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RANTES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大动脉炎的关联研究及鱼类食用与心衰发生率,鸡蛋的食用与心血管

发布时间:2018-11-06 18:02
【摘要】:背景 大动脉炎(TA)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冠状动脉和肺动脉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疾病。它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异质性疾病,有年龄、性别、地域和种族分布差异。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炎症、内分泌等多种因素。RANTES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的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哮喘,肿瘤、炎症和自身免疫等过程。而且RANTES基因多态性与许多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相关。大动脉炎患者血浆中的RANTE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活动期浓度高于静止期。但目前尚缺乏RANTES基因-403G/A和-28C/G多态性和大动脉炎的相关分析,我国大动脉炎发病较多,具有病例数较多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假设:RANTES-403G/A和-28C/G多态性基因多态性和大动脉的发病相关,从而为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方面进一步提供遗传学方面的证据。 目的 检测大动脉炎患者RANTES基因启动子区-403G/A和-28C/G多态性,探讨其于大动脉炎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入选200例大动脉炎患者作为病例组;收集与病例组地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3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ABI公司生产的TaqMan探针进行基因分型。分别分析-403G/A和-28C/G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同时比较这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在大动脉炎活动期和静止期的分布频率,进而推断它们与大动脉炎的关联性。 结果 RANTES基因-403G/A位点表现为GG、GA、AA三种基因型;-28C/G表现为CC、CG、AA三种基因型。对于RANTES基因-403G/A位点,在未校正危险因素之前,在显性模式、加性模式和隐性模式下的优势比(O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515(1.065to2.156,P=0.021);1.499(1.136to1.978;P=0.004);2.305(1.192to4.455,P=0.013)。在校正了危险因素之后,在显性、加性和隐性模式下的OR、95%CI分别为:1.593(1.101to2.305,P=0.014);1.568(1.174to2.096,P=0.002);2.474(1.253to4.884,P=0.009)。对于RANTES基因的-28C/G位点,在未校正危险因素之前,在显性、加性和隐性模式下的OR、95%CI分别为:1.776,(1.171to2.693,P=0.007);1.742,(1.254to2.420,P=0.001);2.510(1.053to5.984,P=0.038)。在校正了危险因素之后,在显性、加性和隐性模式下的OR、95%CI分别为:1.929,(1.249to2.978,P=0.003);1.846,(1.309to2.604,P=0.003);2.792(1.107to6.672,P=0.029)。此外,分别比较大动脉炎活动期和静止期-403G/A)与-28C/G两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发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在显性、加性和隐性模式下进行比较,发现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国汉族RANTES基因启动子区-403G/A和-28C/G多态性与大动脉炎的发病相关,但与大动脉炎的活动期和静止期无关;RANTES--403G/A和-28C/G能够增加患大动脉炎的风险,是危险因素。 研究背景 心力衰竭是目前急迫的,新出现的公共卫生难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引起了全球关注。因此,识别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纠正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以阻止心力衰竭的进展至关重要。来自动物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提示,海洋鱼类的主要成分——N-3多不饱和脂肪酸(也称为鱼油),具有多种心血管的保护效应。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可以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改善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减少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这些有益的效应或许有助于减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但是,临床试验的结果却不一致。有一些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发现海洋鱼类的食用可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然而另一些队列研究却报道鱼类的食用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无关。因而,目前对于海洋鱼类的食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的关系,尚无定论,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 对鱼类的食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的的关系进行一项临床荟萃分析,为鱼类的食用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是否降低,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为标志。通过检索Pubmed, Embase数据库,入选自1953年至2012年6月期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英文文章,提供至少三个或以上鱼类食用的分级,报道相关的RR及其对应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荟萃分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集合的RR及其95%CI,应用亚组分析来寻找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应用广义的最小二乘回归法来定量计算鱼类的食用和心力衰竭的发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 研究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共纳入5个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170231参与者和4750心力衰竭的发生事件,平均随访时间9.7年。与很少或不食用鱼类的人群相比,食用鱼类每月1-3次,每周1次,每周2-4次,等于或大于5次的人群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0.99(95%CI,0.91to1.08),0.91(95%CI,0.84to0.99),0.87(95%CI,0.81to0.95),0.86(95%CI,0.84to0.99)。亚组分析提示性别,随访时间,问卷的注册方式都不是异质性的来源。剂量反应关系提示每天多食用20克鱼类,可以减少6%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RR,0.94;95%CI,0.90to0.97;P for trend=0.001). 结论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的食用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剂量反应性的相反地关系。每周食用一次或多次鱼类可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研究背景 鸡蛋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方便,最便宜的食物之一。每个蛋黄约含有213毫克胆固醇,是每日膳食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来自动物和人类的代谢研究发现,来自鸡蛋的膳食胆固醇可以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个公认的心血管代谢病的危险因素。但是除了膳食胆固醇外,鸡蛋还含有其他必须的营养物质,如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叶酸,和各种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物质又被视为心血管代谢病的保护因素。部分归因于鸡蛋食用的多面性,目前国际大饮食指南对于是否控制或者推荐鸡蛋食用来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意见不一致。 目前发表的临床试验关于鸡蛋食用和心血管代谢病的关系结果也不一致。一些观察性研究报道鸡蛋的食用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相关,但是另一些研究却发现鸡蛋的食用与这词些慢性非感染性的疾病无关。因此,食用鸡蛋是否会增加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是否有相关影响因素,目前尚无定论,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 总结全部观察性研究,对食用鸡蛋和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风险进行一项临床荟萃分析,并评估鸡蛋食用和心血管代谢病的剂量反应关系。 研究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入选自2012年12月以前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观察性研究。荟萃分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应用亚组分析来探讨研究间异质性的可能来源。应用加权的线性回归模型来评估鸡蛋的食用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研究结果 本荟萃分析共纳入14个观察性研究,共包括320778个研究对象。与少剂量食用鸡蛋的个体相比,大剂量食用鸡蛋个体的心血管代谢病的风险显著提高。高剂量食用鸡蛋个体心血管病,单纯糖尿病病人的心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的RR值分别为1.19(95%CI1.02to1.38),1.83(95%CI1.42to2.37),1.68(95%CI1.41to2.00)。每周每增加4个鸡蛋的食用量,心血管病,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1.06(95%CI1.03to1.10),1.40(95%CI1.25to1.57),1.29(95%CI1.21to1.37)。亚组分析提示,其他西方国家比美国的心血管病的风险更高(RR2.00,95%CI1.14to3.51vs1.13,95%CI0.98to1.30,P=0.02对于亚组之间的差异)。 结论 荟萃分析提示鸡蛋的食用和心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的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性的正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43.5;R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惠心;大动脉炎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1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年01期

2 吴海英,蒋雄京,黄建凤,郑德裕;大动脉炎合并心力衰竭死亡一例[J];中国循环杂志;1998年03期

3 贾友宏,张峰,吕豪,董鹏,顾秀芝,张艳红,于全俊;大动脉炎伴腹主动脉瘤一例报告[J];高血压杂志;2000年03期

4 彭兴;大动脉炎的诊治进展[J];新医学;2004年05期

5 顾玉兰,贺晓晔,朱祖兴;大动脉炎血管造影诊断的分析(附14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4年06期

6 王书箱,董学林;以脑栓塞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综合征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年04期

7 付和睦,杜红文,张蕴,杨兆瑞;孤立左冠状动脉口闭塞大动脉炎1例报T?[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年12期

8 罗新锦,孙立忠,朱俊明;外科治疗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10期

9 唐福林,魏蔚,巫斌,田欣伦,周炜;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大动脉炎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15期

10 邓亚敏,何茜,陆琳;多层螺旋CT诊断大动脉炎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广;党爱民;吕纳强;高倩;成艳美;郑德裕;;白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炎的关联研究[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党爱民;吕纳强;;大动脉炎与高血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专辑[C];2011年

3 孙腾;张慧敏;;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与诊治[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俞钟明;金华伟;楼大钧;官莉莉;朱麒钱;;广泛型大动脉炎1例[A];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臻;孙质健;赵洁;张远强;;β-趋化性细胞因子RANTES及其受体在人附睾中的表达[A];中国生理学会2007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杨志浩;高剑波;郭华;岳松伟;刘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随瑞枝;张淑雅;裴秀英;;宁夏回汉族人群RANTES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8 初洁秋;;大动脉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体验[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柳志文;李凤娥;陈建生;;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RANTES表达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孙腾;张慧敏;崔峥;王惠;关婷;宋雷;吴海英;蒋雄京;周宪梁;惠汝太;郑德裕;;大动脉炎并发主动脉夹层二例[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专家 哈尔滨 刘冰 执笔 陈英云;大动脉炎为何青睐年轻女性[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刘道安;针灸可治大动脉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把温暖还给“冰姑娘”[N];健康时报;2005年

4 记者  韩富斌 郭晓斌;红十字心血管病博爱救助工程启动[N];陕西日报;2006年

5 郭晓斌;2007省红十字会心血管病博爱救助工程启动[N];陕西日报;2007年

6 记者 任勇;中西医结合提高健康水平[N];天津日报;2009年

7 指导专家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谭建聪 记者 夏冰冰;快乐长假 让心肺轻装上阵[N];医药导报;2009年

8 记者 厉秀昀;促进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国际交流[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记者 王丹 李阳和 通讯员 郭晓洁;心血管病与心理疾病常并存[N];健康报;2011年

10 保健时报记者 黄馨;“伙着来”的坏习惯为害最大[N];保健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岳华;RANTES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大动脉炎的关联研究及鱼类食用与心衰发生率,鸡蛋的食用与心血管病、糖尿病风险的荟萃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温丹;炎症因子与大动脉炎及主动脉夹层的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金敬琳;电子束CT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4 孙质健;趋化因子RANTES在附睾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5 彭昱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RANTES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炜炜;RANTES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刘繁荣;RANTES/CCL5表达与mCD99L2~-A20细胞构建糖尿病鼠类HL模型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张钰;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分析及其与趋化因子CXCL12、CCL2、RANTES表达异常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刘雪林;趋化因子RANTES基因多态性及其在HIV-1感染和发病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马宁;主动脉狭窄性病变介入治疗及相关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学宝;猪瘟病毒影响RANTES产生分子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卫平;T细胞亚群检测在大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及恶性肿瘤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3 冯潇;RANTES在大鼠附睾基细胞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孙威;趋化因子RANTES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艳伟;PRRSV感染激活RANTES产生的信号通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学明;哮喘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RANTES、MIP-1α和IL-8变化的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3年

7 吕纳强;HLA-DQ基因与大动脉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王会娟;TGF-β1、CD105、RANTES在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吴明霞;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TNF-a、IL-10、RANTES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张舸;RANTES在大鼠实验性关节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15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315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