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04-13 07:54
【摘要】: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OTC类解热镇痛药,肝毒性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近年来对APAP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使用miRNA芯片、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发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循环miRNA和血清酶等,在临床和动物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经典生物标志物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联合评价有利于提高预测和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结合APAP肝毒性机制的研究,对近年来发现的APAP肝毒性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类描述,为临床应用APAP时出现肝毒性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供其他具有潜在肝毒性类药物的研究提供借鉴。
[Abstract]:Paracetamol (APAP)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drugs of OTC class. Hepatotoxicity is one of the main side effects of paracetamol.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APAP hepatotoxicity biomarkers has become a hot spot. New biomarkers, such as circulating miRNA and serum enzymes, have been discovered by using miRNA chip, proteomics, metabolomics and other techniques. Both clinical and animal studies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Combined evaluation with classical biomarkers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and 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APAP hepatotoxicity, the biomarkers of APAP hepatotoxicity found in recent years were classified and described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of hepatotoxicit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PAP.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study of other potentially hepatotoxic drugs.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201-201-0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522807)~~
【分类号】:R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汪倩;徐瑞娟;杨劲;;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机理及药物干预靶点[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年03期

2 张雪莹;杨劲;尹雪芬;刘晓东;王广基;;谷胱甘肽的肝脏转运及其在胆汁淤积中的作用[J];药学学报;2009年04期

3 乔靖怡;金若敏;;MicroRNA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15期

4 Jeanine Ward;Shashi Bala;Jan Petrasek;Gyongyi Szabo;;Plasma microRNA profiles distinguish lethal injury in acetaminophen toxicity: A research stud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2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丽华;邵寅;陶赛群;李杨华;胡耀梅;刘洋志;;某综合医院颗粒剂型化学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内容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2013年02期

2 杨敏;余涛;张忠平;王素华;蒋辉;;荧光增强型量子点探针检测痕量谷氨酸脱氢酶[J];分析化学;2014年03期

3 芦永福;王昀;蒋汉梅;郜茜;马旭祥;;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6期

4 王菲;杨长青;;2014年美国药物性肝损伤会议内容简介[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年06期

5 黎永华;陶力;林颖;李光宇;陈嫦;;内质网应激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J];广东医学;2015年01期

6 任淑君;;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形成与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11期

7 邢月腾;李丽立;王升平;范觉鑫;肖定福;张彬;刘志刚;;枯草芽孢杆菌PL83对育雏期临武鸭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王丹平;杨苏芬;;药源性肝损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4年06期

9 朱桃桃;王安红;周昆;卢国彦;马志会;;乳香没药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罗显阳;蒋智钢;刘开永;许洁;高瑞萍;韩岩岩;;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扑热息痛的人体血药浓度[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贾博寅;感染弓形虫宿主的转录组及标识性microRNAs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魏春敏;CYP2E1酶在去甲斑蝥素代谢和环孢素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郑桂喜;血清microRNA作为生物标记物在结直肠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4 孙妍;藏红花素对顺铂致小鼠急性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5 朱庆;束缚应激加重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6 周晓冰;大鼠与Beagle犬肾毒性生物标志物及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临床前安全性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罗小虎;臭氧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的降解效果及降解产物安全性评价[D];江南大学;2014年

8 王瑞强;氧化应激在造影剂肾病中的作用及干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9 王磊;多器官人源细胞系共培养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红元;基于质谱信号的正交投影方法及其在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2 徐起飞;对乙酰氨基酚对胰蛋白酶、牛血红蛋白和过氧化氢酶毒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杨娟;芹菜素对扑热息痛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陈望昊;汉黄芩素调节恶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影响miRNA的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5 梁英丽;褪黑素保护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细胞死亡[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6 王钊;β-环糊精衍生物包合齐墩果酸的生物利用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李瑞;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的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孔明;重组TNF-α人源单克隆抗体对食蟹猴长期毒性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9 张艳;大黄在肝肾功能异常大鼠体内的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刘益民;膀胱癌患者血清micro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中内参基因的筛选及验证[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顾兴丽;孙继红;季晖;;扑热息痛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年05期

2 张雪莹;杨劲;尹雪芬;刘晓东;王广基;;谷胱甘肽的肝脏转运及其在胆汁淤积中的作用[J];药学学报;2009年04期

3 Shashi Bala;Miguel Marcos;Gyongyi Szabo;;Emerging role of microRNAs in liver diseas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9年4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忠海;王林;;癌症生物标志物[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6期

2 贾光;沈惠麒;;以生物标志物研究为切入点推动生物监测的发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3 ;《生物监测与生物标志物理论基础及应用》新书预告[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年12期

4 宣志强;杨锦蓉;王菁;;职业接触二甲基甲酰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职业医学;2008年01期

5 刘英;;预测药物毒性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志物[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年04期

6 ;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J];现代医院;2009年06期

7 滕艳霞;戴宇飞;;生物标志物的验证及其在健康危险预警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年04期

8 赵红梅;盛敏杰;于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生物标志物的验证[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9 周晓冰;汪巨峰;李波;;毒理基因组学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J];药物评价研究;2012年02期

10 申秀萍;贾长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毒性生物标志物与人源化动物模型关键技术课题简介[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平;邓春萍;宋孚庆;张大江;;应用生物标志物定量计算混合原油油源的数学模型[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王晓蓉;;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水环境有机污染的早期预警研究进展[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3 申秀萍;贾长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毒性生物标志物与人源化动物模型关键技术课题简介[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4 申秀萍;贾长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毒性生物标志物与人源化动物模型关键技术课题简介[A];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5 谢鑫友;;新技术在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英文)[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马t,

本文编号:2457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457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c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