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我国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检测与抗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15:13
【摘要】: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1894,隶属伊蚊属(Aedes)、覆蚊亚属(Stegomyia),起源于东南亚,目前已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白纹伊蚊在我国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可以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及寨卡病毒病等,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菊酯类杀虫剂因其高效、低毒和易于分解等特点成为应用广泛、用量最多的卫生杀虫剂。而这也导致我国多地白纹伊蚊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为虫媒传染病的防控提出了挑战。本课题的研究策略是:首先建立我国白纹伊蚊成蚊对4种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生物测定的诊断剂量,应用建立的诊断剂量测定现场白纹伊蚊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对应生物测定的样本测定其代谢解毒酶的活性和kdr基因突变的情况,综合分析与抗药性的相互关系;连续2年测定海南省海口市常用市售杀虫剂商品对当地白纹伊蚊成蚊的效果。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我国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LC_(50)值分别为0.0062%,0.0501%,0.0064%和0.0140%,LC_(99)值分别为0.0518%,0.5317%,0.1200%和0.1186%,相对应的诊断剂量为0.1036%,1.0634%,0.2400%和0.2372%。2.应用建立的诊断剂量,接触筒法测定了山东济南、浙江杭州、上海宝山、上海杨浦和海南海口现场种群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死亡率分别为6.98%~76.60%、40.82%~85.23%、27.84%~71.58%和38.30%~64.77%,所有种群对4种杀虫剂均已产生抗性。总体的趋势是,海南海口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最高,其次是山东济南和浙江杭州种群,上海的宝山和杨浦两个种群相对较低。3.本研究测定了白纹伊蚊实验室敏感品系和现场抗性种群的GST和MFO活性,建立了基线,并对应测定了生物测定为抗性和敏感表型样本的GST和MFO的活性进行比较,遗憾的是未发现可循的规律,提示GST和MFO在不同抗性种群中的作用可能不同。但接触氯菊酯后抗性组和敏感组GST和MFO活性的R/S均大于1,提示GST和MFO仅与氯菊酯抗性产生密切相关。4.本研究还对应检测了生物测定样本的kdr突变情况,在5个现场抗性种群629个样本中,发现有1532和1534两个位点分别存在突变,并且在宝山和杨浦种群中发现了24个1532和1534位点同时突变的个体。1532位点存在2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ATC/I(94.67%)和突变型ACC/T(5.33%);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纯合子I/I(89.82%)、野生/突变型杂合子I/T(9.54%)和突变型纯合子T/T(0.64%);1534位点共存在4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TTC/F(53.10%),突变型TCC/S(44.20%)、TTA/L(1.83%)和TGC/C(0.87%);7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纯合子F/F(37.52%)、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S(28.30%)、F/L(2.38%)和F/C(0.48%),突变型纯合子S/S(29.41%)、L/L(0.64%)和杂合子S/C(1.27%)。本研究首次记录了我国白纹伊蚊种群在1532位点存在突变I1532T,发现了1534位点新的突变等位基因TTA/L以及一个个体存在1532和1534位点同时突变的情况。分析kdr各种突变类型与抗性表型的关系,结果显示I1532T与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形成呈负相关,F1534S与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形成呈正相关。5.综合分析本研究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产生的机制,发现单一机制不能完全解释,应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同的杀虫剂,氯菊酯抗性产生的机制中击倒抗性机制贡献率大于代谢机制,溴氰菊酯则是代谢机制与击倒抗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同的种群,由于抗性的水平和发展进程不同,则种群间的代谢机制与击倒抗性机制的贡献率不同,但发现两者是相互补充,共同应对杀虫剂。6.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应用玻璃药膜法测定海南省海口市常用市售杀虫剂对当地白纹伊蚊种群的效果。结果显示该地白纹伊蚊种群已对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广泛的抗药性,导致单一成分的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不显著,尤其是溴氰菊酯,与接触筒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而混配成分的杀虫剂杀虫效果均显著。本研究建立的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诊断剂量,可为检测和监测我国白纹伊蚊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通过检测现场白纹伊蚊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完善了我国白纹伊蚊成蚊的抗药性数据;研究抗性产生的机制,可为开发新的抗性监测分子标志,制定有效的蚊虫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图文】:

白纹伊蚊,银白色,后背片


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纹伊蚊的基本生物学形态特征及分类虫为黑色中小型蚊虫。雌蚊触须约为喙的 1/5 长,背片和后背片都具有银白色宽鳞,后背片上方并深棕细鳞和窄鳞,中央有一明显银白色窄鳞纵条片前而分叉,翅基前有一银白色宽鳞簇;翅鳞一,平衡棒结界具黑鳞;前跗节 1-2 有基白环或白5 全白;腹部背板黑色,背面 2-6 节有基白环[1]。类系统[7],原伊蚊属覆蚊亚属已提升为覆蚊属(白纹覆蚊(Stegomyia albopictus)为宜,但目前该以白纹伊蚊代之(图 1)。

杀虫剂,抗性,昆虫,交互抗性


图 2 WHO 公布的不同蚊种对杀虫剂的诊断剂量(2016)四、白纹伊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机制研究虫的抗药性是指对某种杀虫剂原本敏感的种群,经反复、大量接触此种杀感性下降的现象[59]。昆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是昆虫作为生物的一种基本防根据不同杀虫剂不同的作用结果可分为多重抗性、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是昆虫同时或先后接触多种杀虫剂后,由于昆虫对这些杀虫剂的抗性机对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交互抗性是昆虫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对抗同的另一种或多种从未接触过的杀虫剂也产生抗性,,这类现象在同类杀虫普遍;负交互抗性是昆虫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对另一种杀虫剂的敏增加。其中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对于用药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主要包括行为抗性、生理抗性和代谢抗性等[性是蚊虫长期受到杀虫剂的选择压力,而产生的一系列避开杀虫剂的行为:蚊虫由内食性变为外食性,内栖性变为外栖性,嗜血高峰期由深夜变为[60]。生理抗性涉及表皮穿透降低、靶标部位敏感度降低、惰性部位贮存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84.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景轩;刘宏美;公茂庆;王怀位;;山东省白纹伊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调查[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5年03期

2 王晓花;陈辉莹;杨新艳;林怡;蔡芳;钟汶兵;林春燕;赵伟;马雅军;;海口市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击倒抗性基因突变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3 姚毅克;王松;陈瑞利;罗志华;张楚东;罗蕾蕾;;珠海市白纹伊蚊抗药性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年01期

4 孟凤霞;王义冠;冯磊;刘起勇;;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年01期

5 付文博;陈斌;;中国蚊科分类研究新进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6 熊益权;陈清;;1978~2014年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7 武怀恒;万鹏;黄民松;;毒力回归计算方法及相应软件使用介绍[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7期

8 陈明;董风强;吴因平;朱桂仁;冯霞燕;;义乌市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3年08期

9 李袁飒;孟凤霞;蔡松武;刘起勇;;广东省湛江市抗溴氰菊酯白纹伊蚊代谢酶活性及其特征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年02期

10 杨舒然;刘起勇;;白纹伊蚊的全球分布及扩散趋势[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709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709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