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本文选题:围绝经期 + 生活质量 ; 参考:《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36期
【摘要】:目的:探讨当前长春市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长春市某社区600名40~60岁妇女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改良后Kupper-man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中文版(WHOQOL-BREF)量表,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00名围绝经期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8.35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高达64.34%,多表现出泌尿系统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分布情况。相当数量的围绝经期妇女在保健意识方面淡薄,严重缺少相关保健知识,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活质量会有所降低。结论:围绝经期的不同症状以及发生程度主要是和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存在关联,能够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具有多种类型的人口学及社会学特征,所以在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of perimenopausal women in a community in Changchu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00 women aged 40 to 60 years old in a community in Changchun. The contents of the survey include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the modified Kupper-man scale,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quality of Life scale (WHOQOL-BREF).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SPSS 19.0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 mean menopausal age of 600 women was 48.35 years old. The incidence of symptoms in menopausal period was as high as 64.34. Most of them showed urinary system diseases, hypertensi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osteoporosi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tribution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erimenopausal women have a weak awareness of health care, a serious lack of relevant health knowledge, and a decline in their quality of life with age. Conclusion: the different symptoms and the degree of occurrence of peri-menopausal women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age, educational leve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menopausal women. The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women in perimenopausal period have many demographic and soc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women in perimenopausal perio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妇产科;
【分类号】:R1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志宏,白文佩,郭艳巍;围绝经期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华嘉增;老年妇女的生殖保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年12期
3 孙希凤,方积乾;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年08期
4 王红妹,李鲁,沈毅;中文版SF-36量表用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璐;王茹玲;窦志勇;刘佳;胡耀东;;长治某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需求调查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朱海明;陈春华;王新芳;;健康行为干预对住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年05期
3 全小玲;陈芳;;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年04期
4 王新华;冯福勤;冯淑梅;刘芳;邵建峗;李志诚;张宏茂;边境;;麻风受累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年03期
5 高翌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09年09期
6 刘启荣,袁超燕,陈宏芳,帅翰林;53对夫妇妇科手术术前性功能问卷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年03期
7 洪瑞燕;;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09年01期
8 邱桂梅;;老年性痴呆50例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9年02期
9 苏纯音;陆小敏;;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19期
10 李萍;宋长爱;;中青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SF-36、SSRS及SAS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钦;;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2 董丽萍;;社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A];北京结直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卢克捷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何美;周燕荣;钟晓妮;;重庆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现况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4 陆冬晓;邓方阁;邓秀芳;陈桥丽;;健康设计在医疗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5 郭君;;患者疾病基本资料提示及跟踪卡对老年多疾病患者的影响[A];2011年河南省内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及康复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标;浙江省老年人群生命质量及个性化健康干预模式的评价[D];浙江大学;2011年
2 粟胜勇;颈椎病颈痛与失眠相关性及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黄鹏;湖南浏阳农村慢性病疾病负担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叶旭军;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王红妹;跨文化社区慢性病流行病学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耿爱生;卫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陈天辉;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对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陈贵珍;穴位埋线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及其生殖内分泌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朱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对职业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娟;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动传导速度(MCV)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滕惠兰;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远端运动潜伏期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蔡茂;工作—家庭增益与工作倦怠、生命质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4 陈岚;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证候的生命质量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宗纪勇;安庆市农村中老年人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钟竹青;不同联合降压方案对中高危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7 张双;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龙艳芳;长沙市城区中年男性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雷鹏;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鲍媛;滋肾调肝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碧秀 ,李雪兵 ,余国龙;15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4期
2 施慎逊,冯永林,王政科,刘兰花,崔胜佳,韦春暖;更年期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1999年04期
3 冯永林,王政科,刘兰花,韦春媛;452例更年期居民焦虑抑郁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4 郭锡永,王悦,吴飞,王淑杰,秦静,张丽芬;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2年02期
5 高晓玲,王哲蔚,华嘉增,郭莲舫;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8年05期
6 华嘉增;生殖健康的进展与挑战[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3期
7 郭爱民 ,瓮学清 ,吴爱南 ,齐放 ,张洁;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7期
8 关念红,易欢琼,唐济湘,张晋碚,王相兰;广州地区高校离退休老人家庭特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年03期
9 赵更力,鲍月琴,渠川琰,王向群;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年10期
10 钟华荪,肖柳红,李宗亮,邝星驰,徐陶钧,王育珊;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水娟;365例围绝经期妇女节育状况及满意度调查[J];生殖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2 程慧玲;对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取环因素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吴安锁;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1年06期
4 夏军,夏宏杰,周新萍;围绝经期妇女心理障碍分析及综合康复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5期
5 郑俊峰;;浅谈围绝经期妇女保健[J];基层医学论坛;2003年05期
6 李静然,林和风,张玉珍,谢莹,冯宁,胡桂玲,崔卫红;围绝经期妇女记忆和计算能力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07期
7 侯小妮;何仲;;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相关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年02期
8 高清平;;841例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14期
9 尹巧芝;张吉仲;;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6年07期
10 莫秀兰;金松;陈蔚;吴小妹;;海口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状况的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运莲;李泽辉;;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乔京萍;哈灵侠;方益民;;围绝经期妇女心理护理的探讨[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宋锦霞;金英华;班允莉;朴今兰;杨丹;廉顺善;;延边地区医院就诊围绝经期妇女现状调查[A];第二次全国绝经相关问题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健;牛欣;罗致诚;;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琳;崔满华;;长春市市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情况调查分析[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李翠英;;生育次数对围绝经期妇女年龄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暨绝经相关问题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笪红英;吴洁;李冬华;;围绝经期妇女相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暨绝经相关问题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蔡利珊;;双歧杆菌用于围绝经期妇女36例[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胡守杰;沈立翡;;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老年保健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易红梅;胡励军;;略论围绝经期妇女养心健体对策[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韩咏霞;围绝经期妇女该怎样补钙[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2 魏开敏;围绝经期妇女饮食宜“三高两低一补充”[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3 咏霞;“三招”应对更年期[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魏开敏;围绝经期妇女缘何尿失禁[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咏霞;绝经后妇女补钙“三招”[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魏开敏;围绝经期妇女缘何尿失禁[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颖;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与雌激素β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李红;围绝经期妇女中医体质特征及常见体质与雌激素受体α、β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赵云安;滋养肝肾法加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蓉;围绝经期妇女证素特点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6年
2 张琳;长春市市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情况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3 陈丽丽;石河子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4 周小丹;蒙、汉族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贾庚;长春市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杨姣;长沙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邵静;武汉市某乡镇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林青;天癸散敷脐干预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肖庆华;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异常(T<-1SD)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杨宇丽;上海市闸北区城镇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现况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92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