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09:20
【摘要】:预防接种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之一,为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预防接种损害也无法避免。预防接种损害群体难以得到充分救济,极易陷入生存困境,这极大影响了免疫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预防接种损害群体的保护。本文从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相关概念界定、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的正当性、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情况、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域外考察与经验借鉴四方面系统研究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并提出了完善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建议。全文正文除引言外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相关概念界定。预防接种损害是因预防接种而造成的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受损或死亡。由于疫苗和预防接种的特性,预防接种损害具有不可控性、不易归责性、损害严重性和持续性等特征,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极易造成受损者因病致贫。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公共救助为主导,有社会力量参与的,针对因预防接种损害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为其在医疗、教育、就业等各方面提供物质、金钱帮助,为促进其康复,使得受损者能够尽快恢复发展并融入社会的制度。其在救助对象、救助原因、救助内容、责任主体和救助依据上都有特殊性。具有整合功能、保护功能、稳定功能、恢复和发展功能。第二部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的正当性。本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为何要进行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是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和社会承担的基本责任、是充分保障疫苗接种受害人权益的基本手段、是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第三部分: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这一部分结合法律规定和案例,对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济立法基本内容和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存在以下不足:立法存在空白领域,现行救济制度救济力度不足,鉴定程序不完善,导致现行预防接种损害救济制度事实上存在救济不力、救济不能的问题。第四部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域外考察与经验借鉴。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制度发展还比较落后,通过对美国、日本、瑞典、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考察,得出对我国可借鉴的经验包括:针对本国国情专门立法、各种渠道保障资金筹集、结合国情明确救济内容、从程序上保障实体权利的实现四方面。第五部分:完善我国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建议。包括:出台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法律、由财政划拨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专项资金、明确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内容,细化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程序。笔者还提出了预防接种损害社会救助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合理地解决预防接种受损人群现有救济困境,让预防接种受损人群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186;D922.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春梅;王禹;;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医疗救助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勇;陈康海;;建立健全我省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制度思索[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吕明晓;;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十大发展方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芙蕾雅;;我国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与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维克;;关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几点思考——以青岛市为例[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高中华;;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考察[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6 宋婉琴;;关于宝鸡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思考[A];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宝鸡市“慈善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秋叶;健全社会救助制度需要走出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报;2013年

2 记者 杨华;我省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N];陕西日报;2014年

3 李志明 邢梓琳;德国的社会救助制度[N];学习时报;2014年

4 刘盈蓉 张融;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在全省实现“六个率先”[N];湘潭日报;2008年

5 邹海贵 刘峥;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风险及防范[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郭潇雅 齐琦 查英;创新当代中国 社会救助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张建平;保障救助对象家庭基本生活[N];中国社会报;2012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社会保障系主任 韩克庆;创新发展社会救助制度[N];中国改革报;201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 韩克庆;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4年

10 山东省民政厅厅长 王浩;建立“大救助”工作机制 推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N];中国社会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2 刘苏荣;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高冬梅;1949-1952年中国社会救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仇志娟;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建敏;完善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与积极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刘海山;中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筹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岩;完善政府责任在社会救助制度设计中的路径选择[D];河南大学;2011年

4 赵义玉;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汤敏;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6 宋晓艳;社会救助制度的法理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阎昱蓉;论甘肃地方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8 郭虹豆;我国与东南亚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顾淑敏;社会救助对象的动态监管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10 左政;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1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811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