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基酚的纯化定值及药物代谢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05:34
【摘要】:壬基酚作为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导致各种介质如地下水、土壤、大气以及食品中都能检测到壬基酚的存在,而环境中的壬基酚最终又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因此急需加强对壬基酚的检测研究。本论文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市售壬基酚进行了纯化,为壬基酚检测提供了候选标准物质,并对壬基酚进行了质量平衡法的纯度测定,为壬基酚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当前对壬基酚的毒理研究虽然较多,但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论文利用血清代谢组学分析了壬基酚染毒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从血清中的代谢产物中筛选了可能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壬基酚的生化毒效应,而且也可以为深入探讨壬基酚的毒效应机制提供参考。优化后的壬基酚制备液相的纯化条件为:原料浓度为30 mg/mL;流动相A相是水,B相是甲醇,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8 nm;流速为12 mL/min;进样量为2.0 m L。纯化后的壬基酚纯度可达99.90%,产品纯度较原料(97.97%)提高了1.93%;通过对稳定性考察可知,该制备纯化方法稳定性好;纯化产品密封储藏在4℃条件下1个月的短期稳定性好。通过气-质联用法、红外光谱法对壬基酚原料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质量平衡法,确定了壬基酚原料质量平衡法总纯度为97.72%,合成不确定度为2.41%。其次,论文成功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利用代谢组学获得数据经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整合化分析选取了产生毒性效应的相关代表性内源代谢产物的生物标志物,这15种生物标志物影响的代谢通路包含甘油磷脂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分别是PC(14:0/18:0)、PC(18:0/14:0)、PC(16:0/16:0)、PC(22:6)、PC(18:0/22:6)、PC(20:2/20:4)、PC(20:3/20:5)、PC(22:6/18:2)、D-葡萄糖、L-半胱氨酸、半乳糖1-磷酸、5-氨基乙酰丙酸、酮戊二酸、亚油酸、牛磺胆酸。通过对壬基酚染毒后代谢物含量分析可以发现,PC、半乳糖1-磷酸、5-氨基乙酰丙酸和L-半胱氨酸的含量随着染毒时间的增长而减少,其余物质的含量都在增加;这些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学功能表明壬基酚可能对人类产生多种毒性作用,如肝脏和肾脏细胞内的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本实验对于优化壬基酚毒性鉴定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文】:
图 1-2 我国两级标准物质数量每年的增长情况Figure 1-2 The annual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reference materials in China 年,我国建立了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我国标准物质的上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标准物质可分为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准物质(II)、有色金属及金属中气体成分分析标准物质(III)、工程技术(IV)、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核材料成分分析与放射性测量标准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II)、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IX)、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X析标准物质(XI)、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XII)、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XIII)等 13 种,各类标准物质的数量分布情况如下图 1-3 所示[6,7]。
图 1-2 我国两级标准物质数量每年的增长情况Figure 1-2 The annual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reference materials in China 年,,我国建立了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我国标准物质的上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标准物质可分为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准物质(II)、有色金属及金属中气体成分分析标准物质(III)、工程技(IV)、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核材料成分分析与放射性测量标准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II)、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IX)、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析标准物质(XI)、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XII)、物理特性与物理化(XIII)等 13 种,各类标准物质的数量分布情况如下图 1-3 所示[6,7]。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14;TQ423.2
本文编号:2684792
【图文】:
图 1-2 我国两级标准物质数量每年的增长情况Figure 1-2 The annual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reference materials in China 年,我国建立了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我国标准物质的上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标准物质可分为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准物质(II)、有色金属及金属中气体成分分析标准物质(III)、工程技术(IV)、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核材料成分分析与放射性测量标准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II)、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IX)、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X析标准物质(XI)、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XII)、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XIII)等 13 种,各类标准物质的数量分布情况如下图 1-3 所示[6,7]。
图 1-2 我国两级标准物质数量每年的增长情况Figure 1-2 The annual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reference materials in China 年,,我国建立了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我国标准物质的上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标准物质可分为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准物质(II)、有色金属及金属中气体成分分析标准物质(III)、工程技(IV)、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核材料成分分析与放射性测量标准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II)、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V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IX)、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析标准物质(XI)、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XII)、物理特性与物理化(XIII)等 13 种,各类标准物质的数量分布情况如下图 1-3 所示[6,7]。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14;TQ4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张丽媛;王敏;杨梦瑞;周剑;王彤彤;;恩诺沙星纯度标准物质的定量核磁定值研究及其不确定度评估[J];化学试剂;2017年09期
2 赵辉;赵华;刘原栋;黄辉;李颖;巩琛;;基于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探讨我国标准物质发展现状与趋势[J];化学试剂;2017年08期
3 吴天伟;孙艺;崔蓉;张宝旭;;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与辛基酚的污染现状与毒性的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7年05期
4 王广基;;药物代谢组学与个体化用药的精准医疗[J];药学进展;2017年04期
5 陈钰;程义斌;孟凡敏;史黎薇;;国内外标准物质发展现况[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7年02期
6 刘金鹏;仇晓龙;刘新星;李小英;;食品塑料包装中壬基酚检测方法研究现状[J];上海塑料;2017年01期
7 周杰;杨雪松;许洁;;壬基酚在水环境中污染现状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年24期
8 池海涛;刘伟丽;高峡;周明强;赵婷;;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其发展趋势[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年11期
9 刘秀清;;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壬基酚污染检测与风险控制[J];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21期
10 张凡忠;刘小红;章初龙;林福呈;;植物响应病原真菌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6年04期
本文编号:2684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6847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