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肝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

发布时间:2018-06-06 11:28

  本文选题:纳米SiO颗粒 + HL-细胞 ; 参考:《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对肝细胞HL-7702的毒性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正常HL-7702肝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12.5、25.0、50.0、100.0mg·L-1 SiO2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法对纳米SiO2颗粒进行表征和粒径检测。细胞处理24h后,HE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TEM观察,纳米SiO2呈球形,颗粒大小较均匀一致,分散性较好,颗粒平均粒径为(65.87±9.02)nm;DLS法检测,纳米SiO2颗粒在高纯水和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明显增大,分别为(124.57±8.02)和(139.32±9.93)nm。HE染色,纳米SiO2颗粒能够导致HL-7702细胞形态改变,25.0和50.0 mg·L-1 SiO2组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100.0mg·L-1 SiO2组细胞质皱缩、细胞排列稀疏,部分细胞呈凋亡的形态学表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SiO2组HL-7702细胞存活率均下降,50.0和100.00mg·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50.0和100.00mg·L-1 SiO2组培养液中LDH活力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纳米SiO2颗粒能够对HL-77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其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中ROS的产生有关联。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 effect of nano-silica sio _ 2 particles on HL-7702 in hepatocytes and to elucidate its mechanism. Methods: cultured human normal HL-7702 hepatocy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egative control group and 12.525. 0 渭 g / L SiO2 group.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measure the particle size of SiO2 nanoparticles. After 24 hours of cell treatment, 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cted by HE staining, the activity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 the activity of LDH in culture medium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the lev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the cell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Results SiO2 nanoparticles were spherical in size, uniform in size and good in dispersity.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65.87 卤9.02 nmdls. The hydration diameter of SiO2 nanoparticles in high purity water and RPMI-1640 medium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which was 124.57 卤8.02 and 139.32 卤9.93)nm.HE, respectively. SiO2 nanoparticles could decrease the number of HL-7702 cells in 25.0 and 50.0 mg L ~ (-1) SiO2 groups, while the cells in the disorder 100.0mg L ~ (-1) SiO2 group were reduced in cytoplasm, cell lines were sparse, and some of the cells showed apoptosis.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the survival rate of HL-7702 cells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no SiO2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survival rate of HL-7702 cells in 100.00mg L-1 SiO2 group and 100.00mg L-1 SiO2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ctivity of LDH in the culture medium of P0.05 and 100.00mg L-1 SiO2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ROS level in the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0.05G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SiO2 nanoparticles can produce toxic effect on HL-7702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mechanism of its toxicity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ROS in the cell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西安医学院公共卫生系;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化学与毒理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81172704)
【分类号】:R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涛;金明华;刘晓梅;杜忠君;周显青;黄沛力;孙志伟;;纳米SiO_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博;周维;于永波;段军超;郭彩霞;孙志伟;;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及其氧化损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3期

2 余曦;张莹;范伟;柳扬;郭江福;龚毅;;雷帕霉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线粒体DNA损伤及修复机制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21期

3 夏银叶;李艳博;牛丕业;王晖;王翼飞;梁宝璐;赵峰;郭彩霞;孙志伟;;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及其凋亡诱导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3期

4 潘涛;郭彩霞;金明华;刘晓梅;刘颖;杜海英;孙志伟;;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HL-7702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4期

5 顾继生;蔡晓冰;;介孔SiO_2纳米微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5年18期

6 DENG Jun;YU DaHai;GAO ChangYou;;Biological identity of nanomaterial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3年11期

7 刘涛;郭辰;赵晓红;;毒理学研究中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J];生命科学;2014年03期

8 程海娇;吴永军;彭雪玲;闫仲丽;刘清岱;;纳米银的毒理学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11期

9 孙新园;欧阳健明;李玉宝;朱文玉;;晶体尺寸、形貌和表面粗糙度差异对细胞毒性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11期

10 潘涛;张芳;高兴春;;关于纳米二氧化硅毒性研究中实验方法问题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腾;黄娜;陈刚;朱丽;白玉萍;金玉兰;陈志远;张林;徐应军;袁扬;姚三巧;;矽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线粒体凋亡有关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民;基于AIE现象发光机理的纳米荧光探针的设计及肿瘤细胞靶向成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周瑞;基于暗场成像技术研究细胞膜外基质对金纳米颗粒内吞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2年

3 李民;基于AIE现象发光机理的纳米荧光探针的设计及肿瘤细胞靶向成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莉;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MRI大分子造影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霍婷婷;典型超细矿物粉体的A549细胞毒性作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

3 吴方;纳米孔洞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改性及应用[D];安徽大学;2013年

4 杨怡新;食品添加剂纳米二氧化硅对胃肠道细胞的毒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5 马昌国;一维磁性金属纳米线的细胞毒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6 桂素馨;纳米氧化钛导致小鼠肾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崔冠群;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大鼠肺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8 罗志鹏;丹酚酸A在L02细胞过氧化损伤时对起始转录因子6α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9 郑玉玲;纳米二氧化硅对小鼠胚胎生殖系统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杨艳艳;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郑传东;苟欣;张力;胡兴平;;雷帕霉素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功能和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1期

2 郑传东;苟欣;张力;胡兴平;;雷帕霉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2期

3 尹建亚;汤石林;彭登高;谢黎明;卿国忠;;雷帕霉素对脓毒症大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J];当代医学;2012年28期

4 魏海峰;李才;方艳秋;魏雁虹;谭岩;;单宁酸对高糖和糖化终末产物培养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5期

5 王琼叶;侯桂琴;王莉莉;薛乐勋;;雷帕霉素抑制mTOR信号通路对EC9706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6 张宁;吕慧怡;邓卅;范青;;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年01期

7 王冰;汪根树;陈规划;;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器官移植;2010年05期

8 张晓峰;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凤琴;朱家壁;葛亮;;纳米二氧化硅稳定乳剂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年03期

2 崔媛;李艳辉;段潜;;多孔纳米二氧化硅球的制备及其对胰岛素的担载和释放行为[J];硅酸盐学报;2013年02期

3 王磊石;于文芳;;微米与纳米二氧化硅对肺组织影响光镜下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05期

4 郭玉婷;刘明学;董发勤;;纳米二氧化硅细胞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年05期

5 崔冠群;杜忠君;高静;侯松萍;;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大鼠肺炎症反应及脏器中硅浓度变化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年10期

6 赵光强;黄云超;李光剑;李森;周永春;雷玉洁;陈小波;杨凯云;陈颖;杨X;;纳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和遗传毒性[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03期

7 张兵;杨细飞;王晓梅;刘建军;何浩伟;龚春梅;蒋英芝;郑波;庄志雄;;纳米二氧化硅对HaCaT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表达及活力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07期

8 王素华;白钢;吴玲;周少磊;;纳米二氧化硅粉尘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9 李光剑;黄云超;刘拥军;郭律;周永春;杨X;陈颖;赵光强;雷玉洁;;C1烟煤中自然产出的纳米二氧化硅对BEAS-2B细胞的体外毒性[J];中国肺癌杂志;2012年10期

10 李虎;赵光强;黄云超;;纳米二氧化硅与肺癌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刘峡;孙少学;秦晓蓉;;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进展[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闻新;方建勇;韩立晶;冉祥海;庄宇刚;董丽松;;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吴春蕾;杨本意;刘莉;康旭;;纳米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研究进展[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晓英;蔡旭;徐白;洪若瑜;李洪钟;;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殷海蓉;秦晓蓉;黄晶;;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征[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清海;翟玉春;印万忠;;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7 蔡勇;;多孔纳米二氧化硅显微结构分析[A];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学梅;秦长喜;魏杰;;喷墨打印纸用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研究[A];'2007(第十四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昕;孙皎;;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大鼠心血管系统毒性的体内研究[A];2009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传常;任艳萍;唐爱东;杨艳;;不同干燥方法对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我省首个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开始建设[N];山西日报;2000年

2 顾云平 周卫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有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伍维;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冯海波;奇迹:用“稻壳灰”筑高楼[N];广东科技报;2006年

5 ;纳米二氧化硅气相燃烧制备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记者 李陈续;织一张“大网”收集浮油[N];光明日报;2014年

7 中国包装总公司供稿;“智能型缓释杀菌水果保鲜包装膜制备与应用技术”及“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乙(丙)烯软包装材料制备技术”[N];中国包装报;2010年

8 徐少亚;执着耕耘 创新超越[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吉林:稻壳提取纳米二氧化硅[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雷克鸿;北京印刷学院两种食品包材新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食品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游波;聚合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乳液及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侯雪艳;制革用含酶助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郑净植;聚丙烯/微、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分散与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阳;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细胞多核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常雪灵;有机凝胶模板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形成机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陈国栋;丙烯酸酯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袁俊杰;有机颜料的表面纳米包覆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贾鑫;新型功能化聚乙烯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杜忠君;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大鼠心血管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莉;用硅溶胶制备纳米二氧化硅[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红杰;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3 叶雨佐;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戴建华;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复合聚合物乳液的合成[D];天津大学;2005年

5 贾中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6 张欣萌;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7 汤皓元;预混合氢氧焰燃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高原;纳米二氧化硅的疏水改性及其在苯丙乳液和渗透汽化膜制备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延洁;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郑玉玲;纳米二氧化硅对小鼠胚胎生殖系统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86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986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7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