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纳米二氧化硅对BEAS-2B细胞的毒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13:43

  本文选题:纳米二氧化硅 + 支气管上皮细胞 ; 参考:《毒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摘要】:目的 评价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物对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经100μg/ml的20 nm二氧化硅和结晶型二氧化硅(MinU-Sil 5)暴露24~72 h后的BEAS-2B细胞形态变化;(2)应用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实验组(纳米二氧化硅处理组)、阳性对照组(Min-U-Sil 5处理组)的细胞活力变化,分别测定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细胞内活性氧(ROS)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3)流式细胞仪分析经暴露不同浓度20 nm二氧化硅后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1)经20 nm二氧化硅刺激24 h后BEAS-2B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细胞数量减少,并随刺激时间延长而加重,阳性对照组上述变化不明显;(2)BEAS-2B细胞活力随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暴露浓度50μg/ml时20 nm二氧化硅组的细胞活力下降与阳性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20 nm组与50 n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g/ml浓度暴露24 h后,20 nm二氧化硅组细胞活力下降情况与阳性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72 h后各组间细胞活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EAS-2B细胞培养基中的细胞内活性氧(ROS)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下降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并随暴露时间延长和二氧化硅粒径减小而变化;(3)纳米二氧化硅可使G2/M期停滞和G1期细胞增多,并呈现浓度效应。结论 纳米二氧化硅造成BEAS-2B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强于结晶型二氧化硅(Min-U-Sil 5),纳米二氧化硅对BEAS-2B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具有浓度-效应、时间-效应和粒径-效应现象,细胞毒性作用并最终引起细胞氧化损伤。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oxic effect of nano-silica particles on human normal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BEAS-2B)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EAS-2B cells after exposure to 100 渭 g/ml 20 nm silica and crystalline silica (MinU-Sil 5) for 2472 h). The 3-tir 45-dimethylthiazol-2-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de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EAS-2B cel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ano-silica treated group). The change of cell activity in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Min-U-Sil 5 treatment group), The levels of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to analyze the cell cycle changes after exposure to 20 nm silica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Results 1) after being stimulated with 20 nm silica for 24 h, the volume of BEAS-2B cells increased, the cytoplasm became loose and the number of cells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cells increas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stimulation time. The above changes were not obvious in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The activity of BEAS-2B cell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xposure concentration and exposure time. The cell viability of the 20nm silica group at the exposure concentration of 50 渭 g/ml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0 nm group and the 50 nm group when the exposure concentration was 100 渭 g/ml and 200 渭 g/ml. The cell viability of the 20 nm silica group was decreased after 24 h exposure to P0.05 + 100 渭 g/ml concentr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72 h exposur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crease of cell viability and the increase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in BEAS-2B cell culture medium.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posure time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particle size of silica, the nano silica can make the G 2 / M phase arrest and G1 phase cells increase, and present a concentration effect. Conclusion the cytotoxicity of BEAS-2B cells induced by nano-silica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crystallized silica Min-U-Sil 5G. The effects of nano-silica on BEAS-2B cells are concentration-effect, time-effect and particle size effect. Cytotoxicity and ultimately cell oxidative damage.
【作者单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一科;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分类号】:R994.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刘峡;孙少学;秦晓蓉;;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进展[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闻新;方建勇;韩立晶;冉祥海;庄宇刚;董丽松;;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吴春蕾;杨本意;刘莉;康旭;;纳米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研究进展[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晓英;蔡旭;徐白;洪若瑜;李洪钟;;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殷海蓉;秦晓蓉;黄晶;;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征[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清海;翟玉春;印万忠;;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7 蔡勇;;多孔纳米二氧化硅显微结构分析[A];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学梅;秦长喜;魏杰;;喷墨打印纸用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研究[A];'2007(第十四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昕;孙皎;;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大鼠心血管系统毒性的体内研究[A];2009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传常;任艳萍;唐爱东;杨艳;;不同干燥方法对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我省首个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开始建设[N];山西日报;2000年

2 顾云平 周卫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有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伍维;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冯海波;奇迹:用“稻壳灰”筑高楼[N];广东科技报;2006年

5 ;纳米二氧化硅气相燃烧制备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记者 李陈续;织一张“大网”收集浮油[N];光明日报;2014年

7 中国包装总公司供稿;“智能型缓释杀菌水果保鲜包装膜制备与应用技术”及“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乙(丙)烯软包装材料制备技术”[N];中国包装报;2010年

8 徐少亚;执着耕耘 创新超越[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吉林:稻壳提取纳米二氧化硅[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雷克鸿;北京印刷学院两种食品包材新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食品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游波;聚合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乳液及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郑净植;聚丙烯/微、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分散与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阳;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细胞多核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常雪灵;有机凝胶模板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形成机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陈国栋;丙烯酸酯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袁俊杰;有机颜料的表面纳米包覆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贾鑫;新型功能化聚乙烯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杜忠君;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大鼠心血管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莉;用硅溶胶制备纳米二氧化硅[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红杰;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3 叶雨佐;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戴建华;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复合聚合物乳液的合成[D];天津大学;2005年

5 贾中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6 张欣萌;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7 汤皓元;预混合氢氧焰燃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高原;纳米二氧化硅的疏水改性及其在苯丙乳液和渗透汽化膜制备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延洁;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郑玉玲;纳米二氧化硅对小鼠胚胎生殖系统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52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852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8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