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高温对青年人生理昼夜节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16 17:55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很大比例的室内非空调环境,对于夏季长期待在室内的人群,其生理健康和工作效率更易受到室内高温的威胁。首先,研究昼夜节律对健康保障、提前预测低绩效意识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有着重要意义;其次,频发的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体生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具有累积效应;第三,室内高温环境人体生理状态的定量评估可减少高温环境对人员生理健康安全的威胁。因此研究室内高温环境下人体生理参数和工作效率的昼夜变化,分析并量化评估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体生理应激的累积效应,建立基于多个生理指标的人体生理状态综合评价模型,可为室内相关人员的健康保障和工作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与基础数据,为高温环境人体身体状态提供准确科学的评估方法和预警机制。本文采取现场实验进行人体热生理反应研究,选取10名在校大学生为受试者,进行了两部分试验。实验一:选取室外逐时最高温度分别为28℃、32℃、36℃和38℃四种温度工况,以1 h的间隔连续24 h监测受试者在非空调屋内的生理及工效参数,同时记录室内外环境参数。其中,生理参数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直肠温度、耳膜温度、额头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和出汗速度;工效参数包括:数字检查任务反应时(RT)...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osinor示例分析
数字检查任务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温热浪的健康效应:从影响评估到应对策略[J]. 黄存瑞,何依伶,马锐,苏亚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8)
[2]高温环境热习服训练中PSI与PeSI的研究[J]. 曾朴,朱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11)
[3]肾上腺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七例临床分析[J]. 林璐,金楠,谷伟军,杨丽娟,臧丽,杜锦,陈康,郭清华,王先令,杨国庆,吕朝晖,窦京涛,巴建明,母义明. 中国全科医学. 2017(24)
[4]人体热应变预测方法标准在热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张超,秦挺鑫,刘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02)
[5]高温环境下人体运动中的生理变化、体温调节及运动能力[J]. 彭泽华. 辽宁体育科技. 2016(01)
[6]高温高湿环境对人情绪的影响[J]. 黄韶华,沈义庆. 中国医药科学. 2016(04)
[7]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冯雷,李旭东.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6(02)
[8]气象环境对电网负荷的影响因素分析[J]. 彭堃,陈星莺,李斌,廖迎晨,余昆.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6(01)
[9]高温高湿矿井作业人员热应激评价[J]. 吴建松,付明,童兴,宋怀涛,孔松.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9)
[10]血压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相关性[J]. 孟建晓,毛静远,侯雅竹,王贤良. 中医杂志. 2015(16)
博士论文
[1]高温煤矿作业人员热反应规律及热应激计算评价模型研究[D]. 童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
[2]高温劳动环境人体热应激的动态预测(中等劳动代谢率以上)[D]. 李永强.重庆大学 2016
[3]高温高湿环境下相关人群的生理应激响应研究[D]. 郑国忠.天津大学 2013
[4]室内环境对人员工作效率影响机理与评价研究[D]. 兰丽.上海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发作性睡病患者睡眠—觉醒节律、自发性体动与深部体温的昼夜特征分析[D]. 徐兴.第二军医大学 2016
[2]日周期节律变化对女性大学生无氧能力的影响[D]. 赵美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6
[3]高温环境对矿工生理及行为影响实验研究[D]. 白煜坤.西安科技大学 2015
[4]血压节律变化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 路超.吉林大学 2014
[5]人体皮肤温度影响因素实验研究[D]. 周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6]高热湿环境下影响人体生理反应的个体差异研究[D]. 高萍.天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87482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osinor示例分析
数字检查任务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温热浪的健康效应:从影响评估到应对策略[J]. 黄存瑞,何依伶,马锐,苏亚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8)
[2]高温环境热习服训练中PSI与PeSI的研究[J]. 曾朴,朱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11)
[3]肾上腺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七例临床分析[J]. 林璐,金楠,谷伟军,杨丽娟,臧丽,杜锦,陈康,郭清华,王先令,杨国庆,吕朝晖,窦京涛,巴建明,母义明. 中国全科医学. 2017(24)
[4]人体热应变预测方法标准在热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张超,秦挺鑫,刘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02)
[5]高温环境下人体运动中的生理变化、体温调节及运动能力[J]. 彭泽华. 辽宁体育科技. 2016(01)
[6]高温高湿环境对人情绪的影响[J]. 黄韶华,沈义庆. 中国医药科学. 2016(04)
[7]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冯雷,李旭东.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6(02)
[8]气象环境对电网负荷的影响因素分析[J]. 彭堃,陈星莺,李斌,廖迎晨,余昆.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6(01)
[9]高温高湿矿井作业人员热应激评价[J]. 吴建松,付明,童兴,宋怀涛,孔松.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9)
[10]血压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相关性[J]. 孟建晓,毛静远,侯雅竹,王贤良. 中医杂志. 2015(16)
博士论文
[1]高温煤矿作业人员热反应规律及热应激计算评价模型研究[D]. 童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
[2]高温劳动环境人体热应激的动态预测(中等劳动代谢率以上)[D]. 李永强.重庆大学 2016
[3]高温高湿环境下相关人群的生理应激响应研究[D]. 郑国忠.天津大学 2013
[4]室内环境对人员工作效率影响机理与评价研究[D]. 兰丽.上海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发作性睡病患者睡眠—觉醒节律、自发性体动与深部体温的昼夜特征分析[D]. 徐兴.第二军医大学 2016
[2]日周期节律变化对女性大学生无氧能力的影响[D]. 赵美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6
[3]高温环境对矿工生理及行为影响实验研究[D]. 白煜坤.西安科技大学 2015
[4]血压节律变化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 路超.吉林大学 2014
[5]人体皮肤温度影响因素实验研究[D]. 周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6]高热湿环境下影响人体生理反应的个体差异研究[D]. 高萍.天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87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28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