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MC-LR通过氧化应激调控小鼠卵巢细胞ERs及自噬

发布时间:2020-08-05 16:20
【摘要】:目的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eucine arginine,MC-LR)是由蓝藻释放的环状七肽细胞内毒素,具有强烈的生殖毒性。然而,人们对它诱导的雌性生殖系统毒性知之甚少,同时氧化应激在内质网应激和自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之前没有研究ROS介导的MC-LR诱导下通过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结合起来的生殖毒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MC-LR或MC-LR与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联合作用后体内外的氧化应激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此外,将探索氧化应激对MC-LR诱导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和自噬的调控作用,并揭示NAC对MC-LR诱导的生殖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MC-LR(0、1、5、10、20、40、60μg/mL)或不同浓度NAC(0、1、5、10、15、20、40、60 mmol/L)培养KK-1细胞24 h,通过CCK-8试剂盒联合酶标仪进行细胞活性检测,确定MC-LR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_(50))和NAC的后续实验浓度。MC-LR(0、8.5、17、34μg/mL)及MC-LR与NAC联合作用(34μg/mL MC-LR+10 mmol/L NAC)KK-1细胞24 h后,分别检测KK-1细胞中ROS含量、SOD活性、细胞凋亡率及GSH/GSSG;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中MC-LR的蓄积、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MC-LR(0、12.5、25、40μg/kg·BW)及MC-LR与NAC联合(40μg/kg·BW MC-LR+200 mg/kg·BW NAC)染毒C57BL/6小鼠14天后,检测卵巢组织中ROS含量、SOD活性、MDA的含量及GSH/GSSG;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超微结构;TUNEL染色观察小鼠卵巢组织颗粒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卵巢组织中MC-LR的蓄积、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MC-LR染毒KK-1细胞24 h后,计算出MC-LR的IC_(50)为34μg/mL;当KK-1细胞暴露不同浓度NAC时,浓度为10 mmol/L时细胞活性最好,因此选取浓度10 mmol/L为NAC后续实验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不同浓度MC-LR均可以进入KK-1细胞和C57BL/6小鼠卵巢组织中,并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大,MC-LR的蛋白条带逐渐加深。MC-LR可以引起KK-1细胞内ROS大量产生,同时降低KK-1细胞的抗氧化能力(SOD活性及GSH/GSSG下降),而抗氧化剂NAC可以缓解MC-LR引起的氧化应激和增强抗氧化能力;MC-LR也可以引起C57BL/6小鼠卵巢组织氧化应激的发生(ROS和MDA含量增加),同时降低SOD活性及GSH/GSSG的比率,而NAC的预处理可以抵抗MC-LR引起的氧化应激,同时可以增强GSH/GSSG比率。尽管在NAC预处理后SOD活性略微上调,但与MC-LR(40μg/kg·BW)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MC-LR可以诱导C57BL/6小鼠卵巢组织及超微结构发生病理损伤,而预先加入氧化应激抑制剂NAC后可以缓解MC-LR诱导的小鼠卵巢组织及超微结构的病理损伤。MC-LR可以增加KK-1细胞和C57BL/6小鼠卵巢组织中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预先NAC干预后,在KK-1细胞中,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蛋白CHOP、XBP1、P-EIF2α、GRP78和P-PERK表达与单独染毒组(34μg/mL)相比显著下降(P0.05),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12、ATG5-ATG12、ATG16及LC3Ⅱ/LC3Ⅰ的表达与单独染毒组(34μg/mL)相比也显著下降(P0.05);在小鼠卵巢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蛋白表达与40μg/kg·BW剂量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ATG12、ATG16表达与40μg/kg·BW剂量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MC-LR同时可以引起小鼠卵巢组织颗粒细胞凋亡率增加,而抑制氧化应激可以抵抗MC-LR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1.MC-LR可以引起KK-1细胞和C57BL/6小鼠卵巢氧化应激2.氧化应激调控MC-LR诱导的KK-1细胞和C57BL/6小鼠卵巢内质网应激及自噬。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114
【图文】:

细胞活性,卵巢组织,细胞


图 3.1 MC-LR 及 NAC 对 KK-1 细胞活性的影响注:A 代表 MC-LR 对 KK-1 细胞活性的影响;B 代表 NAC 对 KK-1 细胞活性的影响。*代表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 不同浓度 MC-LR 可以进入 KK-1 细胞和 C57BL/6 小鼠卵巢组织KK-1 细胞或 C57BL/6 小鼠暴露不同浓度的 MC-LR,然后使用 WesternBloting 检测 KK-1 细胞或者卵巢组织中是否有 MC-LR 存在。如图 3.2 所示,在单独 NAC 组和对照组中未发现 MC-LR 条带(体外:0 μg/mL,体内:0 μg/kg BW)。但低剂量组(体外:8.5 μg/mL,体内:12.5 μg/kg BW)、中剂量组(体外:17 μg/mL,体内:25 μg/kg BW)、高剂量组(体外: 34 μg/mL,体内:40 μg/kg BW)和NAC+MC-LR 组均发现 MC-LR 带,并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大,条带变得越来越深,这表明 MC-LR 可以进入 KK -1 细胞或卵巢组织中。

细胞,细胞活性,卵巢组织,条带


图 3.1 MC-LR 及 NAC 对 KK-1 细胞活性的影响注:A 代表 MC-LR 对 KK-1 细胞活性的影响;B 代表 NAC 对 KK-1 细胞活性的影响。*代表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 不同浓度 MC-LR 可以进入 KK-1 细胞和 C57BL/6 小鼠卵巢组织KK-1 细胞或 C57BL/6 小鼠暴露不同浓度的 MC-LR,然后使用 WesternBloting 检测 KK-1 细胞或者卵巢组织中是否有 MC-LR 存在。如图 3.2 所示,在单独 NAC 组和对照组中未发现 MC-LR 条带(体外:0 μg/mL,体内:0 μg/kg BW)。但低剂量组(体外:8.5 μg/mL,体内:12.5 μg/kg BW)、中剂量组(体外:17 μg/mL,体内:25 μg/kg BW)、高剂量组(体外: 34 μg/mL,体内:40 μg/kg BW)和NAC+MC-LR 组均发现 MC-LR 带,并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大,条带变得越来越深,这表明 MC-LR 可以进入 KK -1 细胞或卵巢组织中。

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作用,统计学意义,细胞


图 3.3 不同浓度 MC-LR 对 KK-1 细胞 ROS 的影响及 NAC 的抑制作用注: 流式细胞仪检测。A:对照组; B:8.5 μg/mL;C:17 μg/mL;D:34 μg/mL;E:34 μg/mL + NAC;F:NAC;G:KK-1 细胞中 ROS 平均荧光强度的定量分析。*代表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代表与单独 34 μg/mL 剂量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红霞;罗建江;;吸烟与非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氧化应激和肺功能的对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年16期

2 郭瑞萍;李建强;冯博琳;刘晓红;;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肺功能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年06期

3 范志红;;冬季雾霾多,如何健康饮食[J];中国老年;2016年01期

4 田一明;陈伟;王喜太;;氢治疗疾病的原理及其应用进展[J];现代养生;2017年10期

5 张颖;韩威;胡林森;;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06年04期

6 乔华,王广发,丁翠敏;氧化应激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8期

7 刘凌云,曾勉;氧化应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10期

8 唐曦p\;;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科技展望;2016年35期

9 李洪亮;张秋芳;郑雪皎;乔静;汪选斌;;中药抗肝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10 潘丽凤;黄美杏;;氧化应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志岩;张惠红;李攀;周玉颖;邹永明;王艳;张淼;;探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2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田小军;;甲状腺癌氧化应激指数的变化[A];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第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台湾海峡两岸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4 刘佳;宋治;陈茹;杨衡;郑文;刘鼎;张忱;邓昊;胡中扬;;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与氧化应激通路上多个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5 田阳;;氧化应激过程电化学分析的新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6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7 冯马龙;徐坚;艾红军;;氧化应激条件下金属铌对血管内皮细胞毒性作用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8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阎婷婷;徐光翠;彭强;吴卫东;易宪文;赵英政;;氧化应激与炎症在糖尿病模型小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A];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C];2018年

10 刘钊;边云飞;肖传实;杨慧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氧化应激引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静;黑豆可为血管“减龄”[N];中国医药报;2017年

2 王南方;叶红平 从普通一兵到药业新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记者 卢苏燕;多食单糖有害健康[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9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会;中药更年春方抗衰老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卓乃强;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诱导下髓核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3 张乃今;去乙酰化酶SIRT2及Septin4在心脏血管损伤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王若曦;OGG1在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黄宏;活性氧的分析新方法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张乃s

本文编号:2781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781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c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