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庐江县2008—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1 10:11
【摘要】:目的了解庐江县2008—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趋势,探讨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圆形分布法对庐江县2008—2013年网络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对庐江县某小学8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资料进行描述,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究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结果2008—2013年庐江县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29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80/10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2.97/10万,2012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49.05/10万。4~7月份为发病高峰,秋冬季节有不规律的小高峰。圆形分布法分析显示庐江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发病高峰日为5月1日,流行高峰期为1月25日至8月7日。病例主要集中在5~14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70.87%,在校学生是高发人群,占病例总数的78.28%,但发病所占比例有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4∶1,两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人口密集地区报告发病率较高。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发病班级占班级总数的76.19%,学生总罹患率为6.94%。病例多未接种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仅为5.81%。发病年龄以6-11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19%。结论庐江县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总体较高,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总发病高峰日为5月1日,高峰期从1月下旬到8月上旬。在校学生是高发人群,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应围绕发病高峰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提高并维持高水平2剂次疫苗接种率。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12.1;R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秀美,刘锡芳,赵中霞;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脑溢血发病季节规律[J];中国医院统计;2002年04期

2 吴家洪,薛文元,林如群;应用圆形分布法探讨麻疹的季节分布[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3 高岩;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病人住院高峰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年01期

4 程德明;彭磊;;用圆形分布法分析痢疾发病趋势[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11期

5 杜晓娟;;用圆形分布法分析“120”报警多发时间[J];中国卫生统计;2007年04期

6 谢帆;赵建华;高源;康富敏;李小东;;应用圆形分布法探讨宁夏伤害事件发生的时间规律[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年05期

7 马燕蓉;姚炯;;圆形分布法在病例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年05期

8 索歌华;高伯彦;耿兴斌;;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痢疾发病高峰日期[J];现代预防医学;1996年01期

9 王玉梅;介绍圆形分布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7年09期

10 曹金亮,孙桂兰;圆形分布法分析农村意外死亡高峰期[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栓虎;;应用圆形分布法探讨安阳市乙脑的流行特征[A];河南省预防医学会人兽共患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张栓虎;;应用圆形分布法探讨安阳市乙脑的流行特征[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许国敏;林凯平;彭涛;;圆形分布法在分析细菌性痢疾发病高峰期中的应用[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叶峰;邱学贵;刘秀;包建华;;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乙脑发病高峰时间[A];中南地区第八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吴逸平;陈国华;郁平;许燕儿;;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慈溪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的变化规律[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胡超云;;慈溪市流行性出血热的季节分布特征分析[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左登敏;庐江县2008—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2 王昆;SARS潜伏期计算方法和恢复期传染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36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736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e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