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紫甘薯酰化花色苷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16:04
【摘要】:紫甘薯花色苷具有酰基化构造,且具有多种生理功效;本课题研究花色苷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了解食物成分对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共生关系的影响,为健康食品的开发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从健康成年女性粪便中,采用传统培养方式,分离提取鉴定出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四种菌属,通过生长曲线的绘制找出各自达到对数期的最佳时间,从而利于菌种活化,进行花色苷对菌种作用的影响研究。并测定其光密度值与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之间的线性关系。采用滤纸片法对紫甘薯花色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紫甘薯花色苷对中性菌肠球菌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对中性菌大肠杆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作用强度随着紫甘薯花色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花色苷质量浓度为12.8mg/mL时达到最大抑菌圈直径为9.20(±0.26)mm。有益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紫甘薯花色昔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增殖作用,紫甘薯花色苷的促进作用随着培养基中紫甘薯花色苷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花色苷浓度分别为10.67mg/mL时,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A值达到最高,花色苷对菌种的促进增殖作用最明显。孵化时间在8-16h时,花色苷促进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增殖的速率更大些;相比而言,紫甘薯花色苷对乳杆菌具有较大的促进增殖作用。实验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紫甘薯单体花色苷,研究了肠道菌对这种双酰基化的芍药素-3-咖啡酰-阿魏酰槐糖苷-5-葡糖苷的作用。肠道菌群对单体花色哲含量降低有着不同程度上的促进作用,且肠道菌群对花色苷降解能力大于四种混合菌的能力。研究了单体菌对该单体花色苷的作用,四种菌对花色苷的降解能力: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通过HPLC(520nm和280nm)法比较分析,初步研究了大肠杆菌对单体花色苷的降解机理。推测在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内,大肠杆菌的作用没有使单体花色苷发生水解或者裂解等反应,即没有被降解成更小的分子。分子中呈现紫外吸收的芳香环结构并没有被整体破坏,只是花色苷呈色基团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没有颜色的降解产物。这可能是在中性pH条件下,大肠杆菌的作用促进了花色苷由蓝色或紫色的醌型碱转变成部分无色的甲醇假碱形式,随着时间延长,变成这种甲醇假碱形式的基团逐渐增多,而整个分子量没有变化。
【图文】:

镜检,大肠杆菌,菌落,肠道菌群


测得lg健康成年女性粪便中四种菌的平板活菌数,如表3-1所示。每个所含肠道菌群构成种类、数量是不同的,因其宿主遗传、年龄、健康状态、生活膳食等[55]因素影响。徐洁[77]研究四川不同年龄志愿者的肠道菌群构成,表明处生理年龄时期的健康人其肠道菌群存在差异。逡逑表3-1四种菌的活菌数逡逑Table邋3-1邋Four邋bacteria邋of邋viable邋count逡逑菌种逦菌种总数(CFU/g)逡逑大肠杆菌逦1.26xl010逡逑肠球菌逦8.95xl04逡逑双歧杆菌逦1.22xl0q逡逑乳杆菌逦2.36x10s逡逑3.2菌种分离镜检逡逑(1)大肠杆菌:采用伊红美蓝鉴别性琼脂培养基(EMB)培养。如图3-1革兰染色呈红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菌落边缘整齐,,圆形,湿润,黑有金属光泽。周身存在鞭毛,可以运动,无芽孢,形状椭圆,有长短不一形状

菌落,镜检,肠球菌,双歧杆菌


(a)逦(b)逡逑图3-2肠球菌菌落图(a)与镜检图(b)逡逑Fig.3-2邋Colony(a)邋and邋microscopic(b)邋examination邋of邋Enterococcus逡逑(3)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正龄;秦富荣;侯秀发;莘海亮;;花色苷封装应用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13期

2 管敬喜;文仁德;成果;张劲;吴代东;余欢;杨莹;;野生毛葡萄皮渣花色苷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7年12期

3 高敏;;花色苷变化规律异于类黄酮和叶绿素[J];中国果业信息;2016年11期

4 梁敏;包怡红;;花色苷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年10期

5 国石磊;朱凤妹;王娜;张永祥;李军;;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树脂纯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年09期

6 那娜;;花色苷综合应用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5年33期

7 崔红;;天然色素花青素研究现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J];食品界;2016年12期

8 陶媛;;花色苷,这样紫呀![J];生命世界;2010年12期

9 李阳;毕勇毅;;花色苷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1期

10 庞志申;花色苷研究概况[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凌文华;;花色苷[A];中国营养学会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样板稿汇编[C];2011年

2 李斌;李恩惠;郎宇曦;田金龙;龚二生;王月华;张炜佳;孟宪军;;牛血清蛋白非共价结合蓝莓花色苷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胡敏伦;郭晋雅;李好;高峰;;美丽异木棉花色苷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A];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4年

4 蒋与刚;;环境PM2.5暴露致机体心血管功能障碍的花色苷干预中期报告[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届营养科研基金——2015年度DSM专项科研基金发布会资料[C];2015年

5 彭宇佳;曹有龙;米佳;禄璐;冉林武;李晓莺;曾晓雄;闫亚美;;黑果枸杞花色苷的纯化及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6 蒋与刚;;蓝莓花色苷改善老年认知障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C];2015年

7 李丽;刘传斌;肖建忠;李志斌;;高山杜鹃花色素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8 杜纪红;叶正文;张学英;苏明申;高清华;张绍铃;;遮光对沪油018油桃果皮花色苷含量及果实着色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文超;王德森;刘维信;;紫色白菜花色苷组分鉴定及抗氧化性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名位;池建伟;魏振承;徐志宏;张瑞芬;;不同加工保藏工艺对黑米皮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活性成分的影响[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陈为凯 王军 何非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 农业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不同品种染色葡萄果皮与果肉中花色苷积累的研究(下)[N];华夏酒报;2017年

2 记者 张可喜;甘薯能抑制癌症恶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张镜 刁树平;食品酸味剂甜味剂及增稠剂对阴香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5年

4 记者 张可喜;水果色素保健眼睛[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5 王志勇;昌黎干红产业又出新成果[N];秦皇岛日报;2010年

6 欣闻;呵护心灵之窗哪些营养物质不可缺?[N];中国食品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瑶;桑葚花色苷的代谢及对铅致神经细胞损伤的营养干预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2 郭萧;光与激素调控不同色泽甜樱桃果实花色苷合成机理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3 周丽萍;蓓蕾蓝靛果花色苷分离纯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4 史倩倩;基于转录组测序滇牡丹花色形成分子调控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阎芙洁;桑葚花色苷对糖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6 韩永斌;紫甘薯花色苷提取工艺与组分分析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范龚健;紫玉米酒花色苷衍生物形成机理及其抗氧化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赵梦瑶;丙烯酰胺致小鼠神经毒性分子机制及蓝莓花色苷提取物对其解毒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9 武红霞;芒果花色苷合成与调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张丽霞;黑莓花色苷降解与辅色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丽;紫甘薯酰化花色苷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2 高品;花色苷提取物中代表性成分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3 王璐瑶;紫甘薯酰基化花色苷与消化道酶的相互作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4 张潇;花楸花色苷与酪蛋白作用对稳定性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8年

5 李梦丽;红树莓和桑椹果汁贮藏期间花色苷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6 谢岳;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花色苷含量及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8年

7 李栋梅;不同矮化整形方式对蛇龙珠葡萄果实花色苷积累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8年

8 焦文静;紫象草花色苷的提取纯化、结构分析及特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苗楠;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与辅色及对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10 单云辉;草莓果浆花色苷稳定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63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663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