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现场快速检测系统设计
本文选题:生物传感器 + 麻痹性贝素 ; 参考:《传感技术学报》2015年09期
【摘要】:为实现食品中毒素的现场快速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现场高通量快速检测系统。采用PSP试剂盒对毒素进行显色反应,实现了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毒素检测;采用暗室结构,配合面光源透射,提供了稳定的检测环境;采用具有较高像素摄像头的移动终端对反应结果进行采集和处理,实现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分析和高效交互。以实际样品作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功能测试,并与商用酶标仪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该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得样品中麻痹性毒素的浓度,且检测速度较快,灵敏度较高。结果表明,本系统操作简单,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测速度和通量,能在现场实现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快速检测,为食品安全评估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初筛手段。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apid detection of toxins in food, a high throughput fast detection system for 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 was designed. The PSP kit was used to react with the toxin to detect the toxin in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range, and a stable detection environment was provided by using the darkroom structure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surface light source. A mobile terminal with a high pixel camera is used to collect and process the response results, which realizes the accurate analysis and efficient interaction of the detection results.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was tested with the actual sample as the object,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 commercial enzyme marker. It was proved that the system could accurately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paralytic toxin in the sample, and the detection speed was faster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high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easy to operate and has high sensitivity, detection speed and flux. It can quickly detect 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in the field, and provide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food safety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仪学院;
【基金】:海洋公益项目(201305010)
【分类号】:R155.5;TP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焕玲;梁玉波;刘仁沿;许道艳;;我国麻痹性贝毒的研究现状[J];水产科学;2008年07期
2 苏凯麒;邹玲;王琴;黎洪波;曹端喜;邹瞿超;周洁;胡宁;王平;;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的腹泻性毒素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3期
3 王天星;黎洪波;苏凯麒;胡宁;王平;;基于细胞电阻抗传感器的细胞多生理参数分析系统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12期
4 杜克梅;雷芳;吴霓;江天久;;我国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年03期
5 柳其芳;;ELISA法测定贝毒素污染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2年11期
6 张松山;李庆鹏;靳静;哈益明;;麻痹性贝类毒素常规检测分析方法比较与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焕玲;梁玉波;刘仁沿;许道艳;;我国麻痹性贝毒的研究现状[J];水产科学;2008年07期
2 高利娟;杨维东;刘洁生;;利用电压敏感荧光染料测定贝体中的麻痹性贝毒[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4期
3 程永强;杨立;郭翠莲;;海洋赤潮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12期
4 李彩霞;王福科;刘流;;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新生牛和胎牛血清组分[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5 Song Lun;Song Guangjun;Song Yonggang;Xu Xiaohong;;Toxic Algae and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in Yellow Sea and Bohai Sea of China[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14年02期
6 王天星;黎洪波;苏凯麒;胡宁;王平;;基于细胞电阻抗传感器的细胞多生理参数分析系统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12期
7 徐莹;胡正添;郭淼;;基于微生物代谢成分的电化学多参数检测平台微泵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5年01期
8 李远;胡帆;廖娟;胡礼仪;刘北忠;;一种基于感光干膜-铟锡氧化物电极的简易细胞阻抗传感器实现细胞形态学和阻抗信息同时检测[J];传感技术学报;2015年06期
9 陈晓艳;杨永政;杜萌;;无解调电阻抗成像方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5年06期
10 毛丹卉;解万翠;杨锡洪;章超桦;李彩媚;莫星忧;;微小亚历山大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冻融法提取优化[J];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兰文升;张锐;贺秀媛;朱家增;刘荭;史秀杰;;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2 卞中园;杨锡洪;解万翠;陈日轩;林军达;章超桦;;水产贝类中PSP毒素的净化及研究进展[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3 欧小蕾;章超桦;张锐;;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研究进展[A];“食品工业新技术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斌;獐子岛养殖区扇贝质量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体内细菌消长特征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湛嘉;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类别有机小分子污染物的快速筛查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慕翠敏;长牡蛎净化技术及赤潮甲藻对其性成熟和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梁忠秀;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机理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5 王权;海产品中大田软海绵酸和水产品中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茜;抗软骨藻酸单克隆抗体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组装[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刘晓丽;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脱除牡蛎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3 聂利华;贝类海产品麻痹性贝毒的污染状况分析与亚急性毒性评价[D];暨南大学;2005年
4 曹宇;大亚湾甲藻孢囊形成率与PSP毒素的季节变化[D];暨南大学;2006年
5 郑露;西加毒素的检测及金黄色葡萄球菌Cn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于姬;北黄海虾夷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雷芳;深圳市售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刁宁;麻痹性贝毒素的定量构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黄爱君;腹泻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蓉;海南岛海域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污染状况及其监测管理方案设计[D];暨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丹;袁宏球;;石房蛤毒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2 王金辉;孙亚伟;秦玉涛;刘材材;张昊飞;程祥圣;;嵊山岛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状况调查[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6年01期
3 杜佳垠;大连黄海沿岸海域涡鞭毛藻类有毒有害赤潮生物[J];北京水产;2004年06期
4 李蓉,王平,郑筱祥;细胞传感器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00年01期
5 蔡华;徐莹;刘清君;李燕;王丽江;王平;杨国光;;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多通道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6 胡朝颖;刘清君;张远帆;张威;李蓉;王平;;细胞阻抗传感器优化设计及其在毒素监测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7 许敏,赵以军,程凯;水华和赤潮的毒素及其检测与分析[J];湖泊科学;2001年04期
8 周晓翠;谢光洪;刘国文;李妍;王帅玉;王照鹏;孔涛;宋文学;王哲;;河豚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8年07期
9 郑淑贞,林晓,林慧贞,陈海生;香港海域毒性微藻Alexandium tamarense的麻痹性贝毒研究[J];广州化学;1994年02期
10 苏凯麒;邹玲;王琴;黎洪波;曹端喜;邹瞿超;周洁;胡宁;王平;;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的腹泻性毒素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盼;石房蛤毒素及其抗体适配子的制备与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宇;大亚湾甲藻孢囊形成率与PSP毒素的季节变化[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松;姜雪;;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J];科技风;2009年20期
2 韩晓光;贝类毒素的危害及其监控[J];中国检验检疫;1999年05期
3 王利艳;;营口沿海贝类毒素含量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4期
4 江天久,尹伊伟,黄伟建,陈菊芳,齐雨藻;深圳大亚湾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0年05期
5 于梅,闫鹏,徐景野;宁波市织纹螺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与分析[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6 杨美兰,林钦,吕晓瑜,蔡文贵;广东重要渔业水域牡蛎体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J];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01期
7 付大仁;韩玉霞;张巧玲;曾家慧;;织纹螺麻痹性贝类毒素毒力测定[J];宁夏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8 刘红河;杨俊;陈裕华;刘桂华;李瑞园;;亲水作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海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7期
9 刘智勇;李燕俊;江涛;计融;;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及检测方法的比对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11期
10 洪小燕;;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贝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学;张全新;杨光宇;李军涛;麦惠霞;马丽;刘玉英;朱伟;刘华章;;广州市水产市场“带子”中贝类毒素的检测[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江天久;尹伊伟;骆育敏;刘永坚;洪旭佳;齐雨藻;;广东深圳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兰文升;张锐;贺秀媛;朱家增;刘荭;史秀杰;;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4 姚建华;周德庆;;我国主要贝类中5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调查[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黄海燕;付英斌;赵昆山;袁建辉;周丽;黄薇;刘建军;;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细胞检测法的建立[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于梅;闫鹏;徐景野;;宁波市织纹螺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与分析[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智勇;计融;;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限量标准的国际间比对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5年
8 吴锋;江天久;;南麂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分布与产毒藻间关系的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9 袁骐;沈新强;;紫贻贝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累积及排出过程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胡小玲;陈剑刚;张瑰;黄辉涛;梁素丹;;ELISA快速测定带子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杨蕾;中国计量院率先建立贝类毒素检测质控标准[N];中国质量报;2011年
2 吕乃群;天暖进食 别忽略了安全[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3 宋镭;加强交流合作 共促食品安全[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4 韩洪波 于 兵;拓展科技强检的新路[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5 记者 赵宇青 温希 通讯员 宋镭;完善供澳蔬菜海产监管模式[N];珠海特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大志;以现代分析技术为基础的贝类毒素地理分布、季节变化及致毒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芳;深圳市售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曾淼;广东省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与腹泻性贝类毒素分布特征[D];暨南大学;2006年
3 姚建华;贝类毒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纯超;大亚湾贝类毒素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邓国群;广东省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及贝毒监测系统方案的设计[D];暨南大学;2007年
6 徐轶肖;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海洋食物链内的传递与代谢[D];暨南大学;2005年
7 江涛;双壳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提取、分离和检测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沈钦一;腹泻性与麻痹性贝类毒素LC-MS\MS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9 刘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多种贝类毒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曹玲;麻痹性贝类毒素受体蛋白Saxiphilin的表达及其结合活性测定[D];中山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96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9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