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时空聚集性
发布时间:2021-01-21 05:35
目的分析汕头市2009―201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汕头市2009―2018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汕头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7 814例,年均发病率为143.52/10万。发病人群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主高峰集中在4―7月,次高峰在9―11月。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在汕头市街道(镇)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全市有25个街道(镇)为"热点"区域,形成手足口病的高发区域。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有2个聚类区,其中1类聚类区(RR=3.56,LLR=9 444.26,P<0.001)是以同益街道、新福街道为中心点,半径为10.05 km的区域,波及中心城区25个街道(镇)。结论 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在中心城区呈现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应在流行季节和高发街道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降低手足口病发病水平。
【文章来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0,24(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表1 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Table 1 The results of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incidence of HFMD in Shantou city from 2009 to 2018 年份 Moran"s I指数 Z值 P值 2009 0.318 6.056 <0.001 2010 0.411 7.857 <0.001 2011 0.354 6.872 <0.001 2012 0.330 6.428 <0.001 2013 0.347 6.700 <0.001 2014 0.307 6.052 <0.001 2015 0.257 5.075 <0.001 2016 0.256 5.234 <0.001 2017 0.179 3.701 <0.001 2018 0.462 9.184 <0.001 合计 0.388 7.594 <0.0012.3.3 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反映一个区域单位上的某种属性值(如发病率)与邻近区域单位上的同一属性值的相关程度,能够客观地展示疾病空间分布规律,目前在探索疾病的分布特征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9-10]。本研究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2009―2018年我市手足口病在街道(镇)尺度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进一步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发现同益街道、乌桥街道、海安街道和大华街道等25个街道(镇)为“热点”区域,均集中在金平区、龙湖区和濠江区,说明手足病在这些区域及周边地区存在空间上的聚集,形成手足口病的高发区域。金平区、龙湖区和濠江区为汕头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集,托幼机构、学校和综合性大医院相对集中。有研究发现,中心城区经济发达,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儿童的健康状况也更加受到关注,在发生疾病时就诊较为及时[11],并且对距离较近且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医院有明显的倾向性[12]。而中心城区的综合性大医院就诊量增大,确诊报告病例数的增多将进一步造成手足口病例相较其他区域更为聚集的情况出现。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由Kulldorff等[13]提出,该方法将病例的发病时间和发病地点两个因素同时考虑在内,弥补了单纯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的不足,也能够有效避免选择偏倚[14]。通过对时间、空间和时空范围内病例数的异常增加进行探索,检验其增加的趋势是否由随机变异造成,实现疾病的监测、早期预警及聚集性探测[15]。本研究基于Poisson分布模型的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8年汕头市主要有2个聚类区,其中一类聚类区仍在中心城区,是以同益街道、新福街道为中心点(23.36N,116.67E),直线半径为10.05 km的区域,波及大华街道、金霞街道、礐石街道等25个街道(镇),聚集时间为2011年5月―2015年11月。与本文描述性分析的结果相符,在这5年间汕头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持续增高(χ 趋势 2 =1 002.94,P<0.001),并在2014年达到近10年发病的最高峰。通过进一步逐年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汕头市手足口病聚集时间主要在每年的4―11月,与手足口病的流行期一致[1]。其次,除了2011年、2013年和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一类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金平区和龙湖区外,其余各年均波及濠江区、澄海区和南澳县,二类聚集区则主要为潮阳区和潮南区的部分街道(镇)。有研究表明,气象因素(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等)对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显著影响[16]。汕头市澄海区、濠江区和南澳县均具有毗邻海域的地理形势,气候的变化可能会造成部分年份手足口病的发病在地域上呈现中东部高于其他区域的特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带来愈加便捷的城市交通,交界区域的人口流动等因素也可能使手足口病从高发区域向与其临近的街道(镇)扩散[17],从而引起手足口病时空聚集性的变化。
本文编号:2990563
【文章来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0,24(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表1 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Table 1 The results of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incidence of HFMD in Shantou city from 2009 to 2018 年份 Moran"s I指数 Z值 P值 2009 0.318 6.056 <0.001 2010 0.411 7.857 <0.001 2011 0.354 6.872 <0.001 2012 0.330 6.428 <0.001 2013 0.347 6.700 <0.001 2014 0.307 6.052 <0.001 2015 0.257 5.075 <0.001 2016 0.256 5.234 <0.001 2017 0.179 3.701 <0.001 2018 0.462 9.184 <0.001 合计 0.388 7.594 <0.0012.3.3 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反映一个区域单位上的某种属性值(如发病率)与邻近区域单位上的同一属性值的相关程度,能够客观地展示疾病空间分布规律,目前在探索疾病的分布特征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9-10]。本研究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2009―2018年我市手足口病在街道(镇)尺度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进一步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发现同益街道、乌桥街道、海安街道和大华街道等25个街道(镇)为“热点”区域,均集中在金平区、龙湖区和濠江区,说明手足病在这些区域及周边地区存在空间上的聚集,形成手足口病的高发区域。金平区、龙湖区和濠江区为汕头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集,托幼机构、学校和综合性大医院相对集中。有研究发现,中心城区经济发达,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儿童的健康状况也更加受到关注,在发生疾病时就诊较为及时[11],并且对距离较近且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医院有明显的倾向性[12]。而中心城区的综合性大医院就诊量增大,确诊报告病例数的增多将进一步造成手足口病例相较其他区域更为聚集的情况出现。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由Kulldorff等[13]提出,该方法将病例的发病时间和发病地点两个因素同时考虑在内,弥补了单纯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的不足,也能够有效避免选择偏倚[14]。通过对时间、空间和时空范围内病例数的异常增加进行探索,检验其增加的趋势是否由随机变异造成,实现疾病的监测、早期预警及聚集性探测[15]。本研究基于Poisson分布模型的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8年汕头市主要有2个聚类区,其中一类聚类区仍在中心城区,是以同益街道、新福街道为中心点(23.36N,116.67E),直线半径为10.05 km的区域,波及大华街道、金霞街道、礐石街道等25个街道(镇),聚集时间为2011年5月―2015年11月。与本文描述性分析的结果相符,在这5年间汕头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持续增高(χ 趋势 2 =1 002.94,P<0.001),并在2014年达到近10年发病的最高峰。通过进一步逐年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汕头市手足口病聚集时间主要在每年的4―11月,与手足口病的流行期一致[1]。其次,除了2011年、2013年和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一类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金平区和龙湖区外,其余各年均波及濠江区、澄海区和南澳县,二类聚集区则主要为潮阳区和潮南区的部分街道(镇)。有研究表明,气象因素(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等)对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显著影响[16]。汕头市澄海区、濠江区和南澳县均具有毗邻海域的地理形势,气候的变化可能会造成部分年份手足口病的发病在地域上呈现中东部高于其他区域的特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带来愈加便捷的城市交通,交界区域的人口流动等因素也可能使手足口病从高发区域向与其临近的街道(镇)扩散[17],从而引起手足口病时空聚集性的变化。
本文编号:2990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9905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