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可见光催化抗菌材料的设计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15:58
【摘要】:近年来由致病菌引起的饮用水安全事件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此类安全问题,众多研究学者探索出各种应对方法,其中半导体光催化杀菌得到众多研究学者青睐,这是一种新兴杀菌技术,它以太阳光为驱动力,是以种高效、广谱、持久、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无二次污染的绿色环保杀菌技术。典型催化剂TiO_2,因其毒性低、活性高、价廉量丰、稳定性好等优点而被广为关注。但是宽禁带(只能经由紫外光激发)及低太阳光利用率又限制其大规模实际应用。为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解决上述问题:(1)开发新型可见光催化材料制备工艺,对纯CoO进行修饰改性,提高太阳光利用率,并将该材料应用于医院高致病细菌环境的净化,以替代传统抗菌药物;(2)设计纳米网状光催化材料,利用材料自身的网状结构有利于对细菌的捕获,从而增加催化剂与细菌的接触时间,有利于材料光催化抗菌活性的提升;(3)设计棒状低聚碳氮聚合物光催化抗菌材料,基于材料自身的稳定性及高效的杀菌活性系统研究其光催化抗菌机制。鉴于以上设想,本论文开展了如下工作:(1)超临界醇热及光还原法制备Ag/CoO-N可见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研究以硝酸钴为钴源,氨水为氮源,采用超临界醇热法合成了CoO-N材料。在此基础上,以硝酸银为银源,甲醇作为牺牲剂,用可见光还原方法合成了Ag/CoO-N复合型可见光催化剂。借助XRD、SEM、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材料具有较高结晶度、较小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完好的介孔结构。并将该材料运用于可见光下光催化杀灭鲍曼不动杆菌,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借助SEM、ICP、TOC等表征手段对抗菌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细菌的自溶和自我修复现象。(2)纳米网状g-C_3N_4可见光催化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虽然目前所开发的光催化剂在可见光波段表现出较好的杀菌能力,但是催化剂对细菌的接触是随机且短暂的,不能有效地捕获细菌,为此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纳米网状g-C_3N_4可见光催化材料。这种催化剂由于自身网状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对细菌进行捕获,增加材料与细菌的接触时间,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借助XRD、TEM、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相关表征,借助FESEM、ICP、Zeta电位等表征手段对抗菌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光催化材料在杀灭大肠杆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活性,并考察了细菌被材料捕获的过程。(3)棒状碳氮低聚物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抗菌性能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发现低聚状态下的碳氮低聚物相比于纳米网状g-C_3N_4可见光催化材料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而对于细菌来说,棒状结构有利于材料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并锚定细菌,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活性。为此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棒状三聚胺低聚缩聚物,借助XRD、SEM、T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相关表征,同时也考察了其在可见光条件下的杀菌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23.6;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生明娟;类成兰;;1例特重度烧伤病人黄曲霉菌合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8年15期

2 何小帆;钟倩怡;金敏雅;余素飞;;2008~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J];浙江检验医学;2012年01期

3 周铁丽;林小玲;冯红军;李超;刘庆中;王赛芳;王邦松;;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研究[J];浙江检验医学;2006年04期

4 张哲;蒋晓飞;;鲍曼不动杆菌相关的β-内酰胺酶分子特性研究进展[J];浙江检验医学;2009年01期

5 李贵玲;陈万和;韩崇旭;朱小平;董兰梅;杨伟霞;;2014-2016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年12期

6 于洋;邵显姝;杨卫萍;佟克钢;范捷;;某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性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年10期

7 黎素清;;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2期

8 李小玉;罗一钧;;鲍曼不动杆菌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7年12期

9 陈文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当代临床医刊;2017年06期

10 熊莺;孙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环;陈栎江;马传玲;张晓蕾;李小四;周铁丽;;舒巴坦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2 刘彩霞;乔增培;杨锦红;蒋伟燕;李向阳;;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毒力相关因素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三江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娇;李蓉;吴秀珍;胡雪飞;刘晓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上盛行多种耐药基因[A];第六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5年

4 刘超梅;邢红英;郭素芳;李雪梅;杨晓波;肖丽;;呼和浩特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基因谱的分析[A];第三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杨向东;侯玲俐;杨宏伟;;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检测及分布研究[A];第二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三江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慧;王宏伟;贾红岩;孙美玲;王丽华;;292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A];首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宁波会议)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杨相海;姜志辉;段欣冉;李健;;鲍曼不动杆菌细胞膜屏障及透膜策略研究进展[A];2017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6年

8 白艳;刘斌;李其;王瑾;梁蓓蓓;刘又宁;王睿;;多粘菌素联合比阿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A];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会刊[C];2015年

9 白艳;王睿;;多粘菌素联合达托霉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作用的研究[A];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会刊[C];2015年

10 王磊利;;光动力疗法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杀伤效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公平;超级细菌“鲍曼不动杆菌”并非不可战胜[N];医药经济报;2017年

2 通讯员朱水英 记者李水根;鲍曼不动杆菌研究获多项创新成果[N];健康报;2010年

3 陶庆春;警惕鲍曼不动杆菌[N];健康报;2006年

4 福建省立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王大旋 本报记者 曾令浩 整理;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联合用药为王道[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祝建芳邋朱水英 特约记者 俞欣;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新耐药基因[N];健康报;2008年

6 徐彬彬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运用运气学说辨证治疗耐药菌感染[N];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

7 陈奇锐;“限抗”成败考验政府执政力[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德国图书信息中心 魏妮妮;2014德国热读图书之“最”[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

9 本报记者 徐建华;微博的质量如何“织”[N];中国质量报;2011年

10 黄微;用高度的责任感救治伤员[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爱军;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联合治疗方案的体内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董肖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选择的体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张雪云;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泛耐株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周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符一骐;中国部分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王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感染特征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7 王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多中心病原及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8 汪杨;自噬在真核细胞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中的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袁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重组钝化酶的稳定性及耐药分子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陈琼;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似俊;静脉联合鞘内/脑室内注射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8年

2 杨国详;可见光催化抗菌材料的设计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3 郭钟贺;鲍曼不动杆菌裂解性噬菌体LZ35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4 欧阳妮;秀丽隐杆线虫—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5 彭天元;烧伤科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6 汤同伟;医院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7 戚小提;2010-2014年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科室及不同标本中的耐药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8 林吴兵;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9 王敏;碳青霉烯酶OXA-51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分布及医院感染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10 黄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菌株的药敏分析及对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初探[D];川北医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656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656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7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