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大气臭氧与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1 03:33
目的探讨南京市大气臭氧浓度(O3-8h)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市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人群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及大气PM10、PM2.5、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臭氧(O3-8h)的平均质量浓度、每日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大气O3-8h浓度对人群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及滞后效应,并分性别和年龄别探讨大气O3-8h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大气O3-8h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滞后2 d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52%(95%CI:0.31%~0.73%)。在多污染物模型中,当纳入其他污染物(PM2.5、PM10、NO2、CO、SO2)...
【文章来源】:环境与健康杂志. 2020,37(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南京市大气O3质量浓度的时间序列图
南京市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图
由图3可见,大气O3对滞后1~4 d时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滞后第2天时风险达到最高,大气O3每升高10μg/m3,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52%(95%CI:0.31%~0.73%)。随后开始递减,滞后第5天时大气O3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无滞后效应(P>0.05)。不同天数的累积滞后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后续分析中均采用lag2。2.4 O3与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双污染物模型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包头市大气臭氧污染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急性效应[J]. 芦静,张晓梅,冯晓冬.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9(04)
[2]哈尔滨市大气污染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相关分析[J]. 郑晶,刘晓秋,刘芳,张媛媛,梁雪松.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8(10)
[3]南京市大气污染物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J]. 常倩,叶云杰,汪庆庆,徐斌,马小莹,丁震,周连,陈晓东.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7(12)
[4]南京市臭氧短期暴露人群急性健康效应研究[J]. 陈琦,孙宏,陈晓东,丁震. 江苏预防医学. 2017(04)
[5]无锡市大气污染物对人群日死亡数和日就诊数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J]. 张旭辉,周伟杰,张熙.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6(06)
[6]北京市不同度量方式下臭氧短期暴露人群急性健康效应研究[J]. 班婕,李湉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6(04)
[7]深圳市空气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J]. 刘晓剑,吴永胜,付英斌,张凤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02)
[8]南京市大气PM10与居民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J]. 张开月,陈晓东,周连,李湉湉,孙庆华.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5(06)
[9]近地面臭氧研究进展[J]. 耿福海,刘琼,陈勇航.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06)
[10]上海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的健康影响评价[J]. 陈仁杰,陈秉衡,阚海东.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5)
本文编号:3314759
【文章来源】:环境与健康杂志. 2020,37(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南京市大气O3质量浓度的时间序列图
南京市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图
由图3可见,大气O3对滞后1~4 d时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滞后第2天时风险达到最高,大气O3每升高10μg/m3,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52%(95%CI:0.31%~0.73%)。随后开始递减,滞后第5天时大气O3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无滞后效应(P>0.05)。不同天数的累积滞后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后续分析中均采用lag2。2.4 O3与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双污染物模型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包头市大气臭氧污染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急性效应[J]. 芦静,张晓梅,冯晓冬.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9(04)
[2]哈尔滨市大气污染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相关分析[J]. 郑晶,刘晓秋,刘芳,张媛媛,梁雪松.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8(10)
[3]南京市大气污染物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J]. 常倩,叶云杰,汪庆庆,徐斌,马小莹,丁震,周连,陈晓东.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7(12)
[4]南京市臭氧短期暴露人群急性健康效应研究[J]. 陈琦,孙宏,陈晓东,丁震. 江苏预防医学. 2017(04)
[5]无锡市大气污染物对人群日死亡数和日就诊数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J]. 张旭辉,周伟杰,张熙.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6(06)
[6]北京市不同度量方式下臭氧短期暴露人群急性健康效应研究[J]. 班婕,李湉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6(04)
[7]深圳市空气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J]. 刘晓剑,吴永胜,付英斌,张凤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02)
[8]南京市大气PM10与居民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J]. 张开月,陈晓东,周连,李湉湉,孙庆华.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5(06)
[9]近地面臭氧研究进展[J]. 耿福海,刘琼,陈勇航.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06)
[10]上海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的健康影响评价[J]. 陈仁杰,陈秉衡,阚海东.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5)
本文编号:3314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314759.html