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氯代苯甲醚类致嗅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10-10 16:20
【摘要】:以苯甲醚作为前体物,探讨氯代苯甲醚的生成途径机理以及在氯消毒过程中pH值、氯投加量(氯的质量浓度)、苯甲醚初始质量浓度、温度和金属离子对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反应起决定性的作用,苯甲醚只能在酸性和弱酸性条件下才能发生氯代反应.氯投加量、苯甲醚初始质量浓度、温度的升高不仅加快了苯甲醚的反应速率,也增大了氯代苯甲醚的生成量.金属离子Fe3+,Al 3+对反应有催化作用,Al 3+的促进效果最好,反应速率提高约25%,而Mn2+,Zn2+对反应没有促进作用.氯投加量、苯甲醚初始质量浓度、温度3个因素的影响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强度不同,分别和生成量呈线性相关.氯代苯甲醚的生成量和3个影响变量之间符合多元线性相关,氯投加量和苯甲醚初始质量浓度对氯代苯甲醚的生成量影响显著,二者的显著性小于0.05,温度对反应的显著性不明显.三者对反应的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为氯投加量、苯甲醚初始质量浓度、温度.
[Abstract]:The formation pathway mechanism of chlorobenzene methyl ether and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chlorine dosage (mass concentration of chlorine), initial mass concentration of phenyl methyl ether, temperature and metal ions on the formation of chlorobenzene methyl ether during chlorine disinfection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 value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the reaction, and the chlorination reaction of phenylene methyl ether could only take place in acidic and weak acidic conditions. The increase of chlorine dosage, initial mass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not only accelerates the reaction rate, but also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chlorobenzene methyl ether. Metal ions Fe3 and Al _ 3 can catalyze the reaction, Al _ 3 is the best, the reaction rate is increased by about 25%, but Mn2 and Zn2 have no effect on the reaction. The effects of chlorine dosag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phenylene ether and temperature on the reaction strength were different, and there was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the amount of product. There was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chlorobenzene methyl ether and the three influencing variables, and the amount of chlorine added and the initial mass concentration of phenyl methyl ether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mount of chlorobenzene methyl ethe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wo was less than 0.05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reaction was not obvious. The effect of the three factors on the reaction strength is from large to small for the dosage of chlorine, the initial mass concentration of phenylene ether and the temperatur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YRWEF201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456)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XZ07403-003) 浙江工业大学“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20130307)
【分类号】:R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毛敏敏;张可佳;张土乔;李聪;;大体积浓缩-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样中6种典型嗅味物质[J];分析化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本福;张彬;都友元;;基于消毒副产物DBPs安全性与经济性 研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消毒工艺的选择[J];城镇供水;2013年04期

2 罗旺兴;赵向阳;华勃;叶挺进;蚁焕钿;赖日明;黄禹坤;;ClO_2预氧化去除水源水中微量酚类研究[J];供水技术;2013年04期

3 雷颖;八十岛诚;王凌云;范小江;陶益;张锡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自来水中9种卤乙酸[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20期

4 王巍;李若岚;张晓雪;张振伟;程亚杰;李博洋;;北京市西城区2009—2011年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3年06期

5 李海泉;安娜;张金松;;生物活性炭滤池换炭方式与效能评价[J];广东化工;2014年07期

6 程星星;王郑;黄新;仲米贵;孙琴;景婧;翟艺钧;;水处理过程中臭氧氧化有机物生成甲醛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4年07期

7 韦德权;范小江;雷颖;张亮;铃木辰彦;张锡辉;;混凝/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BAC组合工艺中试[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19期

8 雷颖;韦德权;王凌云;胡江咏;张锡辉;陶益;;活性无烟煤滤池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特性[J];环境工程;2013年S1期

9 Yanmei Zhao;Feng Xiao;Dongsheng Wang;Mingquan Yan;Zhe Bi;;Disinfection byproduct precursor removal by enhanced coagulation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chemical fractio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年11期

10 黄鸿山;刘爱林;;新型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二氯苯醌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廖静;一溴二氯甲烷的微核效应及对细胞增生的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孙武珠;饮用水中三种致癌无机酸根的去除[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陆品品;南方某市氯胺消毒管网生物稳定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杨武;氧化石墨烯及超声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韩正双;外源接种和粉末炭强化MBR处理受污染地表水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康;张金娜;何雅娟;赵敏;弓爱君;;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环境水样中7种痕量土霉味物质[J];分析化学;2011年12期

2 李伟光;郜玉楠;黄晓东;孙士权;张金松;;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饮用水中嗅味[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05期

3 于建伟;李宗来;曹楠;杨敏;丁建清;苗婷婷;张君枝;;无锡市饮用水嗅味突发事件致嗅原因及潜在问题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11期

4 靳朝喜;李怀超;邱颖;刘睿;;饮用水处理中嗅和味的去除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玲华;;氯代苯胺异构体的气相层析法[J];医药工业;1981年05期

2 胥江河;氯代苯对水生生物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3 余强;;氯代苯酚与生物活(毒)性的相关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3期

4 陈茹玉;史延年;;芳香磺酸2-(2',4'-二氯代苯氧)乙酯[J];化学学报;1960年01期

5 庞怀林,杨剑波,陈联红;2-氯代苯并噻唑的合成研究[J];湖北化工;1998年S1期

6 董克虞,林春野,王征;氯代苯酚结构与农作物毒性关系的研究[J];土壤与环境;2000年02期

7 苑克国,王安邦;一种合成五氯代苯胺的新方法[J];化学试剂;2003年03期

8 杨海浪;W~*对氯代苯类分子理化参数的应用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宋艳辉;曹先仲;申松梅;连小英;;氯代苯化合物的毒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10 朱剑;赵辰;陈玲瑚;王晋宇;;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11种氯代苯类化合物[J];弹性体;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2-(氯代苯亚胺甲基)苯酚化合物的合成、表征以及抑菌活性[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丁言斌;;应用connolly结构参数预测氯代苯的正辛醇/空气分配系数[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3 石文平;;异丁基氯代苯丙酮与新戊二醇的缩合反应体系中新戊二醇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和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春雨;孙力平;陈旭;刘翔宇;;饮用水中氯代苯检测及健康风险评价[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1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建华;水中氯代苯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2 周燕洁;高效复合菌降解氯代苯胺类化合物的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毛慧娟;苏丹红Ⅰ和三种氯代苯酚的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62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262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