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CYP3A65代谢活化BDE47影响斑马鱼甲状腺激素稳态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6:45
【摘要】:多溴联苯醚类(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类化合物,具有半挥发性、高亲脂性和难降解性等特点。2,2’,4,4’-四溴联苯醚(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BDE47)是人体血液和母乳样本中检测到的含量最为丰富的PBDEs同系物,因其在环境和人体中含量的显著增加而备受关注。人群资料研究表明,血浆中BDE47的浓度与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水平呈负相关,提示BDE47具有甲状腺激素稳态干扰效应。也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脐带血中BDE47的浓度与其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提示发育早期暴露BDE47可能对胚胎发育造成损害。然而,BDE47干扰甲状腺激素稳态与发育毒性的关系尚不明确。此外,目前关于PBDEs干扰甲状腺激素稳态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或者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xine receptors,TRs)的研究,而对调控周围组织甲状腺激素的脱碘酶(Deiodinase,DIO)的研究相对较少。生物转化是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发挥毒性的重要过程,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介导。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BDE47能被CYP3A代谢生成一系列代谢产物,产生更强的生殖和发育毒性。但CYP3A介导的生物转化在BDE47干扰甲状腺激素稳态中的作用及其与发育毒效应的关系有待阐明。本研究运用野生型(WT)及cyp3a65敲除(KO)的斑马鱼模型,通过BDE47(1μM)经水体暴露染毒,旨在探究CYP3A65(与人CYP3A4同源)在BDE47致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毒性中的作用及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干扰机制。第一部分:CYP3A65对BDE47干扰斑马鱼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及其与发育异常的关系目的:明确CYP3A65介导的生物转化在BDE47干扰斑马鱼甲状腺激素稳态中的作用及其与发育毒效应的关系。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方法,对TALEN技术构建的cyp3a65敲除的斑马鱼模型进行验证;基于野生型(WT)和cyp3a65敲除模型(KO)建立BDE47(1μM)经水体染毒模型,观察0-144 hpf斑马鱼胚胎的主要毒性终点指标,包括孵化率、畸形率、体长、眼及鱼鳔发育;通过对比BDE47处理下WT和KO组胚胎发育的表型差异,探究cyp3a65在BDE47所致斑马鱼胚胎发育异常中的作用;运用ELISA试剂盒检测144 hpf斑马鱼胚胎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T3、T4、rT3、TSH,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调节机体甲状腺激素代谢的脱碘酶(dio)表达量的变化,以初步探讨BDE47致斑马鱼甲状腺激素紊乱的机制。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BDE47染毒野生型斑马鱼(BDE47/WT)胚胎在24-58hpf孵化延迟;在96 hpf,胚胎眼部发育减小,为7.0×10~4μm~2(对照组为8×10~4μm~2);在120 hpf,对照组的鱼鳔膨胀率达100%,而BDE47染毒导致鱼鳔膨胀率仅为86%;在144 hpf,BDE47染毒组胚胎体长明显减小,为3.6×10~3μm(对照组为3.8×10~3μm),且畸形率高达70%,以脊柱背向弯曲为主,而对照组几乎无畸形。敲除cyp3a65后,暴露于BDE47的斑马鱼(BDE47/KO)胚胎的孵化率始终高于BDE47/WT组,96 hpf的眼部大小(7.7×10~4μm~2)、120 hpf的鱼鳔膨胀率(94%)及144 hpf的体长(3.7×10~3μm)和畸形率(58%)均明显改善。此外,与对照组相比,BDE47/WT组斑马鱼Ⅰ型脱碘酶(dio1)和Ⅱ型脱碘酶(dio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Ⅲ型脱碘酶(dio3a、dio3b)的表达明显升高,同时伴随甲状腺激素T3水平的显著降低,rT3显著升高,但T4和TSH无明显改变。进一步分析发现,T3/T4的比值显著降低。敲除cyp3a65后,斑马鱼三种类型脱碘酶的表达均与对照组无异,甲状腺激素T3、rT3水平及T3/T4比值也显著改善。第二部分:CYP3A65对BDE47的代谢活化作用及其影响斑马鱼甲状腺激素稳态的机制目的:分析BDE47在斑马鱼体内的代谢,探讨CYP3A65对BDE47的生物转化作用及其影响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已建立的BDE47染毒的野生型(WT)和cyp3a65敲除的(KO)斑马鱼胚胎模型,运用UPLC-MS/MS和GC-MS/MS检测144 hpf体内BDE47活性代谢产物的含量,分析CYP3A65在代谢BDE47生成活性产物中的作用;用所测得的代谢产物染毒野生型斑马鱼胚胎至144 hpf,分析代谢产物的储留程度及相互转化关系;用所测得的代谢产物分别染毒WT和KO斑马鱼胚胎至144hpf,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其对Ⅲ型脱碘酶(dio3a、dio3b)表达的影响,分析BDE47经CYP3A65代谢后干扰dio3表达的主要代谢产物。结果:BDE47可在斑马鱼胚胎体内被代谢生成3-OH-BDE47、5-OH-BDE47、6-OH-BDE47、3-MeO-BDE47、5-MeO-BDE47、6-MeO-BDE47六种产物,且羟基化代谢产物(OH-BDE47)的含量整体高于甲氧基代谢产物(MeO-BDE47)的含量;BDE47/WT组斑马鱼体内OH-BDE47及MeO-BDE47的含量均高于BDE47/KO组,提示CYP3A65可能是斑马鱼体内BDE47的代谢酶;六种代谢产物在斑马鱼体内均有一定的储留,且除了5-OH-BDE47只能向5-MeO-BDE47单向转化外,3-OH-BDE47与3-MeO-BDE47之间、6-OH-BDE47与6-MeO-BDE47可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仅3-MeO-BDE47能显著上调WT及KO组斑马鱼dio3a、dio3b的表达,其余几种代谢产物对dio3表达无明显影响,推测3-MeO-BDE47是BDE47经CYP3A65代谢干扰斑马鱼dio3表达的关键活性产物。综合上述结果,我们推测3-MeO-BDE47可能是BDE47经CYP3A65代谢后上调dio3的主要活性产物。结论本研究基于野生型(WT)和cyp3a65敲除(KO)斑马鱼染毒模型,初步阐明了CYP3A65在BDE47干扰斑马鱼甲状腺激素稳态中的作用及其与发育异常的关系,从生物转化的角度探讨了BDE47经CYP3A65代谢后的主要活性产物及其对斑马鱼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干扰机制,获得了如下结论:1.BDE47可导致斑马鱼早期发育异常,敲除cyp3a65能明显改善BDE47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损伤作用;此外,BDE47可引起斑马鱼甲状腺激素紊乱,敲除cyp3a65能明显改善BDE47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提示BDE47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干扰作用可能参与了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且CYP3A65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斑马鱼CYP3A65是BDE47的主要代谢酶,所生成的六种代谢产物在斑马鱼体内均有一定的储留,且除了5-OH-BDE47只能向5-MeO-BDE47单向转化外,其余OH-BDE47与MeO-BDE47可存在对应的相互转化的关系。3.3-MeO-BDE47是上调斑马鱼dio3表达的关键活性产物,提示3-MeO-BDE47可能是CYP3A65代谢BDE47导致斑马鱼甲状腺激素稳态异常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
【图文】:

机制,脱碘,甲状腺激素,转录水平


12T3,而DIO3主要脱内环碘催化T4形成非活性rT3;T3内环脱碘和rT3外环脱碘均可形成T2,进而排出体外(图1)[22]。图1 脱碘酶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PBDEs对脱碘酶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是其导致THs紊乱的重要机制之一[23]。有报道称,dio1、dio2和dio3被作为研究大鼠和其他生物(包括鱼类)甲状腺激素稳态的生物标志物[24]。许多研究表明,环境剂量下的PBDEs可对dio1、dio2和dio3的转录水平产生显著影响[13, 23]。例如,斑马鱼胚胎暴露于0.625 ppm 的BDE-47到28 hpf 后,dio1和dio2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25]。BDE-99和BDE-209暴露均可导致人肝细胞中dio1的mRNA上调[26]。此外,体外代谢研究也表明OH-BDEs对人体肝组织中的DIO1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27]。由此可见,PBDEs可能通过影响脱碘酶的表达从而产生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干扰作用。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或者代谢解毒

斑马鱼,胚胎,基因,对照组


analysis of variance)法对组间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当 P < 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 Graphpad Prism 6 软件作图。结果一、cyp3a65 基因在 WT 和 KO 斑马鱼中的表达为了鉴定 cyp3a65 敲除斑马鱼胚胎模型,本研究运用 Real-time PCR 检测cyp3a65 在斑马鱼 144 hpf 的转录水平,并采用 Western Blot 进一步验证其表达水平。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cyp3a65 在对照组斑马鱼(DMSO/WT)体内有一定的表达,BDE47 染毒可诱导野生型斑马鱼 cyp3a65 的表达;在 cyp3a65 敲除斑马鱼(DMSO/KO)体内几乎没有表达,BDE47 对 cyp3a65 敲除后的斑马鱼也失去了诱导作用。由此可见,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 cyp3a65 敲除斑马鱼模型较为成功,可用于后续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晓霞;纪明山;左平春;陈仕红;孙中华;杜芳;;啶酰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及成鱼的毒性[J];农药;2016年12期

2 沈自慧;杨淋清;吴德生;郭昱嵩;袁建辉;周丽;刘建军;庄志雄;;基于斑马鱼胚胎进行化学品毒性评价的方法[J];中国热带医学;2016年12期

3 王鸿奎;巩杰;王新;刘东;;非肌性肌球蛋白Ⅱ-C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J];交通医学;2016年01期

4 郭樱子;栾亚楠;周玉玲;白承连;任湘鹏;;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运动行为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7期

5 赵崇军;田敬欢;倪媛媛;冯娅茹;代一航;王金凤;樊娇娇;杨冉;马志强;林瑞超;;马钱子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11期

6 刘迎;胡燕;姜蕾;潘波;秦涵淳;林勇;;6种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4年06期

7 何秋霞;董贞兰;楚杰;孙桂金;韩利文;韩健;刘可春;;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学的毒性研究[J];山东科学;2015年03期

8 陈怡君;蒲韵竹;颜慧;钟玉绪;王卓;李春杰;查晓丹;赵宝全;刘萍;;冰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房;2014年19期

9 刘迎;胡燕;姜蕾;潘波;秦涵淳;林勇;;5种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J];农药;2014年11期

10 王雪;彭维兵;王希敏;刘可春;陈锡强;张云;;富马酸二甲酯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自慧;吴德生;郭昱嵩;;基于斑马鱼胚胎进行化学品毒性评价的方法[A];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陈锡强;韩利文;王希敏;王思锋;侯海荣;刘可春;;促渗剂氮酮对斑马鱼胚胎的透皮作用及其毒性影响(英文)[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3 张利军;郭家彬;苑晓燕;史慧勤;赵君;束玉磊;彭双清;;应用斑马鱼胚胎和幼鱼评价布洛芬的心脏毒性[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4 侯佳;桂永浩;张立凤;王跃祥;宋后燕;钟涛;;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5 常成;朱加进;孙启;;瓶装水对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A];2017浙江省营养学会年会暨西湖营养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17年

6 于永利;杨景峰;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福美双对斑马鱼胚胎体节以及脊索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巴雅斯胡;杨景峰;于永利;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代森锌诱导斑马鱼胚胎脊索变形[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维超;苑晓燕;张利军;吴卫东;彭双清;;纳米二氧化硅致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初步研究[A];2014线粒体毒性与基于毒性通路的安全性评价新策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4年

9 涂文清;徐超;刘维屏;;乙草胺对于斑马鱼胚胎在发育和免疫毒性方面的对映体选择性[A];第四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暨2011绿色手性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朱小山;朱琳;李燕;端正花;;富勒烯(C_(60))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实习生 杨阳;斑马鱼可为癌症病人试药[N];科技日报;2017年

2 记者 张梦然;燃煤中发现未知潜在毒副产品[N];科技日报;2017年

3 记者 刘霞;科学家绘出首个脊椎动物发育蓝图[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陈丹;研究发现一些3D打印物品有毒[N];科技日报;2015年

5 记者 毛黎;2008年10大科学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6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陈建;“中国创新”领跑日内瓦发明展[N];经济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华平;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Pygo1与fhlA基因的发育生物学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倪睿;Hars非经典功能调控斑马鱼血管发育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3 熊舒婷;miR-200家族在斑马鱼生殖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4 路畅;Dmrt2a和igf2bp1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5 邢延奕;斑马鱼dishevelled家族基因调节胚胎图式形成和原肠运动的突变分析[D];山东大学;2018年

6 肖超强;利用斑马鱼探讨氟喹诺酮结构与毒性的关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7 施旭来;miR-129-3p在斑马鱼胚胎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8 黄志斌;c-Myb和C/ebpl在斑马鱼粒细胞发育及疾病形成中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康桂英;对乙酰氨基酚在斑马鱼体内的毒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10 张维红;两种多发性骨髓瘤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彦杰;两种Bt蛋白及转cry1C基因水稻对斑马鱼的安全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杨菲;基于雌激素受体探讨藁本内酯对骨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胡玉环;CYP3A65代谢活化BDE47影响斑马鱼甲状腺激素稳态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4 肖伟洋;三丁基锡(TBT)对斑马鱼成鱼配子发生和繁殖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5 吕亚旗;UNC5C在淋巴管系统发育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6 于翠霞;斑马鱼病原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7 张意;富硒螺旋藻对高效氯氰菊酯染毒斑马鱼生殖和发育保护作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8 刘广夫;铜绿微囊藻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9 黄伟康;两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斑马鱼胚胎毒性机理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10 陈永军;Rab34对斑马鱼发育及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影响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59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659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f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