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在高碘影响儿童智力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17:09
   目的探讨高碘对儿童智力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以及单胺递质与智商的关系,同时探索多巴胺系统相关基因多态性在高碘对智力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和交互作用,进而在高碘与智力损伤关系及其生物学机制方面取得新发现。方法根据水碘浓度从天津市滨海新区和静海区中选取适碘地区(10μg/L≤水碘浓度150μg/L)、高碘一区(150μg/L≤水碘浓度300μg/L)和高碘二区(水碘浓度≥300μg/L),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399名7~12岁儿童。采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中国农村版)测定儿童智商。采集儿童晨尿,检测其尿碘和尿氟水平。抽取儿童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测定血浆DA、5-HT、E和NE的含量。采用PCR-RFLP法检测COMT NlaIII和DRD2/ANKK1 TaqIA多态性,采用PCR法检测DAT 40bp VNTR多态性。结果1、三个地区的儿童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儿童的年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碘二区儿童平均年龄为(10.21±0.81)岁,均高于适碘地区和高碘一区。2、高碘二区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476.30μg/L,明显高于适碘地区201.85μg/L和高碘一区209.15μg/L,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碘二区尿氟水平为2.18(1.52~2.79)mg/L,也高于适碘地区和高碘一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高碘二区儿童智商得分为109.59分,相较适碘地区低4.93分,较高碘一区低5.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高碘二区儿童的DA浓度为(321.69±104.95)ng/mL,高于适碘地区和高碘一区;5-HT浓度为(142.62±71.64)ng/mL,比另外两个地区浓度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E和NE的含量在三组地区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5、阈值分析显示碘暴露与DA呈非线性关系,当儿童尿碘水平在492.75μg/L以下,血浆DA浓度随尿碘水平的升高而升高。DA与IQ呈阈值效应,当儿童DA浓度小于80.0 ng/mL,DA每升高1 ng/mL,智商升高0.1分;当DA浓度在(80.0~359.8)ng/mL,DA每升高1 ng/mL,智商降低0.1分。而尿碘对5-HT、NE和E的影响以及5-HT、NE和E与智力的关系均未见线性关系或阈值效应。6、总体研究样本的COMT NlaIII和DRD2/ANKK1 TaqIA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COMT NlaIII、DRD2/ANKK1TaqIA和DAT 40bp VNTR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三个地区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选取的样本具有良好的群体基因代表性。7、除COMT AA和GA基因型儿童智力有差别(P0.05)外,不同DRD2/ANKK1和DAT基因的儿童IQ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智力的年龄-COMT基因的交互作用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7~9岁儿童相比,年龄-COMT基因的交互作用对10~12岁儿童的影响更大,尤其携带GA基因型的10~12岁儿童智商得分最低。8、对携带DRD2/ANKK1 TT基因型的儿童,高氟暴露对智力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作用,尿氟浓度每升高约2.72 mg/L,智商下降10.968分(P0.05)。DRD2/ANKK1基因与尿氟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氟浓度每升高约2.72 mg/L,智商下降3.002分。而在不同COMT NlaIII或DAT 40bp VNTR基因型分组下,儿童尿碘或尿氟水平对智力的作用以及碘-基因或氟-基因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碘暴露过多儿童体内的DA、5-HT发生代谢紊乱,且DA与智商存在阈值效应,DA代谢紊乱可能与其智商降低有关。但尚未发现高碘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也尚未发现多巴胺系统相关基因多态性在高碘对智力影响的调节作用和交互作用。DRD2/ANKK1 TaqIA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增加因氟化物暴露而导致智商下降的易感性,携带DRD2/ANKK1 TaqIA位点TT基因型的儿童暴露于氟化物后有较高的认知障碍风险。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1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倩;祝岩;崔玉风;郑合明;;高碘暴露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机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年04期

2 周俐;李俐;刘艳萍;陈俊彬;;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关联研究[J];广州医药;2014年01期

3 管家齐;孙燕;陈文东;;百合地黄汤对抑郁模型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年09期

4 黄建敏;黄瑞雅;郑金瓯;梁志坚;李雪斌;蒙兰青;;智能障碍的癫痫患者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5 ;中药桦叶解热降温功效明显[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郑彩梅,李露斯,陈康宁,吕智勇;大鼠全脑缺血时钙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变化的初步探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1年S1期

7 刘冰怀,朱舜丽,陈全珠,顾光,储浩然,金祖培;电排针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8 黄钦恒,蔡益鹏,张崇理,王红;达乌尔黄鼠冬眠前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变化[J];生理科学;1988年05期

9 沈政,林庶芝;年老过程生理心理学机制的多学科间研究[J];老年学杂志;1988年S1期

10 林彭新;吴希如;;胆囊收缩素与惊厥[J];生理科学进展;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婷;胡玉斐;李攻科;;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张东明;付敏;马万云;陈瓞延;;用激光诱导荧光结合毛细管电泳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3 胡静娜;马卫成;李越兰;;半夏秫米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A];2016年临床药学高峰论坛暨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6年

4 董千铜;叶星照;余震;裘益辉;章晓东;;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腹部大手术后恢复期的变化[A];2011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艳;贾丹辉;胡香杰;陈香红;;阿米替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张雪;程觅;尚盼盼;徐玉东;;单胺类神经递质在针刺抗哮喘中的作用研究概况[A];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C];2019年

7 陈眉;裘涛;代建峰;谷满仓;吴乐程;张宾辉;;乌灵胶囊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行为学改变的影响[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朱江慧;杨丽萍;万海娇;李新民;李改;马慧子;郑军;;基于微透析技术探讨恐伤孕鼠对21日龄仔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A];第十三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年会暨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生培训班会议资料[C];2017年

9 张卉;童丹;;葛根止痉散对大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刘振寰;潘佩光;赵勇;祁岩超;;电针对脑性瘫痪幼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常怡勇;不治病反致病的“中西合璧” (上)[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张石革 孙定人;鹤发仍能返童颜?[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希辉;赤芍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对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2 阮国洪;乐果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6年

3 周建松;应激适应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及5-HT对海马GR/MR和BDNF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4 毕思远;百草枯检测新方法及百草枯在小鼠体内死后再分布和死后弥散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王顺;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在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马磊;个体特质与生物标志物应激反应模式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吴全娥;尖叶假龙胆配伍石菖蒲对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林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帕金森病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许焕芳;艾燃烧生成物抗衰老效应机制及嗅觉通路作用途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张和椺;“肝应春,主疏泄、调节情志”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虞静雯;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在高碘影响儿童智力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2 赵卫欣;社会学因素及DCAA、TCAA暴露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的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3 李玲侠;含糖碳酸饮料与运动对抑郁行为及A2aR信号通路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刘金平;丁香酚对鲤鱼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5 郭鑫;循经选穴针刺失眠大鼠对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及VLPO区MT_1mRNA、MT_2mRNA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吴林林;职业性重金属暴露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通路改变的关联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7 张延霞;难治性抑郁症在治疗前后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8 刘晓倩;用于单胺类神经递质检出的新型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戈;缺血性脑损伤后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变及胰岛素的治疗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黄彦妮;三氯化铝对大鼠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15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815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4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