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核实验和彗星电泳实验评价氯化镧90d喂养对小鼠遗传毒性作用
本文选题:氯化镧 + 遗传毒性 ; 参考:《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年04期
【摘要】:[目的]应用微核实验和彗星电泳实验评价氯化镧亚慢性染毒致小鼠遗传毒性作用。[方法]将10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4个氯化镧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5个剂量组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浓度的氯化镧溶液(0、10、20、50和100 mg/kg)。每周染毒6次,连续染毒13周后,取小鼠外周血进行彗星实验及镧含量的测定,取小鼠骨髓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镧染毒剂量达50 mg/kg时,彗星细胞的尾长及尾部D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氯化镧染毒组血液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镧的蓄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土镧元素可以在血液中蓄积,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genotoxic effect of lanthanum chloride on mice by micronucleus assay and comet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100 SPF ICR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four lanthanum chloride groups and one control group, 20 rats in each group, half female and half male. Six times a week, 13 weeks later,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mice was measured by comet assay and lanthanum content, and the micronucleus rate of bone marrow cells was observed. [results] when the dose of lanthanum reached 50 mg/kg, the tail length and tail DNA content of comet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micronucleus rate of bone marrow cells in mic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different levels of lanthanum accumulation in the blood of the four lanthanum chloride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rare earth lanthanum can accumulate in blood and has certain genotoxicity.
【作者单位】: 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内蒙古教育厅资助项目(编号:NJZY12227)
【分类号】:R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崔红娟;向仲怀;;SPF级实验动物房的设计与建设[J];蚕业科学;2011年03期
2 王洋,聂刘旺,王倩,陈启龙,葛亚东;硝酸镧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年01期
3 刘高峰;胡小梅;王春景;唐宝定;;氯化镧对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及睾丸酶活力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2年03期
4 封少龙,孔志明,王五香,王新明,彭平安;应用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检测农药对青蛙蝌蚪及成体的遗传毒性[J];水生生物学报;2004年01期
5 刘秋芳;杨敬华;巫生文;翟玲玲;蔡原;;氯化镧对小鼠生殖功能及抗氧化应激酶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6 田蜜;曹丽歌;刘娜;谢广云;黄沛力;;镧、铈、钕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2年04期
7 杨敬华;刘秋芳;巫生文;张立丰;齐鸣;鲁帅;蔡原;;镧对大鼠海马CA3区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和及刻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J];卫生研究;2011年03期
8 褚金龙;高红霞;刘英莉;关维俊;范建军;王秀英;赵雅玲;马冬;;用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反映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毒性[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敏毅;苏婷婷;于道平;董佳佳;;壬基酚对黑斑蛙的毒性效应[J];动物学杂志;2009年04期
2 吴若菁;林霞;;泥鳅红细胞单细胞电泳技术的研究[J];水产科学;2006年02期
3 林玲;姚丹;钟碧瑾;房振华;王楠楠;耿艳;耿宝荣;;丁草胺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遗传毒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李宏;;土壤农药残留物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5 冯爱玲;;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药品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13期
6 施文祥;郑家伟;欧超燕;梁丹;李胜联;;卫生毒理学GLP模拟实验教学环境的构建[J];华夏医学;2012年04期
7 陈建华;李智;周志华;;维生素C对草甘膦诱发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缓解作用[J];淡水渔业;2013年06期
8 曹宇亮;张雷;刘明华;;尖吻蝮蛇蛇毒多克隆抗体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9 杨飞玉;王丽;高艳荣;米亚柯;张永明;;氯化镧短期重复剂量染毒对ICR小鼠遗传毒性和氧化损伤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王力;刘辉;;全氟辛酸对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及睾丸相关酶活力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祖义;;稀土的“hormesis效应”与农业生态环境潜在效应[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2 王亮;;对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的探讨[A];2013浙江省医学伦理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军;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对花背蟾蜍的毒理学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2 尹晓辉;几种农药对中华蟾蜍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分子毒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3 李贤宾;三种酰胺类除草剂对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早期发育致畸效应及DNA损伤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丽平;稀土离子对NIH3T3和MC3T3细胞增殖及细胞膜钾通道的作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黄国清;La和Ce对牡蛎Cd吸收和理化指标的影响及其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潘登奎;La(Ⅲ)促进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7 陈艳琰;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曹琰;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屈睿;多靶点抗肿瘤天然活性成分筛选及其抑瘤活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10 李博;混合型城市污水再生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D];郑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玲;丁草胺对三种无尾两栖类蝌蚪毒理学效应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然;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华大蟾蜍脑及肝脏的毒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侯欣欣;毒死蜱和TCP对斑马鱼DNA损伤及氧化胁迫[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妍;抑食肼在水稻上使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姚丹;敌敌畏和丁草胺对斑腿泛树蛙蝌蚪的毒性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薛清清;乐果和三唑磷对两种无尾两栖类蝌蚪毒性作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涛;氧化胁迫与线粒体在镉诱导细胞损伤中的作用[D];兰州大学;2007年
8 侯亚妮;杀虫剂敌百虫对花背蟾蜍蝌蚪的毒性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赵于丁;5种稻田常用杀虫剂对斑马鱼的毒性及亚致死效应[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10 连迎;敌敌畏和三唑磷对泽陆蛙蝌蚪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慧娟,郑一凡,朱心强,邹艳;美他多辛对大鼠的雄性生殖毒性[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2期
2 王民生;碱性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测试技术简介[J];癌变.畸变.突变;1996年02期
3 耿德贵,张大生,程伟,陈刚,温洪宇;四种除草剂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00年01期
4 王蕊芳,金志玉,孔祥生,吴玉平,李玉兰,贺维顺,杨儒道,康云华,吴世芳,方建华,马松科,唐庆国,陈晓春,罗明;抚仙湖无机污染物化学背景值及动物体内致突变性评定[J];动物学研究;1999年02期
5 马玲玲,劳文剑,王学彤,刘慧,储少岗,徐晓白;北京近郊土壤中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J];分析化学;2003年09期
6 任丽宝;王小燕;解清;刘景秀;黄卓;杜莹;王京宇;;大鼠脑组织中轻稀土元素含量相关性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7年07期
7 舒琥;黄家惠;李海燕;易祖盛;李强;;汞对罗非鱼血细胞和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8 秦俊法,陈祥友,李增禧;稀土的生物学效应[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年03期
9 何惧,刘玉清;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7年02期
10 陈玮琳;快速敏感检测DNA断裂的方法——彗星试验[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霞;邓志锋;汪泱;娄远蕾;郭菲;涂伟;;稀土化合物氯化镧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5期
2 刘秋芳;杨敬华;巫生文;翟玲玲;蔡原;;氯化镧对小鼠生殖功能及抗氧化应激酶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3 张云;刘国栋;欧峰;李川;;氯化镧对湖北钉螺的急性毒性研究[J];科技视界;2014年01期
4 刘秋芳;鲁帅;齐鸣;巫生文;蔡原;;氯化镧对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内钙稳态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08期
5 郝帅;张阳;杨博;于飞;;氯化镧暴露对仔鼠嗅标记蛋白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年05期
6 杨敬华;刘秋芳;巫生文;蔡原;;氯化镧对大鼠大脑皮质即早基因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6期
7 刘映芬;吴洪声;翁长渝;;食品中镁和钙检测方法的改进[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8 杨敬华;刘秋芳;巫生文;马越;靳翠红;逯晓波;蔡原;;氯化镧对子代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年12期
9 赵永玲;杨敬华;刘秋芳;靳翠红;巫生文;王春秋;蔡原;;氯化镧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海马cAMP含量和PKA表达水平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10 杨飞玉;王丽;高艳荣;米亚柯;张永明;;氯化镧短期重复剂量染毒对ICR小鼠遗传毒性和氧化损伤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汪泱;;氯化镧拮抗内毒素效应的体外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杨敬华;蔡原;刘秋芳;巫生文;;氯化镧对大鼠大脑皮质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敬华;刘秋芳;巫生文;逯晓波;靳翠红;蔡原;;氯化镧对大鼠大脑皮质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彤;长期低剂量摄入氯化镧对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2 杨敬华;氯化镧对大鼠学习记忆以及海马Ca~(2+)/CaM-CaMKIV-CRE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爽;氯化镧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鲁帅;氯化镧对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毒性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3 齐鸣;ROS在氯化镧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95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9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