗贤如;黄薇;张锦周;张燕;王舟;潘柳波;范兴;张志航;;2009-2011年深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慧艳;陈倩;张正;;北京2008年奥运会相关餐饮业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小春;陈慧燕;章乐怡;李毅;王良怀;洪程基;吴跃进;;温州地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姜侃;张东雷;金燕飞;陈小珍;;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1年第6期[C];2012年

7 孙力军;王雅玲;陈宏;;芽孢杆菌抗菌肽应用于海产品安全控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策略[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宫彬彬;于师宇;孟宪梅;卢士英;任洪林;柳增善;王克坚;;食源性致病菌六联融合毒素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桂华;刘红晶;于颖欣;吕忠江;金泰山;王鹏;黄鑫;赵玉洁;;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方法研究[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10 田娟;谭英智;陈文君;钟青萍;;多重PCR快速检测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实习生 李玉洁;我市完成上半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N];张掖日报;2011年

2 魏小刚;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 梁晓 通讯员 高世博 卢yN舟;我市完成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检验[N];郑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郎秋红;吉林:从农田到餐桌“一条龙”监管[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李岚 通讯员 朱巍 梁秀梅;我市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覆盖[N];洛阳日报;2013年

6 ;食品测试技术有新突破[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陈洁;乳酸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与作用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力均;基于免疫磁分离和核酸适配子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3 邱驰;影响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与风险分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4 余水静;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靶点发掘系统及数据库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孙智勇;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悬浮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6 卢行安;宫颈癌患者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分析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千渝;鲜食蔬菜中食源性致病菌的MALDI-TOF MS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封雨晴;朷西省猕猴桃产业链中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分布、检测及溯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钱静;安徽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左慧彬;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策略的建立和优化[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昭寰;南美白对虾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分子预测微生物模型的构建[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6 刘伟;便携式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大学;2015年

7 潘文秀;近红外激光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8 周丹;栓皮栎提取物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莫春生;食源性致病菌Tem-PCR结合DHPLC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10 刘玲雪;基于16SrRNA基因的食源性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50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850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9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