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检测方法及职业接触限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13:22
【摘要】:【研究目的】针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DMP和DEP,建立其采样、处理及测定方法,并提出职业接触限值的建议。【研究方法】1.针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DMP和DEP,本次研究采用玻璃纤维滤膜采样,甲苯解吸,HP-1气相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仪结合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其含量。2.为了解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的接触与工人职业健康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次研究分别选择DMP和DEP生产及使用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从而确定其主要存在岗位、接触人群、接触途径等,进而以定点采样以及个体采样的方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含量以及个体暴露情况,结合问卷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收集整理工人基本情况、历年职业健康状况等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对暴露工人和对照工人的基本情况、历年职业健康状况资料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DMP和DEP理化性质、生产使用状况、体内代谢、排泄以及毒理学等相关资料,在参考国外所制定的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职业接触限值的基础上,按照GBZ/T 210.1-2008相关要求,提出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的职业接触限值。【研究结果】1.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显示,DMP在质量浓度14.0-14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8,检出限为1.27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141mg/m~3(以采集空气样品45L计),批内精密度为1.21%~1.94%,批间精密度为1.22%~2.51%,加标回收率为96.55%~97.30%,样品采样效率为100.0%,解吸效率为94.82%~98.08%,在密封避光条件下,样品可保存15天(样品下降率10%)。实验结果显示,DEP在质量浓度14.0-14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9,检出限为1.10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122mg/m~3(以采集空气样品45L计),批内精密度为1.04%~2.75%,批间精密度为1.61%~3.09%,加标回收率为98.72%~103.21%,样品采样效率为100.0%,解吸效率为97.25%~98.68%,在密封避光条件下,样品可保存15天(样品下降率10%)。2.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的职业接触限值经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发现,DMP和DEP生产企业中投料、合成、中和、水洗、脱水、精馏、分馏、包装、存储,以及使用企业中投料、反应、存储、休息区等岗位存在不同浓度的DMP和DEP,其中生产企业中“包装”岗位浓度较高(DMP:0.85~1.13mg/m~3;DEP:0.83~1.16mg/m~3)、使用企业中“投料”岗位浓度较高(DMP:0.97~1.21mg/m~3;DEP:1.06~1.27mg/m~3)。在接触人群和对照人群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差异的基础上,以卡方检验对其历年职业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DMP接触人群46人中,5人报告有头疼、头晕、眼部不适等不适症状,对照人群39人中,3人报告有头疼、头晕、咳嗽等不适症状;DEP接触人群41人中,7人报告有头疼、头晕、眼部不适等不适症状,对照人群37人中,4人报告有头疼、头晕、呕吐等不适症状,DMP和DEP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历年职业健康状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卡方检验对DMP和DEP接触组及对照组人群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DMP接触人群7人检查结果异常,对照人群3人检查结果异常;DEP接触人群8人检查结果异常,对照人群3人检查结果异常,DMP和DEP接触组及对照组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次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历年职业健康状况分析以及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DMP和DEP暴露对工人健康造成影响,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以及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等大多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5mg/m~3,在此标准下尚未找到DMP和DEP的职业健康损伤报导。【研究结论】1.本次研究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各项性能学指标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GBZ/T 210.4-2008的要求,经现场试验验证后,可应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的测定。2.根据DMP和DEP生产及使用企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浓度测定、问卷调查、历年职业健康状况分析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等,在参考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以及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所建立的职业接触限值基础上,建议将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设定为5mg/m~3。
【图文】:

气相色谱柱,标准溶液,情况


DMP标准溶液在HP-1气相色谱柱上的分离情况

气相色谱柱,标准溶液,采样介质,相关要求


图 2 DEP 标准溶液在 HP-1 气相色谱柱上的分离情况 采样介质选择据 GBZ/T 210.4-2008 相关要求,,本次研究选择玻璃纤维滤膜、溶剂解吸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13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铁英;霍佳佳;陆荣柱;;处于十字路口的职业接触限值(英)[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年01期

2 宋文青;邵华;;海洋石油非常规作业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调整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年02期

3 ;工作场所常见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J];劳动保护;2003年05期

4 ;国外镍职业接触限值的变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8年04期

5 刘铁民;国外职业接触限值研制与立法[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4年03期

6 杨乐华;;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解读与问题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5期

7 朱惠兰;石棉职业接触限值会议的报道[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0年02期

8 孙川;钱亚玲;徐承敏;;乙醇胺毒性及职业接触限值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7年10期

9 朱菊一;;雷玲;梁友信;;对我国化学毒物职业接触限值的认识[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7年06期

10 黄金祥;推荐的生物监测职业接触限值[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涛;朱晓俊;陈永青;张敏;徐岚;葛琴娟;刘丽萍;张恒东;韩恩龙;韩磊;贾晓东;王如刚;杨磊;张德信;许妍;;工作场所空气中玻璃棉、岩棉、矿渣棉职业接触限值[A];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会会议资料[C];2012年

2 ;工作场所空气中玻璃棉、岩棉、矿渣棉职业接触限值[A];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会会议资料[C];2012年

3 沈学耕;王自芬;;中西医结合在排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叶宏;门晓棠;关晶萍;许文博;郎延红;柯继红;宋素合;西晓静;董智鹤;马琳;黄力维;;某大型合成氨尿素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茁;白雅秋;王冠;王应欣;白宜中;;地铁运营维保生产过程中噪声危害奤估[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汪永忠;耿全;;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应用问题探讨[A];第十三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7 查河霞;李光;;硅胶管采集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莉;凌喜凤;;移动式烟尘净化器对焊接烟尘净化效果评价[A];2012年铁路卫生防疫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林琳;刘渠;陈浩;;二甲氧基甲烷职业接触限值研究进展[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张立;彭中全;钟媛;;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职业病危害调查及控制措施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你知道职业接触限值吗[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敏;汽车铸造作业工人职业接触与健康损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丁春光;铟冶炼及液晶显示面板生产工人铟职业暴露和生物标志物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3 李卫华;1-溴丙烷健康危险度评价[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彪;工作场所空气中DMP和DEP检测方法及职业接触限值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2 任东升;双酚A职业接触限值的研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文仙;哨点监测前后苯系物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与接触人群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4 古娜利;工作场所空气中四氢化硅的职业接触限值的探讨和检测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秦戬;欧盟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管理体制与体系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6 张莹;某喷涂生产线化学毒物风险评价方法对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张增瑞;某钢铁公司各分厂主要工种个体噪声暴露水平的测量与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8 李文捷;《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应用情况调查及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9 孙刚涛;十溴联苯醚职业接触限值与测定方法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曾东;煤矿井下粉尘定点区域采样和个体采样检测结果的相关性[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10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610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