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纳米氧化铝亚慢性染毒致小鼠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

发布时间:2017-04-02 23:04

  本文关键词:纳米氧化铝亚慢性染毒致小鼠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滴鼻暴露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铝颗粒,观察纳米氧化铝对ICR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究纳米氧化铝对神经细胞线粒体的影响及其损伤神经细胞的潜在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ICR小鼠40只,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滴鼻暴露纳米氧化铝(50nm)25、50、75mg kg-1以及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次滴鼻10μL,每天3次,连续染毒30d。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改变。处死小鼠后,随机取各组的一只小鼠,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并采用软件测定线粒体粒径;随机选取各组3只小鼠,提取脑皮质及海马中线粒体,采用定磷法检测神经细胞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力;随机选取各组3只小鼠,剥取半边脑皮质,测定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指标;采用4%多聚甲醛浸泡另半边脑组织,固定切片后,进行双蛋白免疫荧光检测。剥取剩余小鼠的脑皮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1)定位导航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各组小鼠平均速度无统计学差异,且同一天各组平均速度差异不显著;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但同一天各组逃避潜伏期差异不显著。(2)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铝75mg kg-1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线粒体粒径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神经元的细胞核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而线粒体结构呈现进行性损伤,线粒体内嵴排列逐渐稀疏,密度降低,甚至出现线粒体空泡化的现象,且各剂量组间平均粒径的显著差异,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脑皮质线粒体酶活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铝50、75mg kg-1组的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力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纳米氧化铝25mg kg-1组相比,纳米氧化铝50、75mg kg-1组的Ca2+Mg2+-ATPase活力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标志蛋白COXⅣ的表达显示,与纳米氧化铝0、25、50mg kg-1组相比,75mg kg-1组线粒体数量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SOD活力与MDA含量进行性病理改变,而纳米氧化铝75mg kg-1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死亡相关蛋白的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细胞的胞浆中蛋白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未有表达,而线粒体样品中蛋白表达不显著,线粒体未释放cytochrome c到胞浆。Caspase-3活化片段表达较低,而且各剂量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剂量组间RIP1表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Beclin1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均在纳米氧化铝75mg kg-1组显著表达(P0.05);在蛋白SQSTM1/p62表达的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铝50mg kg-1组显著增加(P0.05);而与50mg kg-1组相比,75mg kg-1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双蛋白免疫荧光表达及定位结果显示,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自噬程度不断增加,并显著清除了受损的线粒体,纳米氧化铝可能引起线粒体自噬的发生。 结论ICR小鼠滴鼻暴露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铝,空间记忆能力显著降低。而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纳米氧化铝神经毒性的主要机制。随着纳米氧化铝暴露浓度的增加,ICR小鼠线粒体结构,功能以及数量发生显著病理性改变。受损的线粒体未诱导细胞凋亡或程序性坏死的发生,而诱导自噬的发生发展,进而损伤神经细胞。其中,纳米氧化铝可能引起神经细胞发生选择性的线粒体自噬。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 氧化应激 线粒体 自噬 线粒体自噬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14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21
  • 参考文献14-21
  • 材料与方法21-29
  • 结果29-42
  • 1. 纳米氧化铝表征结果29-30
  • 2.ICR 小鼠一般情况30
  • 3. MWM 实验对行为学检测30-31
  • 4. 线粒体质量检测31-36
  • 5. 氧化应激检测36
  • 6. 细胞死亡相关蛋白表达36-40
  • 7. 海马切片中线粒体与自噬体的荧光定位40-42
  • 讨论42-46
  • 参考文献46-49
  • 结论49-50
  • 综述50-60
  • 参考文献55-60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0-61
  • 致谢61-62
  • 个人简历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旭力;王鸿辉;董清木;潘忠厚;胡斌;张函;;纳米氧化铝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行为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年07期

2 刘立辉;夏文斌;;纳米氧化铝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天麻中铅[J];实用预防医学;2007年03期

3 李君文;喻云梅;赵祖国;邱志刚;金敏;王新为;;纳米氧化铝对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的影响[J];纳米科技;2009年03期

4 李晓波;李淼;黄志勇;陈曦;徐顺清;;纳米氧化铝染毒对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5 喻云梅;赵祖国;邱志刚;金敏;王新为;李君文;;纳米氧化铝对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1期

6 李晓波;;纳米氧化铝对大鼠肝组织细胞促凋亡作用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10年02期

7 王元忠;刘鸿高;张金渝;李涛;;纳米氧化铝微柱富集-ICP-AES测定绒柄牛肝菌中的痕量稀土元素[J];光谱实验室;2010年01期

8 王云美;王元忠;;大花红景天中痕量稀土元素的ICP-AES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6期

9 郑浩;李晓波;;纳米氧化铝颗粒对大鼠肾脏的潜在毒性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10 喻云梅;赵祖国;邱志刚;金敏;王新为;李君文;;纳米氧化铝在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过程中对细菌形态学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俊伟;张勤丽;白茹;高福平;葛翠翠;王志武;陈春英;张策;牛侨;;慢性纳米氧化铝作用对脑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马菲;蒋园园;王国祥;杨浩;杨小弟;;光谱法研究纳米氧化铝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张勤丽;吉俊伟;高福平;白茹;葛翠翠;王志武;牛侨;;纳米氧化铝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菲;蒋园园;王国祥;杨浩;杨小弟;;不同形态纳米氧化铝对血红蛋白的吸附影响[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郑敏;孙竹元;;纳米氧化铝/有机氟复合乳液的组装及其拒水耗油性[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6 张勤丽;李美琴;徐丽;教霞;牛侨;;纳米氧化铝对动物神经行为改变的影响及神经细胞生存状态研究[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张良苗;张浩;韩玲;岳宝华;陆文聪;;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铝负载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裂解甲苯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马正先;马志军;马云东;;用煤矸石中制备氢氧化铝和氧化铝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9 周兴平;解孝林;Li R.K.Y.;;加工方式对聚酯/纳米Al_2O_3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商连弟;赵燕禹;俞杰;陈洪潮;刘毅;冯卓;马瑞;于媛媛;张雯;;干燥方法对纳米氧化铝性能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姜小毛 黄昌明;纳米氧化铝新工艺解工业化难题[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记者 李琮;纳米氧化铝满足高端催化剂需求[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沈学友;纳米技术 新产品诞生的源泉[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4 学友;纳米技术--新产品诞生的源泉[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5 本报记者 黄伟;科技,让匪夷所思变为可能[N];新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汪永安;我省纳米产业前景看好[N];安徽日报;2001年

7 记者 阎少谨 赵亮 特约通讯员 马军;高新技术产业在介休蓬勃兴起[N];山西科技报;2003年

8 ;纳米材料添加剂应用获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3年

9 记者 刘虹;我省两个纳米材料产品全国领先[N];山西日报;2003年

10 朱江华 孙文祥 任云;“长城号”起锚了[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喻云梅;纳米氧化铝促进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及其机理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2 李瑞勇;纳米氧化铝的爆轰合成及其晶型和尺寸的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陈彩凤;微反应器法合成纳米氧化物粉体的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4 安佰超;油页岩灰渣提取氧化铝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5 付庆涛;磁性催化剂与磁稳定床中苯选择性加氢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林轩;MC尼龙/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李胜春;氧化物掺杂磷酸盐封接玻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8 孙斓珲;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及织物增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翠翠;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铝致神经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李昌瑾;机械法制备纳米氧化铝颗粒并应用于纳米化学复合镀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彭慧婷;纳米氧化铝对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影响及机制的体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4 王海洋;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铝遗传毒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郭卫伟;纳米氧化铝亚慢性染毒致小鼠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6 汤睿;分级结构纳米氧化铝的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旗;微/纳米氧化铝对环氧树脂导热和电气性能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胡晓笑;分级结构纳米氧化铝的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常丽俊;纳米氧化铝致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自噬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丁金波;轮胎用导热橡胶的制备[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纳米氧化铝亚慢性染毒致小鼠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83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