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成都市售辣椒中产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分离及其基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31 20:50
【摘要】:目的从成都市售辣椒粉中,分离产黄曲霉毒素的菌株,探究产毒基因aflR、omt-1和ver-1与产黄曲霉毒素B1(AFB1)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菌株,多重PCR方法筛查潜在产黄曲霉毒素菌株,对潜在产黄曲霉毒素菌株进行产毒培养,以ELISA方法检测潜在产毒株7d产毒培养液中AFB1含量;同时基于潜在产毒株的产毒关键基因aflR、omt-1和ver-1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64份辣椒样品中,分离到17株潜在产AFB1的黄曲霉菌株,有11株分离株产毒,产毒黄曲霉分离率为64.71%;且基于aflR、omt-1和ver-1基因与产毒标准菌株有较高同源性;有6株分离株不产毒,与米曲霉序列有较高同源性。结论控制黄曲霉污染是黄曲霉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并非含有产毒基因的黄曲霉都会产AFB1毒素,产AFB1能力与产毒基因aflR的序列有着直接联系,而AFB1合成量的高低与omt-1和ver-1基因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solate aflatoxin producing strains from pepper powder in Chengdu,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latoxin B1 (AFB1) and aflatoxin B1 (AFB1). Methods the strains were isolated b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method. The potential aflatoxin producing strains were screened by multiple PCR method. The AFB1 content in the culture medium of the potential aflatoxin producing strains was detected by ELISA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key genes aflR,omt-1 and ver-1 of potential virulence strain, and its homology was analyzed. Results 17 strains of Aspergillus flavus with potential AFB1 production were isolated from 64 pepper samples, 11 strains produced toxin and the isolation rate of Aspergillus flavus was 64.71%, and there was a high homology between Aspergillus flavus strain and standard strain based on aflR,omt-1 and ver-1 genes. There were 6 isolates with high homology with Aspergillus oryzae. Conclusion Aspergillus flavus pollution contro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Aspergillus flavus control. Not all Aspergillus flavus with toxic genes can produce AFB1 toxin. The ability to produce AFB1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equence of aflR, and the amount of AFB1 synthesis is related to omt-1 and ver-1 gene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系;四川省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81030053)资助
【分类号】:R15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国柱;贾珍珍;齐祖同;孙曾美;;黄曲霉群菌种产生黄曲霉毒素B_1的调查研究[J];真菌学报;1983年04期

2 路子显;伍松陵;孙长坡;;黄曲霉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与环境因素的关系[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幸芳;梁兰兰;阮征;;我国米粉安全标准问题的现状[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8期

2 徐杨玉;梁炫强;李玲;;环境胁迫影响黄曲霉毒素合成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S1期

3 李本金;尹容美;邹雪玉;王贤达;陈庆河;翁启勇;;黄曲霉的快速分子检测[J];福建农业学报;2013年09期

4 王淼焱;张浩;杨洁;胡梁斌;莫海珍;;槲皮素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机制初探[J];现代食品科技;2014年07期

5 刘裴清;蔡茂强;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基于毒素编码基因aflp的黄曲霉菌nested-PCR检测[J];福建农业学报;2015年01期

6 刘焱;翟焕趁;蔡静平;;利用监测CO_2方法预警储藏玉米中黄曲霉菌产毒[J];现代食品科技;2015年05期

7 刘亚风;杨冀州;苗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综述[J];河南畜牧兽医;2006年01期

8 李荣启;范自营;张红云;秦学磊;;粮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J];粮食与油脂;2006年08期

9 杨玉红;;乳酸菌对真菌毒素的吸附效果研究[J];粮油加工;2009年06期

10 吴双明;张海华;;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J];中国乳业;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双明;张海华;;乳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笛;黄曲霉毒素M_1单克隆抗体及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孙秀兰;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金标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3 胡娜;基因芯片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4 卢永红;饲料霉菌毒素脱毒剂的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马良;黄曲霉毒素B_1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鲍蕾;黄曲霉毒素的生物积累及其检测技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宋慧君;真菌毒素及潜藏性产毒真菌液相芯片多重测试方法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勇;耐热真菌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9 王琢;抑黄曲霉毒素的Hitwh-B05菌株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张浩;茶叶发酵过程中的多酚变化及其对黄曲霉产毒的抑制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彩虹;黄曲霉拮抗菌分离鉴定、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发酵上清液部分特性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杜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粮食中杂色曲霉毒素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3 文圣梅;ADTZ纳米修饰电极的制作以及对真菌毒素ST检测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章挺;枯草芽孢杆菌B-FS06对黄曲霉的抑制及活性物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涛;抗黄曲霉毒素B_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鉴定[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尹亚兵;增强花生果、种皮黄曲霉抗性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许艳丽;产黄曲霉毒素菌株的检测方法及产毒条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王琢;黄曲霉毒素生防细菌的分子鉴定及其抑毒活性物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方明英;VA分离、检测与毒性分析及其作为AFT预警报告分子可行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贺楠;婴幼儿食品中几种致病微生物的LAMP技术构建及初步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春艳;周孝治;陈菊芳;张文琴;;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程树峰;唐芳;伍松陵;;碘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J];粮油食品科技;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启;范自营;张红云;秦学磊;;粮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J];粮食与油脂;2006年08期

2 朱聪英;应永飞;韦敏珏;陈慧华;陆春波;周文海;林仙军;罗成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J];质谱学报;2010年04期

3 郑燕;王远兴;李瑾瑾;;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J];食品科学;2010年24期

4 董蔺萌;;科学认识“黄曲霉毒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1年06期

5 ;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1975年03期

6 陈思Y,

本文编号:2397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397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e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