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虾青素对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8 02:27

  本文选题:虾青素 + 秀丽隐杆线虫 ; 参考:《现代食品科技》2015年09期


【摘要】:本文研究了虾青素对秀丽隐杆线虫衰老和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试验设立对照组和虾青素组(0.08 m M、0.16 m M、0.40 m M、0.80 m M),观察N2野生型线虫的寿命及相关生理指标(生殖能力、吞咽频率和移动力),评价不同浓度虾青素对线虫衰老过程的影响,明确虾青素作用的最佳剂量;选用最佳剂量的虾青素处理N2野生型、daf-16基因缺陷型和age-1基因缺陷型线虫,分析其寿命长短,探讨虾青素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上延缓线虫衰老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虾青素可显著延长线虫的寿命(P0.05),0.16 m M虾青素的作用效果最佳,线虫的平均寿命达到26.03 d,显著延长了31.68%;虾青素对线虫的生殖能力和吞咽频率没有显著影响,能显著增强10 d和15 d线虫的移动力。0.16 m M虾青素可显著提高age-1缺陷型线虫的寿命,对daf-16缺陷型线虫的寿命无显著影响。因此,虾青素可显著延长线虫寿命,其作用机制与胰岛素信号通路上的daf-16基因密切相关。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astaxanthin on senescence and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Cryptophthora elegans and its related mechanism were studied. The control group and astaxanthin group were set up as control group and astaxanthin group. The longevity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reproductive capacity, swallowing frequency and motility) of N 2 wild type nematod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staxanthin on the senescence process of nematode were evaluated. The optimal dose of astaxanthin was determined, and the life span of N 2 wild type nematodes (Ndaf-16 and age-1 gene deficient nematodes)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best dosage of astaxanthin.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astaxanthin on delaying the senescence of nematode in 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taxanthin could significantly extend the life span of Antaxanthin (P 0.05) 0.16m M astaxanthin had the best effect, the average life span of nematode reached 26.03 day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31.68 days, and astaxanthi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productive ability and swallowing frequency of nematode. Astaxanth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igration power of 10 d and 15 d. Astaxanthi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ongevity of age-1 deficient nematodes,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life span of daf-16 deficient nematodes. Therefore, astaxanthin can significantly prolong the longevity of the worm, and its mechan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af-16 gene in 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01481)
【分类号】:R1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占军;王富花;曾晓雄;;薤白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4年01期

2 廖振林;曾本华;李瑞;钟青萍;王丽;魏泓;方祥;;基于PCR-DGGE分析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HFA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5年09期

3 曲斌;耿士伟;冯群科;吴玲;贡玉清;姜加华;;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鸡饲料中的5种类胡萝卜素添加剂[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4 刘宣;王海嵘;刘佳福;陈向军;卢孔渺;潘曙明;;白藜芦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8期

5 刘易伟;胡文忠;姜爱丽;刘程惠;白露露;;辣椒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品的研发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年15期

6 罗卿心;刘晓娟;曹庸;刘欣;;雨生红球藻中3S,3’S-虾青素的分离纯化和手性检测[J];食品科技;2015年01期

7 范金波;侯宇;蔡茜彤;周素珍;冯叙桥;;以线虫为模型评价唾液乳杆菌延长寿命及对相关生理活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04期

8 刘江;冯锐;郑颖;陈闻萍;;含多糖类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年47期

9 王长松;赵莹;赵广荣;;微生物合成白藜芦醇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4年02期

10 赵春贵;卓民权;杨素萍;;替代标准品校正函数法定量分析不产氧光合细菌螺菌黄质系类胡萝卜素[J];微生物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占军;薤白多糖的制备、性质、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郭振军;大黄多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申恩志;Mitoflash和蛋白组研究揭示线粒体在线虫衰老中的重要作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4 杨士杰;白藜芦醇减轻大鼠代谢综合征诱导前列腺增生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小妹;畜禽饲料中添加剂的检测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欢;遗传背景及营养对工蜂寿命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3 张健炜;红茶提取物抗衰老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亚丹;秀丽隐杆线虫14-3-3蛋白FTT-2及AMPK蛋白AAK-2对热抗性调控作用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姚玲艳;秀丽隐杆线虫14-3-3蛋白PAR-5、AMPK蛋白AAK-2对寿命及应激调控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彭晶;通腑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与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李珍;苹果皮渣多酚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8 林俊;拟康氏木霉胞外多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3年

9 王艳菊;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秀丽隐杆线虫生命周期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0 徐子亮;清胃活血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綦秀芬,李恩泽,刘月芬,刘涛,刘玉爱,王春波;虾青素的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2 ;虾青素逆转衰老震惊世界[J];金秋;2013年05期

3 ;虾青素逆转衰老震惊世界[J];健身科学;2013年04期

4 ;虾青素逆转衰老震惊世界[J];饮食科学;2013年05期

5 林晓;储小军;周蒂;钱锋;毛尔华;范良秀;管雪青;;虾青素的来源、功能及应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年06期

6 蹇华丽;游娟;李平;;虾青素生物合成代谢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20期

7 Nina;;虾青素,防“锈”勇当先[J];食品与药品;2011年04期

8 高新征;黄东爱;邬强;李崇奇;黎岳南;;虾青素生产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刘子贻,沈奇桂;虾青素的生物活性及开发应用前景[J];中国海洋药物;1997年03期

10 ;虾青素逆转衰老震惊世界[J];祝您健康;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芬;胡忠策;郑裕国;沈寅初;;红法夫酵母虾青素高产菌的筛选和生物酶法破壁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2 张影霞;武利刚;罗志辉;林起;段杉;;虾青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磊;吕浩;应汉杰;;银离子络合萃取虾青素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4 张建芬;柳志强;郑裕国;;虾青素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5 杨劲松;李远颂;刘贤杰;蒋艳萍;康丽茹;;果蔬汁发酵生产虾青素的研究[A];廿一世纪微生物学发展前沿与应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杨艳;周宇红;徐海滨;张立实;;虾青素抗氧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劲松;;果蔬汁发酵生产虾青素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杨艳;周宇红;徐海滨;张立实;;虾青素抗氧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明兹;施巧琴;吴松刚;;微藻与酵母电融合选育异养化融合子FSYH866[A];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姜洪峰;钱俊青;;甲壳素废水絮凝物中虾青素提取纯化[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波;我研制出世界首例能高产虾青素的番茄新品种[N];科技日报;2012年

2 马波;首例富含虾青素番茄品种研制成功[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3 记者 魏公铭 通讯员 窦光明;生物发酵提取虾青素实现突破[N];中国食品报;2013年

4 齐继成;虾青素的开发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齐继成;虾青素的开发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章大钧;荆州:自主创新开发天然虾青素[N];中国贸易报;2007年

7 玲玲;中科院发现壳聚糖废水可回收虾青素[N];医药经济报;2008年

8 黄婧;天然虾青素[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9 中国WTO/TBT-SPS中心供稿;美国 修改色素添加剂法规[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伍平;我省科研机构联合会首推8项目[N];云南科技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新乐;法夫酵母生物合成虾青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倪辉;法夫酵母虾青素发酵条件的优化及提取与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朱明军;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培养生产虾青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4 蹇华丽;红法夫酵母酶法破壁提取虾青素及其β-环糊精包合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5 汪文俊;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及其代谢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金超;转基因法夫酵母高产3S,3'S虾青素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吴伟;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过程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董庆霖;利用雨生红球藻和红发夫酵母代谢过程中的协同效应提高虾青素产量[D];天津大学;2004年

9 卢艳;电点燃癫痫孕鼠子代的认知功能损伤及虾青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田小群;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的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及发酵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晓;高产虾青素红法夫酵母的选育及菌种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伊文刚;法夫酵母虾青素合成的细胞定位及高产菌株筛选模型的研究[D];集美大学;2009年

3 何璞;红法夫酵母生物合成虾青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贤宇;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5 徐彩荣;高产虾青素措施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6 宋超;代谢网络在虾青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7 朱吙;红法夫酵母发酵合成虾青素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样娥;基于代谢分析的虾青素发酵条件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林舒乐;乳酸钠对法夫酵母发酵产虾青素的影响[D];集美大学;2010年

10 杨瑞;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及其包合物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3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993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