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状况分析
本文选题:流动育龄妇女 + 避孕状况 ; 参考:《中国工程科学》2015年06期
【摘要】:了解乌鲁木齐市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状况,为今后开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优质服务提供参考。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50岁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避孕措施的使用情况等。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的106 568例流动育龄妇女中,避孕方法使用比例为92.78%,避孕方法的选择依次为宫内节育器(65.74%)、药物(23.17%,包括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剂、避孕针等含药避孕方法)、避孕套(9.06%)、绝育术(2.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和性生活频率对避孕方法的使用有影响。应根据不同民族的情况和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提供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指导和服务。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contraceptive status of floati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Urumqi,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quality services for informed choice of contraceptive methods in the future. The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1850 years old subjects, including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contraceptive use and so on. Chi-square test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mong the 106,568 floati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surveyed, the proportion of contraceptive methods used was 92.78. The choice of contraceptive methods was followed by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 65.7475 and medicine 23.17, including oral contraceptive pills and subcutaneous implants. Contraceptive needles and other contraceptive methods, condoms 9.06, sterilisation 2.0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ationality, education, occupation, marital status and sexual frequency had influence on contraceptive use.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floati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targeted and individualized guidance and services for informed choice of contraceptive methods.
【作者单位】: 乌鲁木齐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所生殖健康科;
【基金】:乌鲁木齐市科技局资助项目(Y11310020,Y131320022)
【分类号】:R16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颖;李玉艳;赵洪鑫;赵瑞;武俊青;;中国三城市已婚流动人口避孕方法使用构成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2年03期
2 赵白鸽;执行开罗人发大会精神:中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年11期
3 毛京沭;宗占红;尹勤;;南京市流动妇女的避孕方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年09期
4 乔晓春;黄衍华;;中国跨省流动人口状况——基于“六普”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3年01期
5 安瓦尔·买买提明,买托合提·阿那依提,马合木提·吐尔逊;流动人口与乌鲁木齐市的社会经济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许吟,李裕,鲍优兰;626例少数民族育龄妇女避孕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旭阳;;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现状、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冯雨峰;;养老社区建设的城乡统筹[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4期
3 刘莉;陈颖;卢敏;董莉;;流动人口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年07期
4 黄向球;苗长虹;麻永建;吕可文;;河南省流动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4期
5 胡莹;李树茁;;中国当代女性跨省婚姻迁移模式变迁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15年01期
6 武俊青;李玉艳;叶江枫;周颖;詹绍康;郑晓瑛;杨廷忠;程建萍;;上海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的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年04期
7 李玉艳;武俊青;周颖;王瑞平;詹绍康;余金明;程建萍;;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知识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年02期
8 戴小红;陈盛智;;哺乳期妇女避孕服务的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0年01期
9 王万木;;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现状及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0 陆品红;刘嘉茵;;产后口服避孕药对内分泌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裴泓波;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利的促进及其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倩倩;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及个人因素对农村育龄妇女避孕节育和生殖道感染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朴善镜;当代维吾尔女性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晓东;河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4 蔚志新;生育健康项目推进中技术指导单位的角色、创新及发展[D];昆明医学院;2003年
5 张玉玲;西北民族自治区城市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6 仲雷;流动人口对常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李梅;乌鲁木齐市人居环境评价及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8 赵红霞;乌鲁木齐市学龄人口变动与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9 甘文秀;乌鲁木齐维吾尔族流动人口文化融入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宇;西部农村988例60-75岁老年女性生殖健康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桂高 ,郑谆;口服避孕药与股骨骨折危险:病例对照调查[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0年02期
2 陈建锋;口服避孕药与血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0年03期
3 高桂琴;口服避孕药对健康的益处[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2年02期
4 何亚萍;用人透明带蛋白(hZPA)N端重组肽的免疫避孕展望[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3年01期
5 李亮,李瑛;宫内节育器副作用和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3年02期
6 刘小章;避孕套应用的现状[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3年02期
7 周章林,钱卫娟,杜亚平;使用安全套预防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3年02期
8 蔡建华;张妍;俞华;胡云;徐倩倩;周维谨;车焱;;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09期
9 毛京沭;;广州市流动人口避孕方法现状及影响因素[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菊芬;上海市流动人口未婚先孕妇女的性行为,避孕方法使用以及怀孕结果选择[J];人口研究;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先芝,宋明清,蒋丽芳,吴翔文;几种常用避孕方法对性病的防护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0年12期
2 应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请你选择正确的避孕方法[J];农村百事通;2000年18期
3 李艾祖;患病妇女的正确避孕方法[J];农村百事通;2001年13期
4 ;怎样改换避孕方法[J];医疗保健器具;2002年08期
5 黄伟栋,武俊青,陈锡宽,高尔生;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满意度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6 赵明瑜;事后避孕方法简介[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04期
7 ;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避孕方法[J];家庭护士;2005年12期
8 姚慧洁;车焱;丁永刚;曾庆枝;韩耀玲;周维谨;李红;刘鸿;周幸;王晋祥;李晓萍;杨维彬;;改善计划生育服务和提高避孕方法满意度干预研究的中期评估[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5期
9 Gülmezoglu AM;Ezcurra E;vanLook PFA;陈军玲;程利南;;紧急避孕方法[J];生殖与避孕;2006年06期
10 吴尚纯;李丽;;《避孕方法使用的选择性实用建议》简介[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容;陈琢;;不同避孕方法防护性传播疾病的研究现况[A];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专题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13年
2 沈洁;高丽丽;张淞文;潘迎;;北京市重复流产妇女流产后避孕方法坚持使用情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何爱娥;;“知情选择”与避孕方法改变及人流例数增加的思考[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程利南;;流产后避孕方法的选择[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黄娅;;计生干部和医务人员对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状况的调查分析——以黔西县为个案[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金保方;孙大林;;男性避孕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金保方;孙大林;;男性避孕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朱明武;吴玉琼;;全面推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不利因素及对策[A];玉溪市第五届妇产、妇幼、计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金力;;合并基础疾病女性的避孕方法选择—WHO最新版避孕方法选用的医学标准及解读[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上海市宝山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的使用现状及满意度调查[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国旺;专家强调:避孕方法应注重个体化[N];中国医药报;2013年
2 李江;更换避孕方法注意事项[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3 王武中;更换避孕方法七注意[N];大众卫生报;2003年
4 加知;新婚该选哪种避孕方法?[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程慧;怎样改换避孕方法[N];家庭医生报;2003年
6 ;产后避孕当及时[N];云南科技报;2003年
7 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协办;避孕方法知情选择[N];西藏日报;2004年
8 ;女性走出保健误区[N];广州日报;2003年
9 省计划生育研究会副会长 杨立舫;避孕副反应与避孕失败[N];江苏科技报;2002年
10 常怡勇;不可取的避孕方法[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江;贵州少数民族男性生殖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2 杨晶;人工流产术后三种避孕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5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87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