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重金属联合暴露所致神经突触重构损害及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干预作用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1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重金属的神经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1.1.1 铅的神经毒性作用
1.1.2 镉的神经毒性作用
1.1.3 砷的神经毒性作用
1.1.4 汞的神经毒性作用
1.2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1.2.1 白藜芦醇的神经保护作用
1.2.2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神经保护作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本课题立题背景及意义
1.3.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四金属联合暴露剂量和模式的选择
2.1 概述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
2.3.1 铅、镉、砷和汞对不同类型神经细胞活力的单独作用
2.3.2 铅、镉、砷和汞联合暴露交互作用规律探索
2+]i的影响'> 2.3.3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细胞分子水平凋亡、ROS和 [Ca2+]i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整体动物各系统损伤
3.1 概述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
3.3.1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仔鼠基本情况影响
3.3.2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仔鼠血元素影响
3.3.3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仔鼠各系统脏器系数影响
3.3.4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仔鼠各脏器病理影响
3.3.5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仔鼠各脏器生化及分子水平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神经系统功能及突触重构损害
4.1 概述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
4.3.1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仔鼠行为功能损伤
4.3.2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结构影响
4.3.3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NGF诱导PC12细胞突起结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四金属联合暴露对突触重构相关通路SNK-SPAR影响
5.1 概述
5.2 材料和方法
5.2.1 材料
5.2.2 方法
5.3 结果
5.3.1 四金属联合暴露下调海马神经元和NGF诱导PC12细胞SPAR表达
5.3.2 SPAR过表达减缓四金属导致的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起生长的变化
5.3.3 四金属暴露上调海马神经元和NGF诱导PC12细胞Snk的表达
5.3.4 Snk激动剂加重四金属导致的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起和Snk-SPAR通路的变化
5.3.5 Snk低表达减缓四金属导致的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起和Snk-SPAR通路的变化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对四金属联合暴露后突触重构损害的干预作用
6.1 概述
6.2 材料和方法
6.2.1 材料
6.2.2 方法
6.3 结果
6.3.1 白藜芦醇和EGCG干预作用剂量的选择
2+]i的干预作用'> 6.3.2 白藜芦醇和EGCG对四金属联合暴露后细胞活力、凋亡、ROS和[Ca2+]i的干预作用
6.3.3 白藜芦醇和EGCG对四金属联合暴露后神经突起结构损伤的干预作用
6.3.4 白藜芦醇和EGCG对四金属联合暴露后Snk-SPAR通路改变的干预作用
6.4 讨论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概述
7.2 主要结论
7.3 本课题创新之处
7.4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赟彬;谈毅婷;;甘薯渣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12期
2 党美珠;付丽;张秀凤;李兆棣;;苹果渣多酚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04期
3 陈欣欣;许时婴;;黑莓渣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2007年03期
4 朱利兰;;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电性距离矢量模型[J];食品科学;2010年13期
5 李鹏;宁熙平;吴鸿;;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及其与多酚类化合物积累的关系[J];中草药;2007年04期
6 冯长君;;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电拓扑模型[J];营养学报;2010年06期
7 刘质净;李丽;王晶;闫静;刘春明;;玄参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4期
8 胡海云;;光谱法测定多酚类化合物与玻璃酸酶的相互作用[J];中国药房;2012年39期
9 王崇道;;“不可一日无此君”——谈茶及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J];祝您健康;2009年05期
10 史权,王良信,宗希明;怀槐多酚类化合物的积累动态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繁坤;低剂量重金属联合暴露所致神经突触重构损害及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干预作用[D];南昌大学;2018年
2 王全逸;马铃薯多酚类化合物对结肠癌和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花色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滕增辉;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的肠道转运与代谢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4 冯云;阿片类物质以及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D];兰州大学;2008年
5 Siaka Dembele;[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黄芳;植物多酚类化合物联合阿霉素抑制MCF-7/ADM细胞的筛选及白藜芦醇逆转耐药性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7 陆新江;海马区SPAR参与新生小鼠间歇低氧暴露诱导的空间学习记忆增强作用[D];浙江大学;2009年
8 毋维敏;内源性阿片肽内吗啡肽与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咖啡酸苯乙酯的药理学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李超;电磁辐射对内嗅相关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10 黄玉斌;非洲爪蟾嗅球中间神经元树突棘的活体成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春丽;洋槐蜜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及提取物种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张波;苹果中含有的几种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及抗炎症活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宁;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抗肿瘤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4 王超;基于SPAR系统的现代船舶生产管理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魏梦冰;SPAR平台关键节点的腐蚀疲劳寿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金星玉;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在巨噬细胞中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7 方磊;SPAR平台系泊缆疲劳寿命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李朋;南海深水SPAR平台动力分析及关键节点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杨琼;TRIBON与SPAR数据接口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王振光;Snk-SPAR途径在大鼠脾淋巴细胞中的初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84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88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