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中食源性致病菌现代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食品安全 + 食源性致病菌 ; 参考:《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09期
【摘要】: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传统方法具有操作复杂、周期较长等缺点,因此快速、灵敏的现代检测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一些食源性致病菌现代常用的检测方法及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Abstract]: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food safety.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detecting foodborne pathogens have the disadvantages of complex operation and long period, so the rapid and sensitive modern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some modern methods and new progress in the detec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then prospects the research prospect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detection.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772;31071494)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6275505D;152776120D)
【分类号】:R15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於颖;王文静;陆晔;;PMA-qPCR定量检测畜禽肉类中沙门菌活菌的研究[J];检验医学;2015年05期
2 杨春光;王宏伟;彭心婷;苏明明;徐静;李莉;孙兴权;曹际娟;;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01期
3 陈怡婷;;简析食品检测新技术的应用[J];食品工程;2014年01期
4 姜侃;吕沁风;汪新;夏琳;张峥;陈小珍;;三重LAMP法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J];食品科学;2013年24期
5 栗建永;赵琢;贾晓川;李晶;张园;赵黎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18期
6 吴海云;陈晨;左月明;王晓闻;荆小院;魏丰禅;;基于电阻抗分析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定量检测大肠杆菌O157∶H7[J];中国食品学报;2013年07期
7 陆烨;胡国庆;陆龙喜;林军明;孙继民;王志;喻晓峰;;ATP生物荧光技术快速测定细菌总数的应用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年07期
8 祝儒刚;李拖平;宋立峰;;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肉及肉制品中5种致病菌[J];食品科学;2012年14期
9 索标;汪月霞;艾志录;;食源性致病菌多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0年06期
10 代娟;李玉峰;杨潇;;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燕艳;免疫磁珠—实时荧光PCR联用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勇倩倩;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病原微生物PCR和ELISA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学军;蒋国钦;;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年05期
2 孙晓萌;张志涛;王轶鹏;许强;孙雪梅;刘文敏;;基于SiO_2荧光纳米粒子快速检测果汁中大肠杆菌的免疫传感器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05期
3 张鹏辉;郭梦冉;耿凤珍;檀建新;;食品安全中食源性致病菌现代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09期
4 廖驰真;林玫;;沙门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预防医学;2017年02期
5 陈秀云;何泳媚;许雪荷;于明辉;焦红;;3种食品致病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剂盒方法验证比对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03期
6 冯可;胡文忠;姜爱丽;萨仁高娃;徐永平;杨柳;王馨;;多重PCR法检测鲜切哈密瓜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J];食品科学;2017年06期
7 王妮;;探析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年06期
8 姚松坪;燕荣;杨少华;彭津津;刘国庆;;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发展概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年04期
9 夏启玉;李美英;杨小亮;肖苏生;贺萍萍;郭安平;;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及其在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年02期
10 丁长河;原林;;冷冻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及预防措施[J];粮食与油脂;201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迅辰;荧光假单胞菌分离鉴定、生物膜形成及免疫磁珠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宇;;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4年16期
2 杨向莹;王玉梅;张岩;张捷;;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07期
3 刘金华;刘韬;孟日增;聂丹丹;刘阳;薛力刚;;利用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04期
4 刘慧玲;吕敬章;朱智壕;范放;张恒;;生物传感器检测食源性大肠杆菌O157:H7研究新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年06期
5 黄冠军;刘天强;杨晓玲;彭衡阳;肖丹;;沙门氏菌入侵基因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3年11期
6 梁艳华;;环介导等温扩增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动物防制;2013年04期
7 邵美丽;许岩;刘思国;赵燕丽;孔保华;;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3年03期
8 牛振东;孙伟;高春;;保健食品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年01期
9 张政;王羽;刘征;张伟;;食品中三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食品工业;2012年12期
10 孙康德;李洁琼;陈福祥;陈军;王宇;;食源性沙门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鼠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2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秦巧玲;志贺氏菌多克隆抗体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辛志明;豚鼠气单胞菌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3 孙会芳;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何洋;应用基因芯片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D];西华大学;2006年
5 陈思;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PCR与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金大智;运用实时荧光PCR和DNA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定食源性致病菌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静;孙海娟;冯叙桥;;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年05期
2 周春景;薛慧丽;侯小娜;;2011-2012年金州新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年05期
3 李健;刘辉;时玉雯;胡光春;;市场销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年02期
4 苏玲玉;韩义军;杨勇;王金剑;唐文仓;刘丽琼;;甘南州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4年04期
5 高雯洁,曹家穗,沈志英,王恒辉,燕勇;嘉兴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8期
6 周红雨;黄家兵;汪艳平;司徒谊萍;孙凤英;;宜昌市2002年~2005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8期
7 韦兵;刘永松;赵明;;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8 徐文君;周玮;徐春祥;;分子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09期
9 路春霞;刘源;孙晓红;潘迎捷;赵勇;;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区分鉴定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J];化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江艳华;姚琳;王鹏;翟毓秀;王联珠;;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和控制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国;汪垂章;张建民;金莞尔;王文英;于丽莉;杨瑞军;叶承华;;2002-2004年衢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06年
2 李志勇;高东微;易敏英;王志强;凌莉;;我国华南地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布规律研究[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罗贤如;黄薇;张锦周;张燕;王舟;潘柳波;范兴;张志航;;2009-2011年深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慧艳;陈倩;张正;;北京2008年奥运会相关餐饮业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小春;陈慧燕;章乐怡;李毅;王良怀;洪程基;吴跃进;;温州地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姜侃;张东雷;金燕飞;陈小珍;;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1年第6期[C];2012年
7 孙力军;王雅玲;陈宏;;芽孢杆菌抗菌肽应用于海产品安全控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策略[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宫彬彬;于师宇;孟宪梅;卢士英;任洪林;柳增善;王克坚;;食源性致病菌六联融合毒素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桂华;刘红晶;于颖欣;吕忠江;金泰山;王鹏;黄鑫;赵玉洁;;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方法研究[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10 田娟;谭英智;陈文君;钟青萍;;多重PCR快速检测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实习生 李玉洁;我市完成上半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N];张掖日报;2011年
2 魏小刚;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 梁晓 通讯员 高世博 卢yN舟;我市完成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检验[N];郑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郎秋红;吉林:从农田到餐桌“一条龙”监管[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李岚 通讯员 朱巍 梁秀梅;我市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覆盖[N];洛阳日报;2013年
6 ;食品测试技术有新突破[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陈洁;乳酸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与作用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力均;基于免疫磁分离和核酸适配子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3 邱驰;影响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与风险分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4 余水静;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靶点发掘系统及数据库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孙智勇;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悬浮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6 卢行安;宫颈癌患者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分析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千渝;鲜食蔬菜中食源性致病菌的MALDI-TOF MS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封雨晴;朷西省猕猴桃产业链中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分布、检测及溯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钱静;安徽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左慧彬;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策略的建立和优化[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昭寰;南美白对虾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分子预测微生物模型的构建[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6 刘伟;便携式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大学;2015年
7 潘文秀;近红外激光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8 周丹;栓皮栎提取物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莫春生;食源性致病菌Tem-PCR结合DHPLC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10 刘玲雪;基于16SrRNA基因的食源性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71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7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