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一次静脉注射纳米四氧化三铁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17 13:21
【摘要】:目的研究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3O4)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6~8周龄的CD-1(ICR)雄性小鼠81只,随机分为9组,分别将粒径为6.3和54.6 nm的nano-Fe3O4以10 mg/kg体重剂量进行尾静脉注射染毒;染毒后的1、3和7 d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测定小鼠肝脏谷胱甘肽(GSH)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后3和7 d,小鼠肝脏系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水平在染毒后1 d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肝组织GSH水平在染毒后1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染毒后1、3和7 d,小鼠肝脏GSH-Px和SOD活性、MDA含量,对照组与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尾静脉注射两种粒径的nano-Fe3O4,都能引起小鼠肝组织低水平的氧化应激,均未见肝组织明显损伤,两粒径的nanoFe3O4毒性无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anometer iron tetroxide (nano-Fe3O4) on liver function in mice. Methods 81 male CD-1 (ICR) mice aged 6 to 8 week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9 groups. Nano-Fe3O4 with particle size of 6.3 and 54.6 nm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with 10 mg/kg body weight, and the mice were killed on the 1st, 3rd and 7th day after exposure, and the liver coefficient and serum 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 level were measured. The levels of glutathione (GSH), the activities of GSH-Px and (SOD), and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the liver of mice were measu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liver coefficient of mice decreased at 3 and 7 days after exposu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serum ALT,AST leve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n the 1st day after exposu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then gradually returned to the normal level. The GSH level in liver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 day after exposure (P 0.05). On the 1st and 7th day after exposu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SH-Px and SOD activity and MDA content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ach group (P 0.05). Conclusion single tail vein injection of two kinds of nano-Fe3O4, can induce low level of oxidative stress in liver tissue of mice,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damage to liver tissue, an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toxicity of nanoFe3O4 between the two particles.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5215,11275218)
【分类号】:R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郝玉兰;李清钊;郑国颖;徐厚君;闫立成;张艳淑;曹燕花;;纳米四氧化三铁染毒小鼠肝、肾、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9期

2 马力;林治卿;张华山;闫竣;张伟;林本成;刘焕亮;张英鸽;袭著革;;非暴露式气管滴注3种典型纳米材料对大鼠肝、肾的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08年06期

3 李清钊;徐厚君;郝玉兰;郑国颖;闫立成;曹燕花;张艳淑;姚林;;不同粒径纳米硒化镉对小鼠毒性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言云;基于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的药物载体和基因载体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凤;陈宏彬;周丽;杨细飞;吴德生;匡侠锋;刘建军;;鼻腔滴注纳米二氧化硅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2 蒋媛媛;王春华;隋春生;李景舜;赵淑华;;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对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作用[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2年06期

3 田明达;朱朝敏;罗聪;龚梦嘉;毕杨;;壳聚糖和油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4 李春柳;李峗玺;薛晓渝;尉乔南;聂慧丽;朱治广;黄明举;;掺杂修饰与未修饰Fe_3O_4纳米粒子的光致聚合物全息性能[J];光子学报;2014年06期

5 周建伟;许乙凯;;超顺磁性氧化铁在网状内皮系统成像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4年02期

6 王新星;张宝林;王行展;冯凌云;;雾化热分解-氧化五羰基铁制备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J];材料工程;2014年08期

7 董平轩;孙明霞;;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22期

8 Ayekpam Bimolini Devi;Dinesh Singh Moirangthem;Narayan Chandra Talukdar;M.Damayanti Devi;N.Rajen Singh;Meitram Niraj Luwang;;Nove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O nanomaterials:Biological application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4年12期

9 张霞;胡大春;;Wnt信号通路对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05期

10 曲秋莲;张英鸽;;3种纳米颗粒对BGC-82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华;张瑞华;李丽琴;;纳米材料四氧化三铁致动物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2010新疆)论文集[C];2010年

2 刘焱;苟佳佳;郝永梅;;磁性纳米吸附剂用于水环境中铜离子的去除[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秋莲;4种纳米颗粒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生物学效应[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2 王思明;毛细管酶微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3 车玲;含羧基小分子药物介导亲水聚合物自组装构建纳米给药系统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吴世嘉;基于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的高灵敏微生物毒素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5 陈朝晖;聚合物功能化的银纳米材料及其分析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刘萍;血清SP-D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作为肺相关疾病标志物的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7 陈汉;长循环靶向性载药胶束的构建及其细胞水平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8 刘小康;Fe_3O_4-CMC-5FU纳米载体药物的制备及其对胃癌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电镜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段诺;食源性致病菌适配体的筛选及分析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10 刘瑞江;磁性氧化铁基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翠;基于无机纳米结构调控材料表面润湿性[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2 许欢;多功能磁性复合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与肿瘤治疗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3 姚莹;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接枝聚合物制备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4 夹书根;磁性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5 程银锋;基于金属纳米粒子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李永记;磁性纳米材料去除水中有毒污染物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张铭;微流控芯片多种流体微混合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8 徐凤;金磁复合微粒的制备及在氯霉素检测中的应用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罗琳;非浸润模板微粒印制技术工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肖伟;PPLA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溶血性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岚,唐萌,何整,马明,顾宁;Fe_3O_4及Fe_3O_4-Glu纳米颗粒的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年01期

2 杜益群;张东生;倪海燕;顾宁;颜士岩;唐秋莎;金立强;万美玲;;肿瘤热疗用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艺星,赵北君,朱世富,王瑞林,陈松林,何知宇,罗正纯,任锐;硒化镉多晶原料的提纯[J];人工晶体学报;2004年03期

4 林本成;袭著革;张英鸽;张华山;杨丹凤;孙欣;张伟;刘焕亮;;微纳尺度SiO_2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07年02期

5 林本成;袭著革;张英鸽;张华山;杨丹凤;;三种纳米材料致大鼠肝肾损伤的初步研究[J];卫生研究;2008年06期

6 苟国敬;刘彦红;孙岳;黄洁;薛冰;董丽娥;;“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给药系统的超分子组装与磁靶向缓释作用[J];药学学报;2011年11期

7 崔萌萌;王江伟;曹毅;毛彩霞;袭著革;杨旭;;碳纳米管对小鼠心脏和肝脏组织SOD影响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02期

8 陈海群;汪冰;王凯全;;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毒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9 韩瑜;尹龙萍;龙玲;刘睿;黄碧兰;袁正;刘士远;;2种纳米材料在小鼠体内分布及毒性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7期

10 施建华,吴信陶,樊明信,,姜光锐;四氧化三铁超微粒子的毒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庆;郑春丽;朱家壁;;包含四氧化三铁纳米粒的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J];药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张昊;高黎黎;武兆忠;;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周孙英;林晨;芮兴;;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一般原则[J];临床医学;2009年01期

5 章勇;王崇宇;;獭兔体内植入磁粒子对纳米四氧化三铁吸收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7期

6 徐海星;李冉;许沛虎;;四氧化三铁磁流体的制备及性能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高文伟;张力堀;越勇;上野雅晴;;研制磁性药物微球的必需材料——磁性微铁粒子的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1年01期

9 ;数字用法注意事项[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3年03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佳含;王征科;李aU

本文编号:2527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527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0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