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高湿度条件下活性炭测氡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3 12:59
【摘要】:为解决活性炭盒测量室内氡浓度其结果受环境湿度影响大的问题,采用扩散垒和高性能活性炭等手段,研究开发了适用于高湿度环境下的活性炭盒采样器。采用该采样器,在环境湿度95%、采样时间2~5天的条件下,氡浓度的测量误差和灵敏度均符合国家标准GB 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控制规范》的要求。在采样时间为72小时的情况下,氡浓度的探测下限为10 Bq/m3。
【图文】:

示意图,活性炭盒,结构分解,示意图


梅爱华等:高湿度条件下活性炭测氡方法的研究图1活性炭盒结构分解示意图Fig.1Activatedcharcoalcanisterexplodedviewdiagram10:铝盒;11:盖子;20:活性炭;30:不锈钢网;41:扩散垒;40:不锈钢压片;50:卡环;51:卡钩。图2活性炭盒整体结构示意图Fig.2Activatedcharcoalcanisteroverallstructurediagram软件组成。碘化钠NaI(Tl)γ谱仪证书号:FSpg2004-5730,仪器编号:FM30225,证书上给的分辨率:3.9%(对137Cs的661.66keV峰)。2实验方法2.1活性炭盒准备活性炭在120℃温度下烘烤12小时以上,用优质密封胶带密闭贮存,备用。外出检测前,将烘干备用的活性炭80g装于铝盒中,并用密封胶带密封。2.2采样和测量在待测环境空气中打开盖子,暴露一定时间(暴露时间不少于48小时),暴露结束,用原密封胶带将活性炭盒封闭好后,带回实验室。待氡与其短寿命子体平衡后(结束采样后约3个小时),用鐖75mm×75mmNaI探测器和多道分析器组成的低本底多道γ谱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采样器置于NaI探测器上。每个样品测量1200s。氡的活度用214Pb的295keV、351keV和214Bi的609keV三个全能吸收峰面积(cpm)确定。2.3计算方法与刻度活性炭盒采用了扩散垒,其计算氡浓度的方法与以往不同,如下式所示:CRn=Ina1-e-t(1)/Te-λRnt2式中,CRn为氡浓度,Bq/m3;a为响应系数,Bq·m-3/cpm,,经南华大学氡室刻度,a=0.33Bq·m-3/cpm,不随空气中湿度发生变化;In为特征峰(峰群)对应的净计数率,cpm;t1为采样时间,即活性炭盒暴露时间,h;λRn为氡衰变常数,7.55×10-3/h;t2为采样时间中点至测量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h;T为采样器的时间常数,h(通过实验拟

示意图,活性炭盒,整体结构,示意图


梅爱华等:高湿度条件下活性炭测氡方法的研究图1活性炭盒结构分解示意图Fig.1Activatedcharcoalcanisterexplodedviewdiagram10:铝盒;11:盖子;20:活性炭;30:不锈钢网;41:扩散垒;40:不锈钢压片;50:卡环;51:卡钩。图2活性炭盒整体结构示意图Fig.2Activatedcharcoalcanisteroverallstructurediagram软件组成。碘化钠NaI(Tl)γ谱仪证书号:FSpg2004-5730,仪器编号:FM30225,证书上给的分辨率:3.9%(对137Cs的661.66keV峰)。2实验方法2.1活性炭盒准备活性炭在120℃温度下烘烤12小时以上,用优质密封胶带密闭贮存,备用。外出检测前,将烘干备用的活性炭80g装于铝盒中,并用密封胶带密封。2.2采样和测量在待测环境空气中打开盖子,暴露一定时间(暴露时间不少于48小时),暴露结束,用原密封胶带将活性炭盒封闭好后,带回实验室。待氡与其短寿命子体平衡后(结束采样后约3个小时),用鐖75mm×75mmNaI探测器和多道分析器组成的低本底多道γ谱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采样器置于NaI探测器上。每个样品测量1200s。氡的活度用214Pb的295keV、351keV和214Bi的609keV三个全能吸收峰面积(cpm)确定。2.3计算方法与刻度活性炭盒采用了扩散垒,其计算氡浓度的方法与以往不同,如下式所示:CRn=Ina1-e-t(1)/Te-λRnt2式中,CRn为氡浓度,Bq/m3;a为响应系数,Bq·m-3/cpm,经南华大学氡室刻度,a=0.33Bq·m-3/cpm,不随空气中湿度发生变化;In为特征峰(峰群)对应的净计数率,cpm;t1为采样时间,即活性炭盒暴露时间,h;λRn为氡衰变常数,7.55×10-3/h;t2为采样时间中点至测量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h;T为采样器的时间常数,h(通过实验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林莲卿,任天山,李桂芸;被动式活性炭室内氡累积探测器的研究[J];辐射防护;1986年01期

2 林莲卿,李桂云,闻慧芬;被动累积式活性炭吸附-液闪测定空气中氡浓度的方法[J];辐射防护;1992年01期

3 李先杰;丘寿康;刘纯魁;;氡析出率测量仪的检定装置[J];辐射防护;2008年04期

4 魏素遐;带烧结金属过滤器的活性炭累积氡采样器的改进研究[J];辐射防护;1996年06期

5 马文彦,周春林,陈桂英,韩峰,弟宇鸣,邱晓林;活性炭对氡吸附行为的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莲卿,陈志鹏,任天山,齐万彪,李桂芸;北京地下建筑物中氡浓度及其所致内照射剂量[J];辐射防护;1987年02期

2 林莲卿,李桂云,闻慧芬;被动累积式活性炭吸附-液闪测定空气中氡浓度的方法[J];辐射防护;1992年01期

3 张凯;杨翊方;王海军;王震涛;任鑫;王川;;密闭空间氡浓度垂直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1年03期

4 何登良;董发勤;邓跃全;张东;;放射性“自吸收”水泥基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5年12期

5 姜会侠;郭秋菊;张景源;;空气中~(222)Rn的累积测量法[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88年04期

6 岳清宇,金花,王清芳,牛建华;环境测量用NaI(Tl)γ谱仪[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9年05期

7 林莲卿;空气中氡-222的测定技术[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9年05期

8 唐泉;丘寿康;左富琪;尹振羽;;液闪法测氚的一些优化条件和质量检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2期

9 赵桂芝;肖德涛;;土壤氡浓度的测量方法现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3期

10 刘良军;周剑良;侯翠梅;;活性炭-γ谱法测量氡析出率的湿度效应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尚兵;崔宏星;武云云;;ATD法测量土壤氡和表面氡析出率[A];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苏峻;陈祖义;朱旭东;杨宏伟;;稀土湿法冶炼废渣氡放射性比活度的液闪法测定[A];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暨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谭延亮;氡析出率测量若干问题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2 李晓燕;中国地下工程氡污染及其健康危害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张洪;(气土)的溶剂被动吸收测量方法及其平衡因子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华;用测氡技术和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多层煤层火区位置和范围的尝试[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2 张元赏;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脱除室内污染物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赵桂芝;土壤氡被动连续测量方法的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4 杜兴胜;铀矿废石堆覆盖处理及稳定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吴建华;块型建筑材料表面氡析出率限值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6 杜红玲;氡析出率测量仪的软件设计[D];南华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莲卿,任天山,李桂芸;被动式活性炭室内氡累积探测器的研究[J];辐射防护;1986年01期

2 林莲卿,闻慧芬,马光勋;建筑物表面氡析出率的测定[J];辐射防护;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玫;土壤氡与室内氡浓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2 刘凤霞,曾强,白志军,贾立芳,张晓民,唐辉;承德避暑山庄氡浓度[J];中国辐射卫生;2005年01期

3 张谷春;刘艳秋;;徐州市土壤中氡浓度的初步调查[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4 张谷春;;土壤中氡浓度测量的工作体会[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05期

5 王全锋;;装修及季节因素对室内氡浓度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2期

6 赵桂芝;肖德涛;;土壤氡浓度的测量方法现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3期

7 贺良国;杜飞平;熊小兵;何玲;;隧道施工场所的氡浓度调查及防护建议[J];中国辐射卫生;2008年04期

8 尚爱国;于春文;秦晋;陈军;赵峰涛;;地下坑道空气中氡浓度变化的测量研究[J];辐射防护;2008年02期

9 张亮;黄林;郭秋菊;;北京地区室外氡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J];辐射防护;2008年05期

10 潘纯珍;刘嘉烈;杜恒彦;王玲;李衣维;;重庆市氡浓度水平调查[J];辐射防护;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敏;;九江市区水体中氡浓度调查与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秦晋;尚爱国;李锋;许鹏;黎素芬;;地下阵地氡浓度控制仪的软硬件设计[A];第十五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亚平;陈曦;许正繁;颜世栋;;广州市南沙区土壤中氡浓度水平调查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庆成;程业勋;章晔;;空气中氡浓度预测[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张林;胡灿云;何展;吴鸣泉;;广州地铁一号线氡浓度变化规律[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6 张谦;李涤;焦淑芬;孟文斌;;封闭与非封闭地面暖棚的氡浓度[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张林;胡灿云;何展;吴鸣泉;;广州地铁一号线氡浓度变化规律[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李涤;张谦;刘宝辰;孟文斌;;沈阳城郊塑料大棚温室内的氡浓度与变化[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张谦;李涤;焦淑芬;孟文斌;;封闭与非封闭地面暖棚的氡浓度[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杨娟娟;黄涛;宋钢;官庆超;张连平;;氡浓度测量中的误差对数据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卫文;如何测量室内氡气浓度[N];中国证券报;2001年

2 记者 陈超;阪神大地震前大气氡浓度异常升高[N];科技日报;2007年

3 冯京平;刚出厂的矿泉水喝不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刘如春 李雅琼;广州南沙区多处土壤氡超标[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黄子瀚;危害之气无处不在普通居室如何防氡?[N];中华建筑报;2003年

6 记者 刘如春;广州市南沙区多处土壤氡超标[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曾祥素;我国每年因氡致肺癌5万例[N];中国质量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黄慧;警惕居家“杀手”——氡[N];广东科技报;2004年

9 郑向鹏;测定氡浓度 装修不用苯[N];广东建设报;2003年

10 陈非;金字塔内氡气严重“超标”[N];中华建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谭延亮;氡析出率测量若干问题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2 曾兵;成都平原地—空界面天然伽玛场及其辐射环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刚;广东省温泉宾馆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室内氡水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业强;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氡浓度调查与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申超;土壤氡浓度分布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D];南华大学;2011年

3 田丽霞;地—空界面壤中氡浓度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高超;土壤氡浓度测量校正方法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徐海峰;成都市居室氡浓度和伽玛剂量率调查与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玉华;层状介质氡分布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彭俊哲;土壤潜势氡浓度快速测量方法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8 付宸;大气氡对伽马能谱测量结果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欧阳琦;双室法土壤氡浓度测量仪的研制[D];南华大学;2014年

10 权红梅;居室氡的迁移特征和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4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564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4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