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及其致病性调查
本文选题:水产品 + 副溶血性弧菌 ; 参考:《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年06期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不同消费场所生食、非生食、熟制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致病性和耐药性。方法于2013年4—11月在天津市8个区县的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烧烤摊采集水产品(生食、非生食和熟制食品),分离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并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检测。结果非生食生鲜水产品、生食水产品和熟制水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9%(44/231)、7.3%(29/397)和8.5%(6/71);79株毒力基因阳性菌中3株trh基因阳性,tdh基因均为阴性;79株毒力基因阳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94.9%、44.3%、1.3%、1.3%和3.8%。所有毒力基因阳性菌株均对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庆大霉素、萘啶酸和四环素敏感。结论本次调查的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普遍,部分菌株具有致病性和耐药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tamination, pathogenicity and drug resistance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raw, non-raw and cooked aquatic products in Tianjin. Methods from April to November 2013, aquatic products (raw, non-raw and cooked food) were collected from farmers' markets, supermarkets, restaurants and barbecue stalls in 8 districts of Tianjin. Virulence gene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were isolated and detected.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virulent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raw aquatic products, raw aquatic products and cooked aquatic products were 1944 / 231C / 29 / 397, respectively, and 3 of the 79 virulence gene-positive strains with trh gene positive were negative for ampicillin. The resistance rates of amoxicillin ciprofloxacin chloramphenicol and compound sulfamethoxifen were 94. 9% and 3. 8% respectively. All virulence gene-positive strains were sensitive to cefotaxime, cefoxitin, gentamicin, naphthalic acid and tetracycline. Conclusion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contamination is common in aquatic products investigated, and some strains have pathogenicity and drug resistance.
【作者单位】: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科;
【基金】:原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2012KY16)
【分类号】:R15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淑红;王英豪;韩艳青;关文英;侯凤伶;申玉学;申志新;;2005-2007年河北省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主动监测及耐药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来宾;叶星;邓国成;江小燕;田园园;白俊杰;黎坚平;;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郑泽红;赵洁玲;郑泽璇;卓菲;杨贵清;沈静媛;游杰;;深圳市罗湖区部分食品和加工环节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2年01期
3 张倩;邱亚群;石晓路;林一曼;耿艺介;;2007—2010年深圳市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2年02期
4 陶勇;刁保卫;王利;陈谨;程险峰;王艳;汪永禄;朱明;逄波;陈道利;;马鞍山市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年03期
5 王瑞旋;耿玉静;王江勇;冯娟;李国平;;水产致病菌耐药基因的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3期
6 高敏国;丁俭;;副溶血性弧菌与食物中毒[J];旅行医学科学;2011年04期
7 张永华;李怡;范斌;宋增福;张庆华;;副溶血性弧菌7种保藏方法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8 林朝;宋晓荷;巢国祥;;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分群和毒力基因检测[J];现代实用医学;2013年05期
9 高玮;金沁;赵冉;;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2期
10 郑文龙;王卓;马洁;赵帅;江国虹;;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流行特征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1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灵琼;副溶血弧菌耐药谱及其对头孢类药物抗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高玮;副溶血弧菌常规调查及其3种基因(tlh、tdh及trh)LAMP检测方法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3 黎炯;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重组表面免疫原性蛋白His-Sip的免疫效果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4 张永华;副溶血弧菌感染斑马鱼的致病性及天然免疫应答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5 耿玉静;水产细菌耐药性研究及哈维氏弧菌耐药基因SulⅡ的克隆与表达[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王芳;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D];扬州大学;2011年
7 侯立杰;重庆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调查和分离株的毒力因素及药物敏感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陈茂义;内陆地区市售水产品及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滕勇勇;基于HAND系统的腹泻病原体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茆丹;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及其毒力基因筛查[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海明;邓峰;严纪文;马聪;宋曼丹;赖蔚傮;杨冰;王海燕;何冬梅;王建;柯昌文;;广东省副溶血性弧菌rDNA指纹图谱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6年06期
2 邱茂锋,刘秀梅;细菌rDNA指纹图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7年05期
3 车光,蒋震羚,唐振柱,李秀桂,黄林,吕素玲,王红,方志峰,阮青,张洁宏,杨娟;2003~2004年广西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5年05期
4 张秀丽;廖兴广;朱宝玉;胡巅;高葆真;炊慧霞;张广伟;王万海;;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带染状况的调查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13期
5 方伟;杨杏芬;柯昌文;;副溶血性弧菌分型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5期
6 姚健,邵荣标;副溶血性弧菌185株的生物学特性探讨[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英;鲁建章;苏意诚;刘承初;;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分析、检测与预防控制[J];食品科学;2007年01期
2 王璐华;宁喜斌;;副溶血性弧菌的温度预测模型[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3 盘宝进;汪文龙;罗兆飞;刘军义;陈立标;何成伟;;牦蛎食品中副溶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J];现代食品科技;2009年05期
4 刘文伟;沈晓盛;刘承初;;茶多酚对泥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效果[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05期
5 姬华;陈艳;刘秀梅;郁倩倩;温吉红;;超高压对副溶血性弧菌致死与损伤效应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9期
6 宁芊;李寿崧;陈守平;;文蛤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11期
7 周丽萍;王艳;徐岚;巢国祥;;江苏地区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及大流行克隆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11期
8 翁仕强;赵勇;潘迎捷;卢瑛;;基于特异性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快速分离鉴定[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9 陈伟鑫;郑磊;吴杰;余玮;;提高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7期
10 杨松;;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凡非;杉山宽治;西尾智裕;乡田淑明;秋山真人;;检测环境样品及食品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的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廖玉学;谢旭;扈庆华;;2012年深圳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刘佛民;刘礼平;谭海玲;马聪;陈文胜;罗建波;;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冯立芳;孙伟杰;何珊珊;励建荣;;基于基因组水平发掘副溶血性弧菌的物种特异性检测靶点[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程苏云;张俊彦;王赞信;童贵忠;石亚素;;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定量检测分析[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纯宗;王秋娥;连珠春;薛月华;;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7 张淑红;吴清平;张菊梅;;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显色生化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方平楚;;副溶血性弧菌研究进展[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周桂莲;王淑真;杨宝兰;;鉴别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致病与非致病性的动物试验方法[A];北京食品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摘要)[C];1982年
10 马聪;;广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暴发分离优势血清型菌株的分子特征[A];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衣晓峰;副溶血性弧菌最爱夏秋作乱[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邹雪芹邋逄春展;龙口局:进口冻鱼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3 通讯员 谢林 记者 江麓;生吃金枪鱼会中毒[N];医药导报;2007年
4 山东省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雕花碟菜最不卫生[N];健康时报;2009年
5 全国12320管理中心副主任 李蓉;防中毒 吃海鲜时多用醋[N];健康报;2010年
6 中国消费者报 顾艳伟 李青山;海水鱼查出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肖玉保 实习生 吴铎思;贝类食品成为餐桌隐忧[N];工人日报;2004年
8 张博;科技尖兵[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峰;生吃海鲜防中毒[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10 中国消费者报 孙燕明;副溶血性弧菌导致79名老人群体性食物中毒[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晓阳;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风险评估基础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2 姬华;对虾中食源性弧菌预测模型建立及风险评估[D];江南大学;2012年
3 巢国祥;副溶血性弧菌传播特征、O3:K6流行克隆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多位点序列种群遗传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王丽;副溶血性弧菌中密度感应系统依赖的T3SS1和T6SS2调控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晓凤;蛤肉中副溶血性弧菌风险评估体系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宏萍;水产品中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凡非;海水海泥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时间分布及检出方法比较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4 翁仕强;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5 侯立杰;重庆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调查和分离株的毒力因素及药物敏感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庞文聪;二氢杨梅素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机理探讨[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志芸;上海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及其溶血毒素基因的筛查[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郝小斌;副溶血性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9 褚发军;深圳市副溶血性弧菌散发病例感染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调查[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10 齐学明;宁波市售血蚶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分析及其膳食风险初步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35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3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