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全面调查安徽省饮用水和动物源性食品中11种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其中包括差向四环素、差向土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地美环素、金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氯四环素、差向金霉素、甲烯土霉素)的污染特征;评价饮用水、鸡蛋和鸡肉中TCs健康风险;为安徽省饮用水和食品污染防治与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利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同位素内标法,优化建立了水、鸡蛋和鸡肉中TCs的固相萃取(SPE)-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定性定量检测方法;(2)依据安徽省饮用水卫生监测计划、淮河流域肿瘤项目选择安徽省15个地市、淮河流域7个县区农村地区、淮河流域肿瘤监测点之一的颍东区为采样区域;(3)于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采集地表水、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4)参考《2018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项目布点采集安徽省15个地市鸡蛋、鸡肉样品(5)利用EXCEL2010,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描述11种TCs在安徽省14个地市出厂水,不同水期合肥市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不同水期淮河流域农村地区地表水和饮用水中污染特征以及安徽省15个地市鸡蛋、鸡肉样品中的残留分布特征。(6)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饮用水中TCs经饮水途径非致癌与致癌风险进行定量评估。(7)利用食品安全指数法(FSI)对鸡肉、鸡蛋中TCs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1)建立了水、鸡蛋和鸡肉中11种TCs的SPE-HPLC-MS/MS定性、定量方法。该方法在0.5μg/L~50.0μ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水样和动物源性食品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5ng/L~0.10ng/L,0.3μg/kg~0.10μg/kg;定量限分别为0.20ng/L~0.25ng/L,1.0μg/kg~3.0μg/kg;回收率分别为86.7%~114.5%,75.3%~11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5%~10.60%,5.21%~11.81%。(2)检测结果表明:14个地市饮用水中除差向土霉素、氯四环素外,其余9种TCs在水中均被检出;水源水与出厂水中不同种类TCs污染浓度分别为ND~1.46ng/L,ND~0.82ng/L;主要污染物为强力霉素、金霉素,检出率大于73.3%,浓度占TCs总浓度的45.9%~100%;水中TCs污染浓度、种类及检出率分布呈现水源水出厂水,淮河以北地区高于长江以南及江淮之间地区的特征。(3)合肥市饮用水中除差向四环素、地美环素、差向金霉素未检出外,其余8种TCs均被检出;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中不同种类TCs浓度范围分别为ND~3.16ng/L,ND~1.66ng/L,ND~1.16ng/L;主要污染物为差向土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TCs检出种类数、总浓度分布呈现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特征;枯水期3种类型水中TCs总浓度是平水期1.83~6.20倍。(4)安徽省淮河流域6个县区农村地区出厂水中不同种类TCs检出浓度范围为0.08ng/L~13.11ng/L;主要污染物为差向土霉素、强力霉素。(5)颍东地区丰水期、枯水期地表水中11种TCs均被检出,检出率14.3%~100%;丰水期出厂水,末梢水均仅检出强力霉素、氯四环素,但检出率较高为50%~100%;枯水期出厂水仅检出强力霉素,末梢水检出差向土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检出率9.1%~100%;地表水、出厂水、末梢水中不同种类TCs浓度分别为ND~289.67ng/L,ND~1.05ng/L,ND~0.62ng/L;出厂水、末梢水中TCs浓度明显低于地表水;丰水期地表水颍河、济河、茨淮新河中主要检出TCs氯四环素、米诺环素;TCs总浓度呈现颍河:中游下游上游,济河: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特征;枯水期地表水颍河、茨淮新河主要污染物为米诺环素,济河为土霉素;TCs总浓度呈现颍河:下游上游中游,济河:上游中游下游;地表水中TCs总浓度、检出率呈现明显的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的趋势。(6)怀远地区饮用水中11种TCs均被检出;水源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差向土霉素、甲烯土霉素,出厂水、末梢水中为差向土霉素;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中不同种类TCs浓度分别为ND~22.6ng/L,ND~16.99ng/L,ND~2.69ng/L。(7)利用US EPA推荐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饮用水中TCs经饮水途径健康风险:安徽省14个地市饮用水中TCs引起的非致癌与致癌总风险水平分别为1.30×10~(-7)~2.97×10~(-6),1.18×10~(-8)~7.58×10~(-7);引起健康风险的主要为强力霉素、金霉素;水源水出厂水;FY,HB,HS地区风险相对最高,淮河以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江淮之间。(8)合肥市:饮用水中TCs引起的非致癌与致癌总风险水平分别为3.42×10~(-7)~3.26×10~(-6),1.28×10~(-7)~1.41×10~(-6);引起健康风险的主要为甲烯土霉素、氯四环素、强力霉素;水源水末梢水出厂水;枯水期平水期。(9)淮河流域6个县区农村:饮用水中TCs的非致癌与致癌总风险水平分别为2.22×10~(-6)~1.28×10~(-5),1.13×10~(-6)~5.44×10~(-6);引起健康风险的主要为强力霉素、甲烯土霉素,风险值最高可达其他TCs的100倍以上;YQ,LB地区TCs引起的总健康风险水平相对最高。(10)颍东农村地区枯水期、丰水期饮用水中仅强力霉素、氯四环素、土霉素引起健康风险;饮用水中TCs的非致癌与致癌总风险水平分别为9.03×10~(-8)~4.84×10~(-7),2.36×10~(-8)~8.24×10~(-7)。(11)怀远县农村:饮用水中TCs引起的非致癌与致癌总风险水平分别为1.06×10~(-5)~1.67×10~(-5),4.52×10~(-6)~7.79×10~(-6);甲烯土霉素所引起的健康风险最高;出厂水水源水末梢水。(12)饮用水中TCs经饮水途径健康风险:城市普遍低于淮河流域农村;成人高于儿童。(13)检测结果表明:鸡蛋样品中共检出6种TCs,鸡肉样品中11种TCs全部检出,主要残留物均为强力霉素、差向土霉素、四环素;安徽省鸡蛋、鸡肉中TCs检出最高浓度分别为183.41μg/kg,141.37μg/kg;鸡蛋与鸡肉个别样品中的强力霉素超出最大残留限量(MRL)1.5~2.0倍;鸡肉样品阳性率(96%)高于鸡蛋阳性率(56.5%);鸡蛋中TCs总残留量淮河以北地区FY,BB远高于其他地区,鸡肉中TCs总残留量长江以南地区普遍偏高。(14)利用食品安全指数(FSI)评价安徽省动物源性食品中TCs健康风险:鸡蛋中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食品安全指数范围在0~22.20×10~(-3),鸡肉中为0~11.46×10~(-3);安徽省各地市成人经膳食途径4种TCs日均暴露量与FSI均呈现强力霉素相对最高,鸡肉鸡蛋,FY,BB鸡蛋与CZH,XC鸡肉最高的特征。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SPE-HPLC-MS/MS检测法,该方法效率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用于大批量环境样品水/动物源性食品中11种TCs痕量污染的检测。(2)安徽省15个地市饮用水中主要TCs污染为强力霉素、金霉素、土霉素,污染处于ng/L水平;TCs总浓度、污染物种类、检出率分布特征: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枯水期平水期,淮河以北长江以南江淮之间。(3)安徽省淮河流域农村地表水中TCs检出种类数,检出率、污染浓度显著高于地下水;地表水中TCs总浓度呈现明显的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的趋势。(4)饮用水中TCs经饮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与致癌健康风险:安徽省15个地市呈现以强力霉素、金霉素为主,淮河流域农村以强力霉素、甲烯土霉素为主;成人高于儿童;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除合肥外,淮河以北长江以南江淮之间;城市普遍低于淮河流域农村;非致癌与致癌风险均远小于最大可接受值,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5)安徽省鸡蛋、鸡肉中TCs残留种类多,范围广,主要残留为强力霉素;TCs残留处于μg/kg水平;除个别样品中强力霉素超标外,均在国家规定MRL内;鸡肉中TCs总残留量及阳性率普遍高于鸡蛋;鸡蛋中TCs总残留量淮河以北的FY,BB远高于其他地区;鸡肉中TCs长江以南地区普遍偏高。(6)安徽省各地市4种TCs成人日均暴露量与FSI均呈现强力霉素最高,鸡肉鸡蛋,FY,BB鸡蛋与CZH,XC鸡肉最高的特征。FSI均远小于1,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应关注TCs与其他抗生素综合交叉作用以及长期作用以及带来的健康风险。
【学位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155.5
【部分图文】:
12图 1 11 种 TCs 结构图Fig 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11 TCs由于 TCs 具有预防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等作用,在养殖业中作为饲料添加泛使用[2],是我国畜禽饲养业中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抗生素。2010 年我国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个浓度梯度加标回收,对待测物回收率及精密度进行验证,保证结果可靠性;检测过程中每 10 针为一个批次进一针标准溶液及实验室空白,样品均重复测定 2 次;高浓度进样后测定一个实验室空白,防止残留效应;用校正液及时进行质谱仪的质量校正,确保监测离子的质量数不发生改变。2 结果与讨论2.1 色谱条件优化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甲酸,可有效提高离子化效率,改善色谱峰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待测物,分别采用 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优化。研究发现使用 0.1%(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待测物分离效果较好,色谱峰保留时间稳定,在 6.47 分钟即可全部出峰,峰型较好。TCs 及内标标准色谱图见图 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文中;刁鹏飞;;生命历程与累积劣势: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健康风险研究[J];学术探索;2018年12期
2 方黎明;郭静;;中老年“农转非”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更高吗?[J];财经研究;2018年01期
3 廖宇航;;健康风险冲击对劳动参与的影响——一个反事实的因果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9年04期
4 续琨;王建明;;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环境健康风险沟通现状及信息需求[J];职业与健康;2018年04期
5 祝福云;陈媛;周颖;;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风险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J];中国发展;2019年01期
6 秦越华;强承魁;张明;韩佳东;曹丹;王锋;韩波;;两个品种小麦对重金属积累、转运及健康风险的差异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年08期
7 孟郁洁;王松旺;苏健婷;杜婧;李刚;戚晓鹏;;北京市高速公路周边社区空间分布及健康风险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8年12期
8 樊兴颖;禄晓龙;常悦;胡嘉琦;张红;;贵州健康管理机构健康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8年02期
9 董梦萌;高圣华;顾雯;张岚;;锑的健康效应及短期暴露健康风险[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年03期
10 谭志斌;邢瑶瑶;周珍;林云;崔笑颖;;北京雾霾风险探究与治理策略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福全;任化准;付成威;曾云;徐冰;冯坤;;雅安农村饮水安全健康风险计算与分析[A];河流开发、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六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毋峗;聂东阳;盖鑫磊;陈敏东;;大气颗粒物及其中金属组分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A];第二次全国计算毒理学学术会议暨中国毒理学会第一届计算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摘要[C];2018年
3 李铭;彭光敏;;基于健康风险分析的饮用水安全效益评估模型[A];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罗楚亮;;健康风险与贫困人口的消费保险[A];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试点与下一步的改革思路[C];2006年
5 曹仲宏;胡伟;赵乐军;刘文亚;张晓峰;王玉秋;;水回用的健康效应[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罗楚亮;龙云智;;贫困家庭健康风险的自我保险与社会救助[A];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试点与下一步的改革思路[C];2006年
7 刘俐媛;陈扬;冯钦忠;李悦;王俊峰;李震;魏石豪;付鑫;;汞矿尾矿区土壤汞、铅和镉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8 黄德寅;;风险分级方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中的应用及实例分析[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逸;张晓山;周家斌;王铁冠;;北京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状况及健康风险研究[A];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刘娴;张华洲;潘文筱;薛峤;傅建捷;刘国瑞;郑明辉;张爱茜;;关于环境污染联合毒性预测方法学的思考:以PM_(2.5)典型PAH二元混合物健康风险为例[A];第二次全国计算毒理学学术会议暨中国毒理学会第一届计算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摘要[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敬东;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家庭健康风险模型与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樊星;基于能源、环境与健康的地下水修复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3 戴明忠;江苏省饮用水源地健康风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薛占军;河北省主要污灌土壤质量及其污染风险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5 罗丹;钴、镍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转移规律及健康风险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6 张静静;吉林省主要城市城郊土壤—蔬菜系统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风险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7 周斯建;川芎岩石—土壤—植物元素迁移与富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洲;中国大气非甲烷碳氢化合物时空分布特征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9 薛金玲;再生水吸入暴露的风险因子鉴定和健康危害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10 赵文昌;空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与经济损失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斐祥;社会资本、健康风险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增强;家庭禀赋、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周偏偏;安徽省饮用水和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4 刘小宇;人群密集区域机动车尾气污染风险评估与交通组织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5 黄晓淳;饮用水水质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研究[D];集美大学;2018年
6 王佩文;短链氯化石蜡在生产排放源及周边地区的分布、迁移和健康风险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7 续琨;江苏省居民环境健康风险沟通现状与信息需求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8 丁悦悦;中国2015年PM_(2.5)时空变化特征与来源及健康风险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
9 郭f滔
本文编号:28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